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古帝国以前,中国的唐朝曾先后设立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分别统领天山南北属地。后又成功瓦解西突厥汗国,在其领地上分设数十个羁縻府州。与此同时,阿拉伯帝国也先后攻占了原来属于东罗马帝国的领土叙利亚、巴勒斯坦以及萨珊波斯帝国的近畿地区伊拉克,还有整个埃及。控制了中亚、西亚丝绸之路上的一系列重镇。
这样,在唐朝和阿拉伯帝国的共同努力下,丝绸之路也达到了空前繁荣的地步。但是,即使在唐朝及阿拉伯帝国全盛时,丝绸之路也没有出现过完全畅通无阻的局面。自汉以来,居住在丝绸之路东西两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很少有直接的交往,贸易基本上都是通过丝绸之路中央地段(中亚和西亚)的部族和绿洲古国完成的。
而 12 世纪末至 13 世纪初的世界形势也并不和谐:诸国纷争,东西方交通受阻。中国长期陷于分裂的泥淖不能自拔。南宋与金隔淮河南北对峙,又与盘踞河西的西夏呈鼎足之势。西北地区还有畏元儿、哈刺鲁和西辽等,西南有吐蕃、大理。各个政权之间,战乱不断,壁垒重重。
中亚的花刺子模,控制了印度河到波斯湾、阿塞拜疆的广大地区,扼守东西交通的必经之地。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已经奄奄一息,塞尔柱突厥人的兴起及其西征使东部地中海的局面更加复杂。东欧的拜占庭帝国在外敌的入侵下,领土日蹙。俄罗斯在 1054 年后分裂为许多独立的封建公国,各自为政。这种混乱的局面使原本就艰险无比的丝绸之路更被视为畏途。
历史呼唤一位英雄收拾旧山河,呼唤一个帝国重现丝路昨日的辉煌。成吉思汗及其开创的蒙古帝国不但使其复兴,还使其变得空前畅通。蒙古铁骑横扫亚欧大陆,征服了大陆上众多大小国家与民族,杀戮了不计其数的无辜平民。但是,也正是由于在鲜血和杀戮中建立的蒙古帝国,使从中国中原到西亚、东欧的万里交通线都处于一个政权控制之下,丝绸之路真正完全畅通了。
蒙古统治者十分重视交通运输的畅通和信息情报的传递。因此,修建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以及设备完善的邮驿系统。驿站和急递铺的设置,也为丝绸之路上的来往使节、商旅、僧人、旅行家等提供了便捷。正是在这样的政治、交通条件下,“中国人、欧洲人以及中亚、西亚各族之人都能沿着漫长的丝绸古道相对自由地往来,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事情。
在这样的条件下,蒙古帝国时期的欧亚之间超长距离旅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丝绸之路沿线的地理发现也取得了前人难以企及的成绩。辽阔的疆土、频繁的东西交流,使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胸襟更加宽广,面对外来先进的文明,既不自卑,也不自傲,积极吸纳,为我所用。
为了加强国际联系,元朝将波斯文的学习列入国家高等学府的课程,正式开设回回学,以培养国际事务和外事活动的合格人才。回回国子学可说是中国在大都创设的第一所外国语专门学校,所传习的课程、学识,离不了伊斯兰教义、法律,以及商务知识、波斯语法。回回国子学也是培养从事国际事务的专门人才的机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国际关系学院,训练的人才首先是面向伊朗和通用波斯语的亚洲西部和地中海世界的。
另外,在天文学方面,旭烈兀西征时,就注意将关押在牢中的著名天文学家纳速刺丁·杜西解救出来。1259 年,还正式授命在首都大不里士以西、乌尔米雅湖附近筹建当时世界上设备最完善的马拉格天文台。由于忽必烈即位后也很注重网罗回教天文学家,波斯人札马刺丁因此应聘来华,按照波斯、希腊系统编制万年历;为新建的回回天文台添置仪器,还有一种是罕见的地球仪。东西文化才得以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当时丝绸之路上的商业贸易盛况空前。另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数位著名的探险家,如耶律楚材、丘处机、常德、拉班·扫马。也有不少西方旅行家纷纷东行,如约翰·柏朗嘉宾、马可·波罗、鄂多立克、伊本·白图泰等。他们大都留下了游记,为增进东西方的相互了解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一时期,丝绸之路之盛甚至影响到文学领域。蒙元诗坛,吟咏丝绸之路、描画丝绸之路蔚然成风,诗人们沿着丝路漫游,也将沿线的自然风光、社会风貌以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诗歌气魄宏大,空间辽远,形象地反映了丝路风光以及诗人激奋昂扬的精神面貌。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建立的蒙古帝国是人类历史中的一个奇迹,它给后人留下了太多难以超越的辉煌和奇迹。但最值得称道的似乎是它为丝绸之路的全面畅通所做的贡献,蒙古人建立的王朝不仅仅是元朝,他们重新开通的丝绸之路也超过了元朝的范围。可以说丝绸古道是历史,却未消失在历史中。
元朝以前,虽然也有少数民族建立自己的政权,却从未统治过整个中国。蒙古人在北方草原崛起后,南征北战,纵横疆场 70 多年,先后征服了西夏、西辽、金、吐蕃、大理、南宋,统一了中国的大部分疆土,并且还极大地向外扩张,建立了疆域空前辽阔的蒙古帝国,其中包括元朝和四大汗国。1206 年,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后,建国号“也客·蒙古·兀鲁思”,即大蒙古国。
在北方,西起今额尔齐斯河,东至鄂崔次克海。在东部,占有朝鲜半岛的东北部。西南包括今克什米尔地区及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不丹、锡金等地以及缅甸东北部和泰国北部。相对于汉、唐盛世,元朝还大大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吐藩地区、今新疆东部直属于中央控制,在蒙古高原以北和辽河下游以北的地区也设置了正式行政区。
元朝在澎湖设置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的民政,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此外,元朝还曾对安南(今越南)多次用兵,一度占领其国土,并派达鲁花赤监督行政,在细甸设置缅中行省,不过存在的时间都很短,这些国家仍是独立的。
由于疆土空前辽阔,政府又不断下令征调大批汉人前去开垦边疆,边疆各族也不断迁入内地,边疆和中原地区在经济、文化上实现了更加自由的交流,民族融合不断加强。一个新的民族----回族的形成正说明这种空前的民族融合。
元朝在中央继承了宋代的统治机构,有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三大系统。中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此外,又设宣政院,掌管宗教和吐蕃事务,这是其首创的中央机构;大司农司,负责农田水利;通政院,掌管全国驿站。在地方上实行行中书省的制度,简称行省。当时全国分为十个行省: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此外还有高丽行省。
今山东、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地由中书省直接管辖,称为“腹里”。相关事务由中书省下的六部掌管。中书省、行中书省下还有路、府、州、县四级,路设总管,府设知府,州设州尹,县设县尹等。各路、府、州、县还均设达鲁花赤(管民官),由蒙古人担任,实行监督。行省制的确立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保障了中央集权,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省”的称呼更是沿用至今。
但是,庞大的蒙古帝国并非固若金汤,虽然没有外敌的侵掠,但自身的各种矛盾日渐浮出水面,逐渐走向了大厦将倾的危险局面。民族歧视、民族压迫政策使民族问题从建国初就困扰着统治者。而整个统治集团更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皇室为了争夺皇位,六亲不认,自 1294 年元世祖死至 1333 年元顺帝即位,40 年间便更换了 10 个皇帝。每个无上至尊的荣耀背后都少不了一场腥风血雨的厮杀。
另外,各级政权也日益腐朽,贪赃枉法、卖官鬻爵、骄奢淫逸,整个官场已没有一片净土。与此相伴,统治阶层对下层百姓的苛剥愈演愈烈,各种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再加上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社会经济也陷入了危机。普通百姓,无论是汉人,还是色目人、蒙古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此,曾经不可一世的帝国终于在轰轰烈烈的人民起义中走向了灭亡。
这一时期,不但在中国,在亚洲其他地区和欧洲不少地区都活跃着蒙古人的身影。可以说蒙古人的旋律就是当时世界的主旋律。不过,这并不是一首悦耳、优美的田园牧歌,而是充满血腥、杀戮的征服者之歌。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后,便对周围国家展开了攻势。关于与西夏、金、南宋的战争属于中国史的部分,这里不再赘述。1218 年,成吉思汗派大将哲别率军攻破西辽。接着又征服了中亚大国花刺子模。与此同时,另一支蒙古军又越过高加索山,进入顿河流域的草原地区。1223 年,在顿河支流卡尔卡河畔击败钦察人和罗斯联军,基辅王公投降。
成吉思汗去世后,第三子窝阔台继承了汗位,也继承了成吉思汗开疆拓土的野心。1235 年西征,进入钦察草原,击败钦察人。1237 年,攻陷里亚赞、莫斯科等城市,洗劫一空后扬长而去。次年,进攻弗拉基米尔,并南下掠夺今俄罗斯南部,攻入克里米亚。1240 年,攻占历史名城基辅。至此,基本占领了今俄罗斯大部分地区。1241 年,兵分两路,进攻波兰和匈牙利,波兰和匈牙利一触即溃。后来,虽然西里西亚王公亨利也曾组织波兰、德国和条顿骑士团进行抵抗,但难抵蒙古大军的进攻。1243 年,术赤长子拔都以伏尔加河下游的萨菜为中心,建立钦察汗国。
1252 年,蒙哥汗再次派军西征。旭烈兀再次侵入中亚和伊朗。1255 年到达撒马尔罕,次年渡过阿姆河,平定伊斯兰教伊思马因派的木刺夷国。1258 年,攻陷巴格达,历时 500 多年的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亡于蒙古大军。1260 年,旭烈兀攻占大马土革。此后直抵巴勒斯坦海岸,企图进攻埃及。由于蒙哥去世,旭烈元为争夺汗位才结束了西征。1264 年,旭烈兀受封为伊儿汗,在他征服的中亚和伊朗地区建立伊儿汗国。
蒙古的侵略战争给亚欧大陆的整个文明世界带去了巨大的冲击。不能不承认,这种冲击首先是巨大的灾难。蒙古铁骑所到之处,生产被破坏,文化被摧毁,百姓被杀戮。对于这些国家,蒙古人无疑是这场噩梦的制造者,这场噩梦带来的是切实的伤痛与毁灭。蒙古的征服和统治,还使有些国家永远成为过去,而新的国家逐渐走向历史舞台。
不过,它也为以丝绸之路为代表的东西方交通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由于它的征服,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广大亚欧大陆都统一于一个帝国,曾经被迫中断的丝绸之路终于重新恢复并大为扩展。东西方各地的商人、使节、僧侣、旅行家活跃在丝绸之路,也传播着各地的风俗、文化、物产、技术。东西方之间文化交流因此而达到新的高峰。
城市图说:
忽必烈至元年间修建了被称为“汗八里”的大都城,莫定了现代北京城最初的基础。大都布局秉承着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设计要求,分内中外三重。外城墙南北略长,呈长方形。东墙在今北京东直门的南北垂直线上,南墙在今东西长安街的南侧,西墙在今西直门的南北垂直线上,北墙在今德胜门和安定门以北五里处。皇城在外城内南部偏西,即今天安门以北。宫城位于皇城内偏东,是皇宫的后廷,富丽堂皇。
皇城外,东有太庙,西有社稷坛,什刹海北岸还耸立着钟楼、鼓楼,是全城的报时中心。居民区规划整齐,划分为五十坊,形如棋盘。另有三处商业中心:积水潭北岸的斜街市、今西四(牌楼)附近的羊角市、今东四(牌楼)西南的枢密院角市。大都城依托强大的蒙古帝国,名闻天下,汇聚着日本、朝鲜、东南亚东欧、西亚、非洲的商队、货物,是世界著名的经济中心。
蒙古帝国:
蒙古帝国是历史上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帝国,最大疆域面积约 3300 万平方千米,占了世界土地面积的 22% 。蒙古帝国由蒙古人铁木真(成吉思汗)于 1206 年建立。成吉思汗在位时即先后向西夏、金朝、西辽、花刺子模等进军,其继承人又经过两次大规模的西征,至 1259 年蒙哥去世前已控制了包括蒙古高原,中国西北、东北、华北,中亚、西亚以及东欧在内的广大地域。然而,蒙古帝国在 1260 年由于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位走向分裂。1264 年忽必烈(即元世祖)击败阿里不哥后,于 1271 年建立了元朝,随后于 1276 年灭南宋。与元朝并存的还有统治了中亚、西亚、东欧等地的四大汗国,后者已经各自分裂出来并处于独立地位,各自为政,原“大蒙古国”已不复存在。后四大汗国又分出其他的小汗国。元朝于 1368 年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推翻。其后明朝长期和四大汗国与其他分裂出来的汗国同时并存,直到 16 世纪所有大小汗国才完全灭亡。
赵孟?:
赵孟类(1254-1322),字子昴,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湖州(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之一。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 11 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他博学多才,擅诗文,精音乐,书画绝伦。南宋灭亡后,在家中致力学问。至元二十三年(1286 年),行台侍御史程巨夫奉诏到江南访贤,赵孟?被引见元世祖忽必烈,受到重用。晚年托病返故里。赵孟?出仕元朝,为当时一些赵宋遗民所讥,常感内疚。死后追封魏国公,谥号“文敏”。
铁木真:
铁木真(1162 一 1227),即成吉思汗,元太祖,出生于蒙古部孛儿只斤氏族。他结束了蒙古各部间长期混战的局面,统一蒙古各部,1206 年被推举为大汗,称成吉思汗,建立了统一的政权。他在位期间,制定了军事、政治、法律等制度,并开始使用文字,促进了蒙古部的发展。他还不断进行军事扩张,1211-1215 年,大举进攻金朝,直抵黄河北岸,占领中都(今北京)。1219 年发动第一次西征,攻灭花剌子模,在喀勒喀河大败斡罗思和钦察联军,版图扩大到中亚和东欧。1225 年,又率兵南下进攻西夏,次年,在西夏病死。
忽必烈:
忽必烈(1215-1294),即元世祖,1260-1294 年在位。蒙哥汗三年(1253 年),率军攻打云南,次年灭大理。蒙哥汗九年(1259 年),九月听闻蒙哥汗死讯,仍攻宋鄂州(今湖北武昌)。闰十一月,收兵回国争夺汗位。1260 年在开平即大汗位,建年号中统。至元元年(1264 年),打败与他争夺汗位的幼弟阿里不哥后,迁都燕京(后称大都)。至元八年(1271 年),定国号为元。至元十三年(1276 年)灭南宋,统一全国。他在位期间,任用刘秉忠、叶李等人,学习汉法,建立了包括行省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他还任用许衡、姚枢等儒生,提侣程朱理学,以加强思想统治。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契丹族,辽皇族子孙,蒙古成吉思汗、窝阔台时的大臣。成吉思汗时即受信任,窝阔台即位后,定策立仪制,劝亲王察合台行君臣之礼,以尊君权。他主张军民分治,州郡长吏专理民事,万户府总军政,建立赋税制度,反对将耕地变成牧场。攻破金朝汴京时,废除屠城旧制,奏封孔子后裔袭爵衍圣公,设立经籍所、编修所,编印儒家典籍。窝阔台九年(1237 年),还建言开科取士,释放被俘为奴的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为官近 30 年,官至中书令,元代的封建国家制度多由其筹划。他在文化、艺术上也颇有造诣,有《湛然居士集》传世。
郭宗敬:
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著名的天文学家、水利学家、数学家。他为了观测天象,创造了简仪、仰仪、高表、候极仪、玲珑仪、景符等近 20 种天文仪器,在此基础上认真实测,编制《授时历》,行用近 400 年,与现在世界上通用的阳历(格里高利历)一岁周期相同,但比其早 200 多年。在任都水监时,他还设计、开凿通惠河以通漕运,并修治其他多处河渠。另外,还提出了“三次内插公式”“球面直角三角形解法“”。
纺织家黄道婆:
黄道婆出生在松江府乌泥泾镇,父母为生活所逼,十二三岁时就把她卖给别人做童养媳了。她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纺纱织布,天天起早贪黑,可还是受尽公婆和丈夫的虐待。她忍无可忍,就躲在了江边的一条海船上,跟着船到了海南黎族地区。海南盛产木棉,当地百姓使用踏车织布,技术十分高超。黄道婆心灵手巧,很快就学会了,织出来的布精细美观,就连当地人都赞不绝口。一晃眼,她在海南生活了 30 多年,虽然日子过得美滋滋的,但无时无刻不惦记着自己的家乡。就这样,她带着先进的纺织工具和技术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她手把手地把自己的纺织技术传授给乡亲。她还改进了弹花用的弓,制成了更先进的三锭棉纺车。在她的带领下,先进的纺织技术很快传遍了江浙一带。
蒙古帝国扩张图
蒙金战争:
金大安三年(1211 年),蒙古大举进攻金朝。成吉思汗一路连克边疆重镇,包围中都。金朝军民坚守不懈,蒙军被迫退兵。成吉思汗三子一路袭扰山西地区,凯旋。这年冬,成吉思汗再次亲征金朝西京,因中箭负伤而撤归。而同时,哲别统军攻占了金朝东京。金至宁元年(1213 年),蒙军再次南下,绕过金朝重兵把守的居庸关,出紫荆关,围困中都,并分兵三路蹂躏金朝腹地。次年春,金朝被迫献女求和。蒙古撤围后,金宣宗仓皇逃往南京开封府以躲避蒙古兵锋。
此后金朝依托黄河、潼关天险顽强抵抗近二十年。金正大八年(1231 年),蒙古军执行“斡腹之策”,拖雷率部取道宋境北攻金朝唐、邓二州;次年,窝阔台强渡黄河,进攻郑州;斡陈那颜从济南出发,向西攻击,以作牵制。金哀宗获悉蒙古兵从南方袭来,立刻调驻守陕西的完颜合达二十万军队南下堵截。拖雷避而不战,直奔南京。双方大战于三峰山,蒙军乘天大雪,击破金军。蒙古随即围攻南京,数月不克,被迫撤围。金哀宗先后逃至归德府、蔡州。金天兴三年(1234 年)初,蒙宋联军攻克蔡州,金哀宗自杀,金亡。
成吉思汗西征:
成吉思汗十四年(1219 年)夏,蒙古派往花剌子模的商队被讹答刺城的守将杀死,成吉思汗震怒,遣使问罪,使者再次被杀。成吉思汗忍无可忍,决意亲征花剌子模。蒙军渡过也儿的石河,进入花刺子模国境,留二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围攻讹答刺城,长子术赤进攻毡的,自己与第四子拖雷进逼布哈拉。1220 年二月,蒙军攻克布哈拉,进围花剌子模新都撒马尔罕,守将投降。察合台等人攻陷讹答刺与毡的后,会师进攻玉龙杰赤。躲在巴里黑附近的花刺子模算端(意为“国王”)摩柯末眼见兵败如山倒,无计可施,只好西走你沙不儿逃命。成吉思汗令骁将哲别与速不台率轻骑穷追不舍。摩柯末狼狈逃窜,最后在里海的一个小岛上病死。哲别与速不台继续西进,北上越过高加索山脉,击败斡罗斯和钦察突厥的阻击,取道亦的烈河(伏尔加河)返回亚洲,沿途还收降了里海、咸海间的康里国。
拔都西征:
窝阔台七年(1235 年),蒙古大汗窝阔台召开库里台大会,决定派大军远征饮察、?罗斯等未服诸国。次年,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次子拔都、次子察合台长子拜答儿、三子窝台长子贵由、四子拖雷长子蒙哥各统本部兵马抵伏尔加河东岸集中。次年初,蒙军在元帅拔都的带领下渡过伏尔加河,征服钦察,占领里海以北地区,侵入斡罗斯。后又相继攻克也烈赞、莫斯科、乌拉基米尔城、乞瓦(基辅)等十四城。
窝阔台十二年(1240 年),蒙军转战波兰,击破波兰累格尼察城,西里西亚公亨利二世败死。蒙古兵锋随即指向马札儿(匈牙利)。拔都亲率大军,兵分三路,侵入马札儿,大败敌军,占领佩斯域,马札儿王逃走。拔都驻兵于马札儿平原休整,准备继续深入西欧。但后来窝阔台死讯传至军中,拔都率军东还。后在伏尔加河下游的营地驻扎,建立钦察汗国,即“金帐汗国”。
忽必烈灭大理:
宝?元年(1253 年),忽必烈奉大汗蒙哥之命,率军征云南。当年秋,蒙军经过临洮进入吐蕃地区,到达忒刺(今四川松潘),兵分三路南下。兀良合台率兵取西路,抄合、也只烈率军取东路。忽必烈自率中路军,翻过大雪山,渡过大渡河,又穿行山谷 2000 余里,抵达金沙江岸。忽必烈军乘皮筏渡江,与经由旦当岭(丽江北)而来的西路军会师。
次年初,蒙军包围了大理城。大理国王段兴智与权臣高祥弃城逃走,蒙军占领大理。忽必烈遣将追杀高祥。此后,忽必烈命刘时中为大理宣抚使,稳定大理局面,留兀良合台率部继续东征未征服诸地,自己领兵北返。段兴智逃往困泽(今宜良),被蒙军捉住。两年后大理各部均被蒙军征服。
元朝两征日本:
至元十?年(1274 年),忽必烈以忻都、洪茶丘率水陆军 1.5 万人,乘船入征日本。攻对马岛、壹岐岛,旗开得胜。日本天皇调兵 10 万迎战,被元军用火炮击败。但元军虽连战皆捷,却因补给不济而退兵。至元十八年(1281 年),忽必烈又以派往日本的使者被杀为由,再次兴兵:忻都、洪茶丘领蒙古、高丽、汉军 4 万人,从高丽渡海南下;阿塔海、范文虎等率海船 9000 艘自庆元、定海扬帆东进。两路军预定于六月前在壹岐岛与平壶岛会合,但阿塔海部行进迟缓,忻都部提前到达壹岐岛,随即展开对日作战。元军先胜后败,再加上疾疫流行,土气低落。两路军会合后,进抵平壶岛,移驻九龙山。八月?日,飓风大作,元军战船被海浪冲散,军士溺死无数。只有高丽船坚固幸存,范文虎等乘之逃生。日军趁势来袭,元军伤亡惨重。此后忽必烈虽有意第三次东征,但最后不了了之。
元灭南宋:
1235 年,蒙军首次南侵。被南宋击退。蒙军并不甘心失败,于次年九月和第三年两次南侵,其前部几乎接近长江北岸。1267 年,忽必烈下令攻打南宋的重镇襄阳。宋军利用汉水将资源不断地送入城内,才坚守域池。守将吕文德和吕文焕坚守城池六年,贾似道派了范文虎及李庭芝援助,但两者之间不和。贾似道封锁了所有蒙古南侵消息,皇帝并不知此事。1271 年,忽必烈在中原建国,国号为元。1273 年,元军攻破里阳。1276 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俘虏 5 岁的南宋皇帝恭宗。南宋主体政权宣告灭亡。
后来,南宋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连续拥立了两个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元军对小皇帝穷追不舍,陆、张等不断逃亡至南方。后因端宗病逝,于是另立幼主,逃至新会及南海一带。文天祥在海丰兵败被俘,张世杰战船沉没,走投无路的南宋残余势力终于在 1279 年崖山海战失败。陆秀夫背负刚满 8 岁的小皇帝跳海而死,南宋彻底灭亡,与蒙古元朝 40 多年的战争彻底结束。
元朝和四大汗国:
经过蒙古军 3 次声势浩大的西征,在欧亚大地上形成了钦察汗国(又称“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四大汗国。钦察汗国初为成吉思汗长子的封地,在今咸海、里海以北地区。拔都西征后,辖地扩大,东起叶尼塞河,西至多瑙河下游,南迄高加索,北括俄罗斯。察合台汗国是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占有西辽旧地,包括天山南北路及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广大地区。至大三年(1310 年),合并窝阔台汗国的土地,达到全盛,后走向分裂,日渐衰落。窝阔台汗国是三子窝阔台的封地,领有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后被察合台汗国吞并。伊儿汗国是拖雷之子旭烈兀的封地,领地以大不里士为中心,东起阿姆河,西至地中海,北至高加索,南抵印度洋。四大汗国本来臣属于大都,但后来为了争权夺利,离心离德,且距离遥远,中央难以遥控,钦察汗国、伊儿汗国日益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而由于窝阔台父子相继为蒙古国大汗,察合台距离中央王朝最近,仍然受中央控制,是中国历史的组成部分
四等人制:
元世祖忽必烈时开始形成四等人制。这四等人在政治待遇、法律地位、经济负担及其他权利、义务上都有所不同。如法律规定,犯罪后,四等人要交由不同的机构审理,蒙古人殴打汉人,汉人不得还手,只可以向司法部门申诉。在官府中,蒙古人担任正职,汉人、南人只能充当副职。在地方职务中,蒙古人任各路达鲁花赤,汉人充总管,回回人为同知,成为定制。科举考试中,进土分为右、左榜,右榜上的蒙古人、色目人都是上选,而左榜的汉人、南人则低一级。在赋税征敛上,如括马,蒙古人不括,色目人三分取二,南人全部括取。关于四等人是否成为定制,学界尚存在不同意见。但是,元朝统治者的民族歧视、民族压迫政策以及苛征暴敛,为自己挖下了灭亡的坟墓。
元末农民起义:
至正十?年(1351 年),刘福通在颍州揭竿而起,拉开了元末农民战争的序幕。起义军头裹红巾,号称“红巾军”。同时,徐寿辉在蕲州、郭子兴在濠州相继举起反元旗帜。至正十五年(1355 年),刘福通奉韩林儿为帝,建国大宋,年号龙风,都亳州。次年,朱元璋率红巾军攻占集庆,改名应天府。至正十七年(1357 年),刘福通自率主力进攻汴梁,同时分兵三路,大举北伐:白不信、大刀敖等率西路军攻取关中;关译、潘诚等率中路军进攻怀庆,深入山西、河北,指向大都;毛贵率东路军自山东北上,向大都进兵。次年刘福通军进入汴梁。西路军败退入川;中路军攻下上都后,进军辽阳,攻入高丽;东路军攻至大都附近遇挫,退守济南。元军迅速反扑,刘福通战死,大宋军失败。
至正二十七年(1367 年),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率 25 万大军北上伐元。年底,徐达率军占领山东全境。次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明军继续北上,在临清与山东明军会合,进占通州。元顺帝见大都不保,逃往上都。不久,明军攻入大都,元朝灭亡。
杂文趣事
《西厢记》---有情人终成眷属:
相国府的崔莺莺小姐美貌宛若秋月又知书达理,可是从小被许配给了花花公子郑恒,这使她十分苦恼。崔相国去世后,莺莺和母亲送父亲的灵柩回乡,在路上的普救寺中邂逅了打算进京赶考的秀才张君瑞。两人一见钟情,暗送秋波。可这时却飞来横祸,河桥镇的守军头领孙飞虎包围了寺庙,逼迫老夫人把莺莺许配给他。老夫人为了摆脱困境,答应谁要是能让孙飞虎退兵,就把莺莺许配给谁。张君瑞挺身而出,巧退孙飞虎,又请好友白马将军前来救援。
可是,老夫人事后又后悔了,想赖婚。莺莺一心追求真爱,在丫鬟红娘的帮助下避开了母亲的阻拦,与张君瑞私定终身。老夫人气得怒火中烧但又无可奈何,只好要求张君瑞要先考取功名再成亲。后来,张君瑞果真榜上夺魁,终于和莺莺喜结连理。
这就是元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该剧一登上舞台就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晓来谁染霜林醉”的美丽传唱至今。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元朝末年的时候,黄河如愤怒的雄狮,奔腾而下,连续好几年都在河北、山东境内决口。这可苦了当地百姓,房屋、土地被淹了,地震、瘟疫也频频发生,大家只好去逃荒、要饭。朝廷知道了,也很着急,就在全国征集了近 20 万民工去挖黄河故道,整治黄河。可是监工的官吏十分残暴,经常克扣大家的伙食、工钱,还动不动就打人。河工们吃苦受累,还要受侮辱,越想越愤恨。这时韩山童、刘福通趁机煽风点火,一边散布民谣说“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一边偷偷凿了个独眼石人,刻上民谣,埋进了将要挖开的皇陵岗河道上。当石人被挖出来时,大家都惊呼起来,奔走相告:“天意如此,看来朝廷真不行了!”于是,韩山童、刘福通就借着独眼石人的事造反了,即后来的红巾军起义。
文化艺术与文物
富春山居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局部)
浙江省博物馆藏《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局部)
黄公望是元朝的著名画家,尤其擅长山水画,被称为“元四大家”之一。《富春山居图》是他的代表作,总长约 690 厘米,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描绘了富春江沿岸的景色。画家笔下的富春江两岸丘陵起伏,峰峦叠嶂,沙町平畴,云烟袅袅中村舍农家点缀其间,波光粼粼中轻舟双桨唱着渔歌,一派天真自然,尽是闲情雅致。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代表了传统山水画到元代的新变化,对后世画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富春山居图》被后世赞誉为“画中之兰亭”“山水画第一神品”。此画作并非一气呵成,创作时间从 1347 年持续到 1350 年,这使“富春山居图”前段和后段不尽相同。这幅画传至明末清初吴洪裕手中,吴洪裕病危将死,焚画以殉,被抢救后仍毁为一大一小两段:小段占原画的 1/14,经过修补后称为“剩山图”,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后段画幅较长, 占原画的12/14,称为“无用师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元曲与元杂剧:
酒肆林立、胡商夸豪的繁华市井总能激起人们饮酒听曲的兴致。再加上民族矛盾的激荡,儒学教化这道紧箍咒的松驰,广大汉族知识分子空有满腹才华而又仕途无望,于是转而从事文学、艺术的创造。元曲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包括剧曲与散曲。剧曲一般称为杂剧,是北方地方戏“院本”和宋金诸宫调结合而成的一种新型文艺。当时,京城大都是杂剧创作和演出的中心,玉京书会是最大的一个团体。
据史书记载,有姓名可考的剧作家有 200 多人,剧目 600 多种。其中以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最负盛名。他们的代表作有《窦娥冤》《梧桐雨》)《汉宫秋》《倩女离魂》等。另外,和杂剧中的曲牌一样但没有念白和折子的歌曲称为散曲。散曲又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体裁。它继承了宋金词,又吸收了民间俗曲和少数民族乐曲。关汉卿、马致远、张养浩、张可久、乔吉都是散曲的代表作家
元朝的货币:
窝阔台八年(1236 年),蒙古中央印行交钞。但是各地交钞,有的以银为本位,有的以丝绢为本位,较为混乱。中统元年(1260 年)十月,忽必烈命以银为本,印造发行元宝交钞,简称中统钞,作为唯一的法定通货,通行全国。面额从二贯到十文,共 10 种,法定银钞比价为钞两贯合白银一两。至元二十四年(1287 年),又发行至元通行宝钞,简称“至元钞”,从二贯到五文共 11 种面额,与中统钞并行。
此后,虽曾变更钞法,但都行之不久,唯有中统钞、至元钞行用近百年。当时,纸币的购买力很高,甚至在今越南、南洋一带通行。但到了顺帝至正(1341-1368 年)时期,为了等集军费对付农民起义,变更钞法,引发通货膨胀,原来价比白银的货币变成了一张废纸,商品交换中只好以物易物。
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
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4),意大利威尼斯的著名旅行家。1275 年,随父经商,来到元大都。他精明能干,撞长辞令,受到忽必烈的重用。多次被派往各地,因此得以游历中国大江南北。1291 年,与伊儿汗国的使臣同行,从泉州出发,由海路前往波斯,再从波斯回到了故乡威尼斯。1296 年,在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海战中被俘,在狱中对小说家比萨人鲁斯梯切诺讲述了他的东方见闻,并被后者笔录成书,这就是流传后世的《马可·波罗行纪》。
书中详细地叙述了他在中国的经历,描述了大都、成都、昆明、杭州、福州、泉州等数 10 座中国城市,还提到元朝的一些政治事件和典章制度,基本符合事实。这本书在西方一石激起千层浪,使东方成为西方人向往的人间圣地。此后,他们正是怀着对东方的美好憧憬踏上了开辟新航路的征程。不过,由于书中的夸大成分,有学者怀疑马可·波罗是否真的来过中国。
元青花人物故事梅瓶:
这件青花梅瓶高 44.1 厘米、口径 5 厘米、底径 13 厘米,为景德镇窑烧制。小口、短颈、丰肩、平底。腹部绘有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画,萧何头戴展脚幞头,着袍束带,左手控缰,右手挥鞭,策马飞奔。韩信头里软巾,牵着战马在溪边饮水,空白处错落分布着有松、竹、梅、芭蕉、山石等。上下另有西番莲、杂宝、垂珠纹等纹饰。
整件器物施釉厚重,釉色白中泛青,莹润明亮,是“至正型”青花器的代表作品。1950 年出土于江苏江宁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 年)的沐英墓,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永乐宫:
永乐官原名大纯阳万寿官,原在山西芮城永乐镇,1959 年因修三门峡水利工程,被搬迁到附近的龙泉村。永乐宫原是祭祀吕洞宾的吕公祠,后扩大为宫,前后施工达 110 多年,几乎与元朝共始终。主体建筑有宫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自南向北,排列于中轴线上,除宫门为清代建筑外,其余都是元代所建。位于前部的三清殿最为重要,是七开间庑殿式建筑,台基高大、四壁无窗,藻井镂刻精细,给人稳重而轻巧之感,黄、绿、蓝相间的琉璃剪边色泽艳丽,建筑风格上承宋、辽、金,下启明、清。
殿内还有闻名遐迩的元代壁画《朝元图》,全图长达 94.68 米。画中近 300 个值日神像神态各异,有的左顾右盼,有的凝眸欲语,有的恭谨温肃,有的威武雄壮,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线条流畅飘逸,堪称道教艺术的珍品。其他各殿也有许多壁画,如 52 幅《纯阳帝君仙游显化图》,49 幅全真派首领王重阳与六位门徒修仙传道的故事画,神荼、郁垒、神将等画像。
元世祖出猎图:(元 刘贯道绘,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科技和水利
元朝的运河和海运:
隋唐以来,大运河始终以中原洛阳为中心。而元朝建都大都后,船只要到达都城便不能直通,迂回曲折,水路转运,十分不便。整治大运河便被提上日程。至元十七年(1280 年),挖济州河,引汉水、泗水,从济州(今山东济宁)至须城安山(今山东东平西南)。至元二十六年,开凿会通河,南接济州河,北达临清入御河。两年后,又经都水监郭守敬建议,凿通惠河。这样大运河南北贯通,由北京什刹海(积水潭)南下直抵徐州,成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
另外,元政府还开辟了海运航线,并设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自苏州刘家港开始,航道曾变化三次,航期也由两个多月缩短至一旬。海运承担了大部分粮食和其他大宗物资的运输,省时省力,所以贯穿元朝始终都十分兴盛。
宋元科技传入世界:
宋元时期的科技达到了当时世界文明的高峰。在宋代,指南针(罗盘针)已经广泛运用于航海。后来随着中国的海船不断外传,最晚在 13 世纪初,阿拉伯人就开始使用指南针。1190 年,英国学者的作品中已有关于指南针的记载。但中国的罗盘导航知识如何传到欧洲仍是历史之谜。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引发了世界航海的巨大变革,为西方的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条件。
北宋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宋元时期东传朝鲜、日本,西由波斯、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欧洲很快取代了早年传入的雕版印刷术,并不断改进,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推动了日后的欧洲文艺复兴。唐朝时期和宋元时期火药不断得到改进,蒙古军东攻日本、西征欧洲时都曾广泛使用火器,并随之传到阿拉伯、欧洲,使欧洲的武器得以改良
青白瓷狮子香薰
铜鎏金莲花生大师像
铁镶银八思巴文腰牌
青花玉壶春瓶,1956年于湖南常德出土
影青青花釉里红塔式盖罐,1974年于江西景德镇出土
元至正十年彩绘大师唐卡
金蜻蜓头饰,1982年于山西灵丘曲回寺出土
青铜火铳
青白釉人物建筑瓷枕,1981年于安徽岳西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