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世纪中叶 世界进入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 早期殖民扩张兴起
15世纪的欧洲,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的地中海地区,海外贸易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各国纷纷建立庞大的舰队,以从事贸易、海战或者殖民扩张。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便是西班牙和葡萄牙。 西班牙和葡萄牙都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由于两国地处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地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两国各自开始向海外发展。而东地中海地区的强国奥斯曼土耳其,此时也完全控制了东地中海的制海权,他们控制了东西方的通商要道。这基本上宣告通往东方的商路被堵死。在这种情况下,西欧的商人都希望能够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要道。
1484年,葡萄牙的王宫里来了一位叫哥伦布的年轻人,他向国王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如果一直向西航行,一定可以到达东方。1492年,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从西班牙启航,向西方驶去。经过两个月的漫长航行,当哥伦布已经陷入绝望之时,水手在海平线上发现了陆地。这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美洲大陆被哥伦布发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不久,西欧掀起了狂热的航海热和殖民潮。大批的西欧人通向了美洲,发起了早期的殖民扩张活动。其中,西班牙和葡萄牙人表现得最为踊跃。1493年,两国在教皇的仲裁下划分了势力范围,各自开始了殖民之路。
15世纪末,大批的西班牙殖民者来到美洲,在当地进行了一系列勘查后,展开了对美洲当地的征服运动。美洲本地的居民是印第安人,他们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建立起了自己的奴隶制帝国。西班牙人的入侵让他们无力反抗。16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将美洲本土的帝国尽数消灭,在这里建立起了最早的殖民地,进行奴隶贸易和资源掠夺。葡萄牙人也不甘落后,和西班牙人一样,他们了十分热衷于海外殖民。他们的目标是非洲大陆。15世纪末的航海热中,他们通过远航到达了非洲的南端,进而通过麦哲伦的远航发现了到达东方的航线。从那里开始,葡萄牙人就开始了对非洲的殖民。经过数十年的征伐,在16世纪初,葡萄牙将自己的势力扩大到了整个非洲南部和东南亚,建立起了庞大的海上帝国。
继西班牙之后,荷兰人和英国人也开始了自己的殖民活动,他们使殖民运动进一步扩大化了。随着殖民运动的发展,资产阶级也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西欧经济的快速发展,势必导致其政治体制的变化,封建社会开始逐步向着资本主义过渡。整个社会都面临着一场巨大的挑战与革命。
公元15世纪中叶 公元14—17世纪
早在14世纪,意大利的学者已经着力于从事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他们又进行了新的创作,揭开了文艺复兴的序幕。但丁的不朽之作《神曲》抨击了教会的腐朽和封建统治的黑暗;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表现了以个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思想;薄伽丘的代表作《十日谈》则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
16世纪,文艺复兴进入了全盛阶段。运动的中心是罗马。文艺复兴全盛时期出现了三位伟大的艺术家,他们分别是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三杰。拉斐尔擅长绘制宗教题材的油画。他一生创作了三百多幅作品,绘制了许多圣母像。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花园中的圣母》和《西斯廷圣母》等油画。拉斐尔用世俗的描写方法处理宗教题材,塑造的圣母具有普通女性的淳朴善良的特征,表现了他世俗的理想。拉斐尔被后世尊为“画圣”。
米开朗琪罗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大卫》雕像。他用大理石雕刻了古代英雄大卫即将战斗前的神情,同时还表现出了大卫雄伟的体魄。另一尊雕像《摩西》则被认为是近代雕刻史上的最高成就。除此之外,米开朗琪罗还擅长绘画,他绘制的祭坛画《末日审判》现保存于西斯廷教堂的墙壁上,教堂中同时还保存着他的天顶壁画《创世记》。达芬奇是三杰中成就最高的一位艺术家,他的代表作是壁画《最后的晚餐》,这幅画取材于《圣经》中关于耶稣被出卖的传说,通过对画面上人物的不同姿态和表情的刻画,显示出了他非凡的艺术修为。达芬奇的另一代表作是肖像画《蒙娜丽莎》,这幅画上一位年轻的妇人轻轻微笑,成为后世数百年来不朽的传奇。
文艺复兴运动除了在艺术方面的成就外,在政治思想上也有重要建树。马基雅弗利的《君主论》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政治的看法和建议,表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下,西欧各国纷纷涌现出一系列带有人文主义思想的作品,如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法国作家拉伯雷的《巨人传》,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等。除此之外,文艺复兴还带动了科学的发展,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影响了整个世界,哈维发现的人体血液循环现象为后世的医学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文艺复兴是人类在思想领域的一次重要革命。这项运动唤起了西欧的觉醒,开始了对世界的探索和开拓。
公元15世纪前期 欧洲宗教改革
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是一个庞大的组织,它拥有大量地产,是西欧封建剥削者的一分子,它向人民收取高额地租和什一税。到了15世纪中后期,教皇甚至颁布了一个敲诈性的法规,那就是出卖赎罪券,教皇将购买赎罪券作为信徒是否能够进入天堂的标准,这使得人民受到了更严重的剥削。除此之外,买卖圣职的现象在教会中愈发猖獗,教皇的选举甚至都可以通过贿赂来进行。在这样的局面下,宗教改革便应时而生。
宗教改革最先爆发于德国。德国宗教改革的领导者是马丁。路德。他出身于一个富裕的家庭,从小信仰十分虔诚。1 505年,他成为了一名修道士,在修道生涯中,他逐渐认清了教廷的腐败与贪婪,继而对教会的赎罪得救制度发生怀疑,他经过多年的钻研,发现天主教会的制度远远背离了基督教的原始教义,他悟出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道理,并由此否定了教皇的权威。
1517年,路德在卡尔斯教堂大门上粘贴了《九十五条论纲》。在《论纲》中,他痛斥了出售赎罪券的行为,并且提出了“因信称义”的原则。这实际上就是否认了教皇的神权。内容不胫而走很快传遍了全德,并且随即传到了教皇立奥十世那里。教皇发现这是一起很严重的事件,决定严肃处置路德。但是当时萨克森选侯同情路德,便规劝教皇将此事搁置了起来。
到1520年6月,路德的思想传遍了整个天主教,这使教皇终于下定决心开除了路德的教籍。 路德不为所动,他得到了萨克森选侯的保护,他虽然不再是天主教修道士了,但他依然不断地写文章来宣传自己的教义。沃姆斯会议结束后,爆发了反对天主教会的起义,许多教堂受到了冲击和抢劫,路德的教义也通过这次起义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虽然路德的教义客观上具有反封建的思想,但是他极度反对人民的起义,并且支持君主的权威是神授的这一思想。这时,广大人民便抛弃了他,而团结在宗教改革运动左翼领袖闵采尔身边。阂采尔出生于15世纪末,他自幼攻读神学,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1517年他开始追随路德,成为了宗教改革的一分子,但是他的思想更为激进,他不满意路德的保守态度。1520年,他与路德分道扬镳。之后,他到达布拉格,写下了《布拉格通告》,表现了他对教会和封建势力的痛恨。他的思想愈发的激进,于1524年宣称“整个世界必须进行一次大震荡”,明确地表示了他的革命态度。
在闵采尔的不懈努力下,德国于当年爆发了规模宏大的农民起义。起义进行了近一年,1525年5月,闵采尔率领的起义军战败,闵采尔也壮烈牺牲。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地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而路德的新教派也得以继续传播,宗教改革进一步深化了。在1552年,路德派新教在德国北部得到了正式承认。
继德国之后,瑞士也发起了宗教改革运动,运动先后由慈温利和加尔文领导。前者宣传了“因信称义”的原则并且主张教会实行共和制,在他的努力下,瑞士的几个州成为了新教州,但是仍有一些地区保持天主教信仰,反对改革。双方不断地发生冲突,导致了1531年战争的爆发,战争中慈温利阵亡,瑞土分裂成了新教州和天主教州。
英国的宗教改革是由英国王室所发动的。从亨利八世统治时期开始,路德教在英国得以广泛传播,亨利八世借此向天主教会开火,收回了许多原本属于教会的权力。教皇开除了亨利八世的教籍,但亨利八世不以为然,反而和天主教廷决裂。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至尊法”,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唯一首脑,并同时宣布断绝与教皇的一切来往。
公元1485-1688年 英国都铎王朝的兴衰,圈地运动兴起,“光荣革命”
15世纪末,英国爆发了名为“红白玫瑰战争”的内战,兰开斯特家族获胜,开始了都铎王朝的统治。从16世纪开始,作为传统工业的毛织业在工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引起了羊毛需求量的增加。养羊有利可图,许多贵族地主就用篱笆把土地圈起来变成养羊的牧场。这便是英国的圈地运动。15世纪末—16世纪初圈地运动形成高潮,致使大量的农民被迫失去了土地,这严重影响了国王的税源和兵源。
1558年,都铎王朝开始了对海上霸权的争夺。当时的海上强国西班牙独占了美洲地区,掌握了欧美地区的制海权。英国人展开了和西班牙的争霸战,终于在1588年爆发了大规模的海战。战争中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被击败,英国初步建立了海上贸易的航线,为后来向美洲扩张打下了基础。而西班牙却自此走向衰落,一蹶不振。
伊丽莎白女王统治英国四十五年,在位时期英国的资产阶级逐渐地成长起来,国家的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她于1566年成立了皇家交易所,这就是东印度公司的前身。1568年她又特许成立皇家采矿公司和冶炼公司,使英国的军需品制造得以自给。都铎王朝也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鼎盛。但伊丽莎白女王终身未嫁,她死于1603年。因为她无嗣,都铎王朝也就此结束,斯图亚特家族的詹姆斯继承了英国王位,他就是詹姆斯一世。英国进入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时期。
詹姆斯一世统治初期,财政遇到了很大困难,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企图增加税收。但这触犯了资产阶级和贵族的利益,使得矛盾被加深了,造成了王权统治的危机。到他的儿子查理一世统治时期,苏格兰爆发了人民起义,为筹措军费,查理一世召开了停开十一年的议会。但议会拒绝了国王的要求,反而提出了议会应该享有何种权利的问题。查理一世愤怒地将议会解散。
不久后伦敦发生了暴动,查理一世于1642年逃离了伦敦。1642年8月,查理一世宣布开始讨伐叛乱议会,内战爆发。战争以查理一世的失败而结束。内战结束后,国王被送上了审判席。1489年,查理一世以国家公敌罪被斩首,英吉利共和国正式建立,以克伦威尔为首的独立派获得了统治权。
查理发表了“布列达宣言”,停止宗教迫害,除直接杀死查理一世的人以外,其他反对国王的人一律不予追究责任。这个宣言使他得到了英国人民的支持,他于1660年5月返回英国,继位为查理二世,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5年,查理二世去世,他的弟弟詹姆斯继位,称詹姆斯二世。他继位后,不顾英国已有的宗教习惯,企图恢复天主教在英国的权威,这引起了各界人民的不满。于是,以英国主教为首的新教徒向詹姆斯二世在荷兰的女儿玛丽写了一封密信,请她和丈夫威廉一起回国来保护新教。威廉接受了邀请,率军进攻伦敦。 1688年,詹姆斯二世战败,于当年12月逃亡至法国。
威廉成为了新的英国国王,称为威廉三世。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宣言”并制订为不可更改的法律,这就是“权利法案”。1 688年的政变被蒜为“光荣革命”。这场不流血的斗争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完成,英国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的原则。资产阶级正式走上了政治舞台,引领着英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公元16-17世纪末 西欧殖民扩张,英法海上争霸
16世纪初,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殖民帝国。1588年,西班牙被英国击败,失去了霸主地位。随后西欧各国相继建立海军,展开了海上争霸的时期。 荷兰在17世纪初成为了新兴的头号殖民帝国,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到17世纪中叶,荷兰商业极度繁荣,国力强盛,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英国在17世纪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成为了一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为了建立海上霸权,开始与荷兰争霸。1650— 1663年间,英国连续颁布了三个《航海条例》,规定任何商品都不得输往和输出英国殖民地,除非由英国船运送。这严重限制了荷兰人的利益,荷兰拒不接受。英国在1652 1674年间发动了数次对荷战争,荷兰在战争中受到严重损失,一蹶不振,自此失去海上霸主的地位。
法国的波旁王朝被推翻后,也在这一时期开始着力于进行海外殖民。它在美洲建立了加拿大和路易斯安那两个殖民地,并且开始征服印度。为了夺取海上霸权,法国很快和英国展开了战争。英国人采取了狡猾的战略,它支持欧洲大陆上反对法国的国家建立同盟,让他们跟法国作战,而英国自己却集中海上力量在海外打击法国。英法争霸经历了四次重要战争,分别是圣·奥格斯堡同盟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和七年战争。战争在英国的殖民地和欧洲各地展开,英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法国在印度的势力被英国全部消灭,北美地区也仅剩下几个岛屿。七年战争结束后,英国成为了最大的殖民帝国,殖民地遍布全球,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殖民行为加速了西欧的经济发展,并直接影响了随后到来的工业革命。而世界其他地区受到了西欧列强的入侵,遭受了严重的损失,自此,东方世界开始明显落后于西方。但是,殖民行为客观上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方式,使得这些地区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在其后的几个世纪中,西方文明成为了引导直接发展的文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也进一步加强,逐渐地形成了世界性的资本主义市场。到1760年为止,世界各国已经逐渐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再是单一独立地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