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后,出土北京猿人头骨化石的周口店龙骨山名声大噪。龙骨山作为研究史前人类的宝库,吸引着越来越多世界各地的考古专家前来考察发掘。1930年,中国考古学家裴文中,为弄清楚北京人遗址的南部边界,便带领着队员们一起清理龙骨山顶部的浮土。当山顶上的浮土被清除后,工作人员发现了一个小山洞。洞中有大量的胶结物,这些胶结物中包裹着大量的化石。大家都猜测可能会有北京猿人的化石遗迹。

▲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全貌

 

然而,当这些化石被清理出来后,裴文中等人都惊呆了,根据这些骨骼化石的特征,这很可能是比北京猿人更加进步的新人种。1933年,考古工作队便重点发掘了这个龙骨山山顶洞穴。经过清理后,洞穴的四个部分显现出来,分别为洞口、上室、下室和下窨。在地面的中间发现一堆灰烬,底部的石钟乳层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烧炙,说明上室是山顶洞人居住的地方。下室是葬地,下窨里边有许多动物的骨架,应该是这群原始人储藏食物的地方。

另外,考古工作人员共得到了3枚完整的人类头骨,还有一些零碎骨骼化石,大约属于8名年龄不同的个体,最大的要超过60岁。经过对这3个保存完好的头骨进行研究,著名的德国人类学家魏敦瑞认为,其中的男性老人与欧洲克罗马农人相似,一名成年女性头骨与美拉尼西亚人类似,而另一名成年女性则与因纽特人相似。不过从总体特征上,这些人的模样应该是比北京人进化更为完善的新人种。所以,考古学家便以其发掘地为其命名,称这个新人种为山顶洞人,这个龙骨山山顶的古人类遗址也被称为山顶洞遗址。

▲ 山顶洞人头骨化石

那么,山顶洞人会不会是同样生活在龙骨山的北京人的后裔呢?通过对出土各类化石及遗迹的鉴定,魏敦瑞等人判断,山顶洞人大约生活在18000年前,但北京猿人早在30万年前就已经离开龙骨山了。很显然,山顶洞人是从别处迁徙到达龙骨山,开始在这个山顶洞穴中繁衍生息的。因此,山顶洞人与北京猿人是没有直接的传承关系的,他们是一种进化更加完善,时期晚于北京猿人的新时期智能人。

通过对山顶洞人的骨骼化石的研究发现,这群新出现的人种跟现代人在体质上没有太大的差别。山顶洞人的脑容量达到1300-1500毫升,非常接近现代人的脑容量;他们的身高也较北京人有了很大进步。在面部骨骼上,山顶洞人的头骨比较粗壮,额头倾斜,眉嵴有些突出,仍带有很大的原始性,在人类的发展史上依然处于“新人”阶段,不过整体上已是非常接近现代人。

而通过对山顶洞人生活遗迹的全面研究发展,这群“新人”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具有相当高的智慧。从山顶洞人洞穴中留存的灰烬遗迹看,考古学家们认为这里有人工取火的痕迹,判断山顶洞人已经完成了从保存火种到人工取火的质的飞跃。这也就表明山顶洞人已经完全脱离了动物界,他们已经是具备高度智慧的人类。

▲ 山顶洞人的生活场景

还有就是山顶洞人遗址中出土的石器。这些石器数量很少,只有25件,但大部分都非常精致,要比以往所发现的石器工具先进得多。同时出土的有比这些石器更加精良的骨角器。骨角器中除了一些打击骨器外,最有代表性的是一枚骨针。这件标本保存尚好,针眼上缘残缺,下缘至针尖保存完好。第82毫米;针身浑圆;针尖如芒;针眼由残存部分看,是挖刮而成的,说明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磨光技术和钻孔技术。目前为止,这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缝纫工具。

▲ 山顶洞人遗址出土的骨针

 

此外,山顶洞人的食物来源也大大丰富了。通常情况下,他们是靠狩猎来维持生计,兔子、赤鹿、斑鹿、野猪、羚羊、狐狸等陆地动物都是猎捕的对象,还有一些飞鸟类和水生动物也成为他们的食物来源。这要比北京猿人的食物来源范围要大得多。

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些“新人”有着非常强的审美意识,并且制作了大量的装饰品。在山顶洞人遗址内发现装饰品共141件。在这些装饰品中,有穿孔的小石珠,穿孔的小砾石、海蚶壳、鲩鱼眼上骨、兽牙等。这些色彩各异的石珠、砾石、兽牙、鱼骨等,大多被山顶洞人制成美丽的项链或者手链,挂在脖子或手腕上。他们还给绳子和小孔都染了色,染料大多是粗糙石器在赤铁矿石上研磨出来的粉末。

▲ 山顶洞人的装饰品

 

其中穿孔石珠多用白色石灰岩薄片制成,看起来更像四方或多边形。据推测,这些石珠的制作,是先用石器将石块打磨平整,然后放在小石块上用尖状器钻孔,钻到差不多时,再开始从钻孔的背面打磨,直到磨出孔为止。而这种磨制和钻孔技术,直到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才成为制作石器的流行工艺。

山顶洞人已经开始了劳动分工。这从出土的大量化石及遗物中可以看出,他们存在着按性别和年龄区别的简单的不稳定分工。青壮年男子外出狩猎、捕鱼,妇女则从事采集果实、看守住所、加工食物、缝制衣服、管理杂务、养护老幼等公益劳动。在对山顶洞人遗址数年的糟心研究后,很多人类学专家认为,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及其文化是母系氏族早期的代表。人类学家也就此推断,给出了大量的考古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