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哉,水之利害也”---都江堰:驯服岷江,造就天府之国
位于浙江龙游县灵山港下游后田铺村,始建于到顺年间(1330-1333)。枢纽工程由上堰、沙洲、下堰、汇洪冲沙闸以及渠首分水闸五部分组成。整个枢纽以河道中的沙洲为纽带,上联姜堰,下接席堰,组成一条长600多米的拦水坝。利用沙洲实行两堰引水的建设方式大大降低了工程难度,也是姜席堰的一大特色。堰坝用鹅卵石干砌,堰内嵌入松林框使结构更加稳固。2018年姜席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据记载,100多年前的河套灌区,由于8条开口渠都直接从黄河引水,黄河主河道的水流常常摆不定。1946年,时任绥远省水利局局长王文景提出修建“一首制”拦河坝,再开挖一条总干渠,将旧有干渠全部改接于总干渠上,统一由总干渠引水灌溉。将这一技术性想法付诸实践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三盛公水利枢纽的建成。从此结束了在黄河上无坝多口引水、进水量不能控制的历史。工程本身也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闸”
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灵渠:打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位于江西省抚州市抚河干流上,矗立于抚河与千港的分岔口,始建于唐咸通九年(868)。它是一条用石块砌成的长坝,像一条巨龙卧在水中,用“龙身”挡水以抬高水位,减缓流速,将抚河水引入灌区。千金陂全长1.1千米,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重力式干砌石江河制导工程,它的建成保障了中洲围的灌溉引水,删地对抚河防洪、抚州城市水环境修复、水运保障发挥重要作用。2019年,抚州千金陂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从智伯渠到百里长渠 先秦“战渠”何以灌溉良田千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