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布匿战争初期(前219--前216)(4)

利用雇佣兵保卫国家是迦太基的传统。一直以来,迦太基的雇佣兵中不乏高卢人。近 200 年来,生活在意大利北部,也就是阿尔卑斯山南侧被称为内高卢的高卢人,一直受罗马的压制。迄今,罗马一直把卢比孔河作为北方国界线,现在这条线已经扩张到波河沿岸。还隔着波河,一南一北在皮亚琴察和克雷莫纳建起了殖民地。这些举动真实地反映了罗马的意图。生活在阿尔卑斯山以南的高卢人自然不能接受。他们一次次地挑起战斗,但是,每逢重大战斗,胜利者总是罗马。因此,内高卢的高卢人虽然滞缓,却在不断前进的罗马人面前一步步地在后退。

古高卢城

现在,好像神兵从天而降一样,迦太基军来到了他们面前。而且,他们宣称要和高卢人一起,共同对付罗马。很快,几个高卢部族和汉尼拔结成了同盟。但是,位于意大利一侧的高卢人也分很多部族,相互间内讧不断,对外族本能地怀有强烈的猜疑。当汉尼拔不能成功笼络一个部族的时候,他就毫不留情地用武力解决。

高卢雇佣兵

汉尼拔向意大利发起进攻的公元前 218 年,被迫迎战的罗马可动员的兵力是多少呢?对此,汉尼拔同时代的罗马元老院议员皮克托给了我们答案。根据他们的记载,从卢比孔河到墨西拿海峡的所有罗马联盟加盟国中,可动员的兵力人数总计是 75 万人,其中,罗马联盟盟主罗马的市民超过三分之一。然而,事实上,无论是罗马还是同盟各国,市民都是轮流承担兵役义务的,而且尽可能做到平等。因此,进攻意大利的汉尼拔不可能同时与 75 万人交战。

迎战汉尼拔的罗马军队

公元前 225 年,罗马联盟不得不同时对付东部伊利里亚人和北部高卢人的时候,动员起来的全部兵力是 62800 人。这个数字还包括西西里及撒丁等行省的驻兵。即使进入战争时期,“罗马联军”的兵力也就这么多。所以,可以认为,自北进入意大利的汉尼拔必须面对的敌人兵力大约是 5 万人。对于只有 2.6 万人兵力的汉尼拔来说,这个数字也是他的两倍。尽管如此,汉尼拔军的实力却不一般。

汉尼拔军的 2.6 万人是在经历了一次次的考验后幸存下来的士兵。他们翻越比利牛斯山脉,在横穿法国时一次次击退高卢人的袭击,渡过了罗纳河,还翻越了阿尔卑斯山。用“精兵”一词来形容这支部队最贴切不过。在这个战斗集体中,土兵一个比一个勇猛顽强。

油画:《暴风雪:汉尼拔和他的军队越过阿尔卑斯山》

从军队的构成来看,汉尼拔的 2.6 万名士兵中,步兵 2 万人,骑兵 6000 人。步兵和骑兵的比例接近 3:1。与此相对,罗马联军向来以重装步兵为主力,所以,根据传统,步兵和骑兵的比例不会超过 10:1。通过汉尼拔参加过的战役,我们可以清楚看出,他熟悉亚历山大大帝的战术。这一点,从他有意识地强调步兵和骑兵的比例上可见一斑。亚历山大大帝攻打大国波斯时,率领的军队是步兵 3.1 万人、骑兵 5000 人,步兵和騎兵的比例为 6:1。

与马其顿的年轻人率领的 3.6 万人相比,迦太基的年轻人率领的士兵数是 2.6 万人。虽然骑兵的战斗力占优势,但是,整体战斗力不如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队。不过,汉尼拔自有他的优势。亚历山大进入波斯以后,缺少增强战斗力的手段。与此相反,汉尼拔能够招募高卢人加入自己的队伍。所以,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这位 29 岁的迦太基将领看似冒险进攻意大利,其实并非鲁莽之举

汉尼拔大军战斗场面

汉尼拔以亚历山大的先例为参考,加上自己的独创思想,进行了灵活运用。2.6 万人是汉尼拔的主要战斗力量。他努力笼络居住在意大利一侧的高卢人,就是因为他需要辅助的战斗力量。高卢人并不清楚汉尼拔的真实意图,但是,出于对罗马的深恶痛绝,他们还是一点一点地赶来加入到汉尼拔的旗下。成功翻过阿尔卑斯山后,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汇聚到汉尼拔旗下的高卢土兵已经超过 1 万人。2.6 万人变成了 3.6 万人。更让汉尼拔高兴的是,当时的高卢和非洲的努米底亚一样,是骑兵的产地。

汉尼拔大军里的外族雇佣兵

这一期间,罗马方面也作好了准备,迎战从出人意料的方向攻过来的敌人。从马赛撤回来的执政官科尔涅利乌斯率领等候在比萨的两个军团,一路直奔皮亚琴察。这里已经成为迎战汉尼拔的最前沿阵地。但是,他还没有想好是否仅靠自己手中的两个军团与汉尼拔拉开战斗的序幕。罗马的指挥官中,只有科尔涅利乌斯对汉尼拔的才能有所耳闻。无论是横渡罗纳河的方法,还是成功翻越了谁都认为不可能翻越的阿尔卑斯山的壮举,以及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艰苦行军的方法,这一切都让科尔涅利乌斯有理由认为,汉尼拔绝对不是个青涩的年轻人。

科尔涅利乌斯听说了高卢人纷纷加入汉尼拔军队。这就是说,汉尼拔军还在不断壮大。所以,从人数上看,两个军团显然处于劣势。此时,同僚执政官塞姆普罗尼乌斯率领两个军团已经离开当初的任职地西西里正在北上。科尔涅利乌斯决定等待友军的到来。时间已经是 11 月。在以往,这个时候已经进入冬季自然休战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