上林瀛海揽九天 --《读库》

(六)

回读库     上一页    下一页

池台花木

汉朝不但有辉煌的武功战绩,也有灿烂的文采风流。当时最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是赋,散韵结合,擅长铺陈叙事,堆砌排比,词句夸张,格局宏伟,想象瑰奇,后世称为“汉赋”。汉赋中一些著名篇章曾以上林苑为描写对象,在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河北阜城出土的汉代陶制望楼形象,引自《中国美术史》

汉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刘武深受窦太后宠爱,在平息七国之乱的战争中立下大功,获得很多赏赐。刘武喜爱园林,曾经多次陪伴景帝在上林苑游猎,自己在封地睢阳(今河南商丘)建造了一座兔(菟)园,又名曜华宫,其中设百灵山,山中有肤寸石、落猿岩、栖龙岫,又设雁池、鹤洲、凫渚等景致,宫观建筑相连三十里,遍植果树佳卉,是汉代最壮丽的诸侯苑囿,奢华程度仅次于上林苑。刘武对皇位有野心,招揽了不少武士和谋士,都住在兔园中。他同时对文学也很有兴趣,邀请当时名气最大的辞赋家司马相如和枚乘长期在兔园作客。两位文豪分别写下《子虚赋》和《梁王兔园赋》,均以兔园为原型,生动描绘了奇绝的园林景致。

汉武帝偶然读到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击节赞叹,误以为是前朝人的杰作,只恨自己不能与作者同时。恰好在旁侍奉的狗监杨得意是司马相如的同乡,告知武帝真相。武帝大喜,将司马相如召入长安,并陪同自己在上林苑游猎。

 

司马相如《上林赋》

不久之后,司马相如便写出一篇比《子虚赋》更恢宏的《上林赋》,洋洋洒洒,竭尽夸饰之能事,对上林的山水、花木、禽兽、楼台以及天子射猎的场面进行详细记述,展现强盛的大汉气象,极受武帝欣赏。

《关中记》等古代文献记载,上林苑四周环以苑墙,设十二道苑门。这些苑门和宫门一样神圣不可侵犯。武帝时期有一位名叫减宣的官员,是著名的酷吏,他的属下成信与之结怨,逃入上林苑,减宣派?县令率领吏卒前去追杀,吏卒在格斗中一箭射偏,误中上林苑门。这个过失属于灭族的大罪,减宣竟因此而被迫自杀。
    苑中号称有十二宫、二十五观、三十六苑,建筑密度低于秦代上林苑,宫观之间距离很远,大多没有复道和甬道串联,平时主要靠骑马或乘车往来其间。“宫”指相对集中的宫殿建筑群,苑中有建章宫、承光宫、储元宫、包阳宫、尸阳宫、望远宫、犬台宫、宣曲宫、昭台宫、葡萄宫、黄山宫、扶荔宫,此外还建造了长杨宫、长门宫、五柞宫、宜春宫、鼎湖宫,实际不止“十二”之数。

犬台宫在长安城西二十八里处,是豢养猎犬的场所,宫外建了一座走狗观。汉武帝曾经在犬台宫首次召见江湖术士江充,大加崇信。后来江充出任水衡都尉,成为上林苑的最高主管官员,因为与太子刘据有仇怨,设计陷害,引发“巫蛊之祸”,导致数万人死难。刘据被迫造反,杀江充,还在上林苑烧死其手下的胡人巫师。

长杨宫 遗址在今周至县临川堡

葡萄宫又写作“蒲陶宫”,位于上林苑西界,景色颇有西域风味,武帝派大军征伐大宛,采当地的葡萄名品种在宫中。长杨宫在上林苑西部,建在秦代苑囿的旧址上,其中仍种大片垂杨,复建射熊观,可登楼射熊。此处也是观赏斗兽表演的主要场所。其遗址在今陕西周至县终南镇东南的竹园头村,尚存三米多高的夯土台基。

五柞宫在长杨宫附近,种有五株高大的柞木,树枝相互连抱,浓荫笼罩数亩之广,武帝游猎时经常住在这里。其西有一座青梧观,以三株梧桐为标志,树下立一对石麒麟,本是秦始皇骊山陵旧物,高一丈三尺,东边那尊麒麟左脚折断,隐然出现血痕,人人称奇。

扶荔宫在长安东郊,元鼎六年(前 111 年)汉军破南越国,得到大量北方所无的岭南花果,包括菖蒲、山姜、甘蕉、留求子、桂树、蜜香、龙眼、荔枝、橄榄、千岁子、柑橘等,大量移栽于此宫。其中荔枝有百株之多,竟无一存活,之后连年续栽,大多长势微弱,只有一株稍稍茂盛,但也未能开花结果,最终还是枯死。武帝对这株荔枝非常痛惜,为此杀了几十名园吏。

长门宫也在长安东郊,依临?水,原是汉武帝姑母馆陶长公主的私家园林,后来献给武帝。武帝的首任皇后陈阿娇是馆陶长公主的女儿,被废后幽居于此,曾经花费千金请司马相如写了一篇《长门赋》,抒发自己的哀怨之气。

鼎胡延寿宫瓦当,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提供

鼎胡(湖)宫又名延寿宫,位于上林苑东南的蓝田县境内,传说当年黄帝在此采铜铸鼎,鼎成,有龙下凡迎接黄帝升天。武帝对这个故事非常向往,说自己如果也能像黄帝样成仙,可以连妻儿都抛弃不顾。后世在宫殿遗址出土带有“鼎胡延寿宫”字样的瓦当。宣曲宫在长安西南郊,武帝时期曾经在此驻扎归附的胡人骑兵营,称“长水宣曲胡骑”,由长水校尉统辖。这些胡人战士是汉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讨伐匈奴的战争中展立奇功,多人被封侯。

“观”指木结构的望楼,也泛指有望楼的别馆建筑群,如昆明观、蚕观、平乐观、远望观、燕升观、观象观、便门观、白鹿观、三爵观、阳禄观、阴德观、鼎郊观、鱼鸟观、走马观、上兰观、当路观等。诸观因为体量高耸,均为所在景区的标志建筑。白鹿观位于白鹿原上,周围驯养大量白鹿,可供观赏、射猎。细柳观和白杨观分别建于大片柳树林和杨树林中。有些观具有特定的功能,比如平乐观是观赏“角抵”(类似摔跤)的场所,走马观可表演马术,观象观相当于观察星象的天文台,蚕观是饲养春蚕的地方。

苑中有一座特别的?氏观,是祭祀神君的祠庙。传说这位神君本是长陵的女子,因儿子夭亡,悲哀而死,托灵于妯娌,被供奉起来,当地百姓纷纷前来拜祭许愿。武帝有时也来?氏观向神君求祷。

汉代画像石上的园林建筑形象,引自《中国历代艺术 绘画篇》

 上林苑范围内的“三十六苑”均为相对独立的苑中之苑,以林木花草为主景,建筑物较少,如宜春苑、御宿宛、思贤苑、博望苑等。其中宜春苑在长安东南郊杜县境内,本是秦代旧苑,苑内有水池形如广陵(今江苏扬州)南面的长江,取名为“曲江”,水中生长荷花与菰蒲,武帝在岸边建宜春宫。御宿苑位于长安城南御宿川岸边,武帝经常在此歇宿,禁止闲杂人等进入。博望苑是武帝专门为太子刘据所设的别苑,希望太子能够在此结交宾客,博览旁收。

相比隋唐宋元明清而言,汉代建筑具有古朴端庄的特点,屋檐平缓,造型变化繁复。上林苑中的建筑类型包括殿堂、台榭、望楼、别馆等等。汉朝人喜在陵墓中用陶土烧制的建筑模型陪葬,谓之“明器”,还经常在画像砖、画像石上刻画建筑图案。这些明器和传石可以帮助现代人想象一下上林苑中各种宫观楼台的形象。

上林苑以北面的九?山和南面的终南山为边界,苑中丘壑起伏,河池遍布,包含渭水及其支流在内的“关中八川”萦回盘旋,又有多个天然湖泊错杂其间。这些湖泊大多经过人工的整治,辅以高台建筑,成为主要的水景观赏区。

 

回读库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