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战役:坎尼会战

公元前 216 年,罗马市民大会决定加强军队力量,编组军队,准备春季重启战事。尽管敌人只有汉尼拔一个,但是,罗马的兵力增加到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由两位执政官每天轮流担任总指挥的公元前 216 年度的罗马兵力共87200人,其中步兵 8 万人、骑兵7200人,步兵和骑兵的比例是 11:1;汉尼拔的军队共5万人,其中步兵 4 万人、骑兵 1 万人,步兵和骑兵的比例是 4:1。从数量看,罗马步兵占绝对优势,但骑兵却恰恰相反。

和往年一样,于 3 月 15 日开始军事行动的罗马军队沿阿皮亚大道开始南下。过了加普亚,快到贝内文托的时候,监视尚在过冬的汉尼拔动向的友军送来一个情报,说汉尼拔已经离开冬营地,没有北上,而是南下了。于是,以两位执政官为先锋,罗马军的 8.72 万大军追踪着汉尼拔,进入了意大利南部的普利亚。汉尼拔考虑把战场设在平原以便更好地发挥骑兵的威力。

这时,罗马方面已经意识到了汉尼拔的意图。但是,他们还是毫不犹豫地踏进了有大片平原的普利亚地区。也许因为有两倍于敌人的 8 万步兵,这给了他们充分的信心吧。因为,罗马重装步兵的勇敢在当时名震天下,几乎无人能敌。貌似为了躲开追来的罗马军队,汉尼拔的军队继续一路南下,直到位于奥方托河注入亚得里亚海的附近一片开阔平原,才终于停下前行的脚步,随即攻取了位于这条河附近的坎尼村。坎尼是罗马军队在同盟国内的粮食储藏基地之一。

被毁灭的坎尼古城遗址

在坎尼得到粮食补充以后,汉尼拔没有率领军队继续前进,他在坎尼村后面的丘陵上建好了营地,一心等待罗马军队的到来。一路追来的罗马军队在距离汉尼拔 10 公里左右的地方也停了下来,开始扎营。罗马军队的营地建在野外,四周筑起高高的栅栏,挖好了纵深的壕沟,非常正规。两军隔着 10 公里的原野,开始了日复一日的对峙。

罗马军队已经跃跃欲试,他们甚至把营地移到了奥方托河的左岸,随即汉尼拔也把营地移到了同一岸边。两军相距不足 2 公里。公元前 216 年 8 月 2 日早上,接到总指挥官特雷恩蒂鸟斯・瓦罗的命令,罗马士兵们从奥方托河两岸的两个大小营地中陆续出来,在河右岸集合。看到罗马军队布好了阵,汉尼拔也亲自率领全军过了河,在罗马军队的正面布下了阵。罗马军队的阵型是横向一条直线,与此相对,汉尼拔部署的阵型呈弓形,中间凸起。

罗马军队的阵型清楚地反映了担任这一天罗马军总司令官的瓦罗的战术。部署在中间的步兵团阵型不是横向的长方形,而是纵向的长方形。目的是由罗马军队的主力重装步兵突破敌人的中央。正因为如此,他选择了奥方托河右岸、环绕坎尼村后面的丘陵下比较狭窄的地方作为战场。但是这样一来,对于担任右翼的 2400 罗马军队骑兵来说,他们不得不在奥方托河与步兵之间的窄小地带,与 3 倍于自己的敌人作战,显然非常不利。

双方布阵结束时的阵型

会战开始了。两军首先采用了常规的战术,分别与正面的敌人交战。汉尼拔的左翼对罗马的右翼,中央的轻装步兵对中央的轻装步兵,汉尼拔的右翼对罗马的左翼。第一回合是在汉尼拔弓形阵型中的高卢雇佣兵与罗马的轻装步兵之间展开。会战之初,战斗的展开罗马方面占尽上风。见此情形,瓦罗下令负责步兵部队指挥的前执政官塞尔维利乌斯投入重装步兵团。由高卢雇佣兵组成的汉尼拔军前卫,在罗马全体步兵的凌厉攻势下,突起的弓形变成了凹陷的弓形。汉尼拔部署弓形阵型,目的在于尽可能让罗马步兵团把时间和精力都消耗在这里。效果非常明显,高卢兵虽然步步后退,却还在抵挡。

步兵交战开始不久,左右两翼的骑兵也加入了战斗。近 3 倍于敌人兵力的汉尼拔军左翼对执政官埃米利乌斯率领的罗马骑兵队,从一开始就占尽了先机。罗马骑兵一步步地被逼到河边。但是,尽管如此,他们依然顽强奋战。其间,在罗马重装步兵的猛烈进攻下,处于汉尼拔军中央位置的高卢士兵彻底失去了战斗力。气势越来越猛的罗马轻装步兵和重装步兵乘胜追击节节后退的敌人。

坎尼战役形势图

这时,一直后退的高卢兵突然向战线两侧散开,汉尼拔的重装步兵出现在罗马重装步兵的面前。不愧是随汉尼拔远征而来的精锐部队,2 万人抵住了 7 万罗马士兵的猛烈进攻。战场中央,重装步兵之间的激战显现了罗马方面处于有利的形势下。但是,骑兵之间的战斗一直处于汉尼拔方面的掌控之中。执政官埃米利乌斯率领的 2400 骑兵中的大多数,被敌人的 6000 骑兵切断退路,被包围在岸边后消灭。只有小部分人跳进河里,逃脱了敌人的追杀。执政官瓦罗指挥的4800名骑兵也终究不敌骑术高超的努米底亚人。纷纷败逃。

在罗马重装步兵和汉尼拔的主力激战的战场中央,汉尼拔的战术开始显出效果。汉尼拔的精锐部队抵制住罗马重装步兵猛烈进攻的同时,看似已经撤离战线的高卢兵及轻装步兵转移到了罗马军团的两侧。原来在这里的罗马骑兵已经被汉尼拔的骑兵击退。接着,汉尼拔的左翼骑兵在击退罗马军的右翼骑兵后,也绕到了罗马步兵团的背后。最后,努米底亚骑兵赶走执政官瓦罗率领的罗马军骑兵后,也回到了战场。至此,汉尼拔设计的包围圈已经完成。就像画中画的一样,7 万名罗马步兵被汉尼拔的 5 万士兵团团围住。

坎尼会战最后阶段

罗马市民兵是罗马联盟的核心,尽管遭到敌人的包围,但是,他们绝不轻言放弃,举手投降。对汉尼拔来说,就像之前发生的所有战斗一样,对罗马军实施包围战,意味着实施歼灭战。上一年度的执政官、指挥重装步兵部队的塞尔维利斯阵亡。坐骑被杀后,选择与部下共同战斗的执政官埃米利乌斯 保卢斯战死。加入骑兵队及重装步兵团的 80 位元老院议员几乎无一幸存,只有极少数人冲破汉尼拔的包围,得以逃生。坎尼之战,就像非常完美的包围战一样,这场歼灭战打得非常漂亮。这一次,汉尼拔又一次把敌人的主力,即罗马军团的精锐重裝步兵的战斗力给化解了。

《保卢斯在坎尼之死》

坎尼会战中,如果相信古人的记载,罗马方面的牺牲人数多达 7 万人。胜利者汉尼拔方面的战死者只有 5500 人,其中三人之二还是高卢兵。纵观整个历史,罗马军团遭受如此重创,坎尼会战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另一方面,在坎尼的汉尼拔营地,完胜之夜,将士们的喜悦之情一展无遗。将官们纷纷向汉尼拔进言,要求立即攻打罗马。但是,31 岁的胜利者对他们的活充耳不闻。汉尼拔坚信只有罗马联盟分崩离析才能彻底消灭罗马。他说,现在攻打首都为时尚早。不管内心想法如何,汉尼拔绝不允许自己改变瓦解罗马联盟这一基本战略。这是在决定攻打意大利之初早已定下的。坎尼会战的重大胜利必须为实现这一基本战略服务。

汉尼拔没有攻打首都罗马,也没有追击败兵,而是把自己的军队送往南方。他的目的很明确,他认为,由于罗马在坎尼会战中大败,意大利南部的城市一定会出现动摇。他要攻打这些城市,迫使他们脱离罗马联盟。卡拉布里亚地区位于状如长筒靴的意大利半岛脚趾到脚尖的地方。汉尼拔首先在这一带发起了进攻,有一两个城市试图抵抗,但很快被攻占。之后几乎所有域市都在汉尼拔面前打开了城门。罗马联盟在南方最先被削掉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