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54-1877年 美国南北战争,南方重建

美国实行大规模的领土扩张。到19世纪中叶,美国的领土已经扩展到了大陆西岸,邻接太平洋。同时,美国开始在东亚地区进行殖民活动。1844年,美国通过《望厦条约》获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最惠国待遇”。1854年,它又用武力迫使日本对外开放。之后在1866年入侵朝鲜,但被朝鲜人民击退。

加上工业革命的影响,美国的工业也有了飞速的发展,资产阶级开始在政治上有更大的要求。但是同一时期,美国南部的奴隶制庄园经济也有了很大发展,凭借新式机器和奴隶的使用,让南方奴隶制大发横财。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日益尖锐起来。19世纪20年代起,美国南北之间的斗争日益激烈。双方围绕着新增加的领土,就如何在那些地区建立合适的制度展开了长期的对抗。

1854年,南方奴隶主操纵国会,通过了《堪萨斯一内布拉斯加法案》。宣布由堪萨斯和内布拉斯加两个新加入联邦的州自己来选择社会制度。同时,南方奴隶主派出大量部队进入这两个州,企图以武力来威胁当地居民以蓄奴州来加入联邦。这一行径引发了北方群众的愤慨,他们在堪萨斯和奴隶主武装展开了战斗,这次事件被称为“堪萨斯事件”,它揭开了美国内战的序幕。

北方联邦军的战士


此时,废奴运动达到了高潮。1860年,亚伯拉罕·林肯当选美国总统。他是一位始终拥护资本主义制度的总统,坚持反对奴隶制度。他的就任使得南方奴隶主感到了恐慌,这成为了内战的导火索。为了让南方的奴隶制继续存在,南方奴隶主决定在林肯就任前发动叛乱。先后有七个蓄奴州宣布脱离联邦政府,并于1861年宣布成立“美利坚诸州同盟”,正式与北方政权对抗。

林肯就任后曾试图与南方和解,但是遭到了奴隶主们的拒绝。1861年4月,叛乱武装开始向美国北部进攻,林肯政府正式宣布对南部同盟对战,内战由此爆发。1862年,叛乱军一路北上,甚至直接威胁到了首都华盛顿。 林肯面临着严酷的战局。他经过深思熟虑,于1862年颁布了《解放宣言》。  《宣言》中规定,从1863年1月1日起,南方叛乱州的奴隶全部获得自由。这份文件一发表,马上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南方奴隶开始成批地逃亡,他们纷纷来到北方联邦营地要求参军。

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北方军队的战斗力。1863年,联邦政府发起了反攻,很快获得了葛迪斯堡大捷。从这时候开始,北方掌握了战争主动权。1864年,联邦军队从东西两面同时向南部同盟发起进攻,东线部队把叛乱军队的主力逼到了里士满附近;西线部队则一路南下,攻占萨凡纳,使南部同盟被截为两段。1865年4月,叛乱军的主力陷入了联邦军的重重包围,只好向联邦政府投降。美国内战至此结束。

内战的结束使得美国恢复了统一,但是内战结束后仅仅五天,联邦总统亚伯拉罕,林肯遇刺,不久后逝世。林肯死后,约翰逊继任为总统,他是一位亲奴隶制分子,不久后就赦免了南方所有的奴隶主。奴隶制势力重新抬头,这引起了国内人民的强烈愤慨。1867年,国会不顾约翰逊的反对,强行通过了南方重建法案,从而开始了民主重建南方的时期。至1877年,南方重建基本完成,资产阶级在全国建立了稳定的统治。

公元1853 -1874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克里米亚战争

1613年,新沙皇罗曼诺夫继任为新沙皇,开始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沙皇俄国是以农奴制为基础的国家,1 8世纪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俄国封建农奴制有了较大的发展,开始跻身于欧洲列强的行列,之后不久,俄国便展开了一系列的对外扩张掠夺。

1853年,俄国发起了对土耳其的侵略战争。土耳其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界处,具有重大的经济和战略意义。俄国发动战争的目的在于将士耳其纳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以便于进一步向欧洲扩张势力。但是,英国和法国也有同样的想法,企图控制土耳其。这便导致了俄国和英法之间的军事冲突。战争初期,土耳其在俄国的进攻下遭到严重失利,英法不久后便向俄国宣战。英法联合舰队向俄国沿海城市发动猛烈袭击。但是战争仅局限在克里米亚半岛上,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作克里米亚战争。

俄国不久后便在两国的打击下战败。战争的失败使得俄国的统治者认识到,只有尽快废除农奴制,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才能使俄国强大起来。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二一九宣言》),宣布以赎买的方式开始农奴制改革。虽然改革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农奴制在实质上被废除,对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改革废除了地主对农民的封建统治权力,从而使俄国逐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这是俄国的重大转折点。

俄国在改革之后国力逐渐加强,资本主义的发展十分迅速,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俄国成为了欧洲重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1874年,俄国进行了军事改革,以义务兵制代替了募兵制。这使得俄国的军事力量得到了很大的加强,国际地位也有了提高之后,充足的兵源和先进的武器使得俄国统治者的野心再度膨胀,俄国再次走上了谋求霸权的道路。

公元1526 -1857年 印度莫卧儿帝国的建立与兴衰,阿克巴改革

1526年,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与德里苏丹国末代苏丹易卜拉欣之间展开了一场决战。在这场战争中,易卜拉欣战死,德里苏丹国的历史就此结束,巴布尔建立了莫卧儿帝国。巴布尔是蒙古人,帖木儿的直系后裔。帖木儿汗国曾是中亚地区的强国之一。巴布尔统兵南下,在印度地区重新建立了统治,重续了帖木儿昔日在印度的辉煌。到1530年他去世时莫卧儿帝国已经成为了南亚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版图包括西到喀布尔、东到孟加拉的广大地区。

巴布尔死后,他的儿子胡马雍即位。此时,喀布尔地区的阿富汗人发起了对帝国的进攻。胡马雍没有他父亲那样的军事才能,在与阿富汗人的战争中全军覆没,只身逃走。阿富汗人的领袖舍尔沙在印度建立了苏尔王朝。舍尔沙统治时期,印度局势平稳,国内经济也有很大发展,他积极的进行扩张,将领土扩大到孟加拉、比哈尔和马拉瓦邦。

1545年,舍尔沙在对拉杰普特人的征战中阵亡,王朝陷入了争夺王位的内乱中。而此时,流亡在外的胡马雍却在伊朗建立起一支新的军队,他于1555年重征印度,很快占领了德里,苏尔王朝灭亡。胡马雍复兴了莫卧儿帝国的统治。胡马雍复国后不久便不慎坠楼身死,他的长子阿克巴继承了帝位。阿克巴即位时仅有13岁,由大臣拜拉木辅政。拜拉木率军扫清了苏尔王朝的残余势力,在第二次帕尼帕特战役中将阿富汗人彻底的赶出了印度,这为阿克巴的进一步统一打下了基础。

1560年,阿克巴亲政,不久之后他便发起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帝国的领土已经扩张到了中亚地区。在征服战争进行的同时,阿克巴展开了全方位的改革。这些改革使得莫卧儿帝国很快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莫卧儿帝国进入了鼎盛时期。 1605年,阿克巴去世。此时的印度已经完成了统一,且国力强盛,处于“黄金时代”。阿克巴的继任者贾汗吉尔延续了帝国的辉煌,贾汗吉尔的继承者是沙贾汗,他以修建了泰姬陵而著称于世。在他统治时一改阿克巴时期的宗教宽容政策,开始打压印度教。到他的儿子奥朗则布在位时,宗教矛盾被进一步激化,使得国力开始衰落下去。



沙贾汗统治后期,他的四个儿子为了争夺王位混战不已。长子奥朗则布最终取得了胜利,并于1SS8年将沙贾汗囚禁起来,沙贾汗在悲惨的境遇中于1666年死去。奥朗则布却在囚禁沙贾汗之后便登上了王位,他就是莫卧儿帝国的第六位皇帝。奥朗则布继续展开征服战争,将莫卧儿帝国的领土  扩大到了顶点,并通过出色的政治才能使得国家进一步的强盛起来。但是他完全改变了阿克巴的宗教制度,非常坚决的要把印度改变为伊斯兰教国家。

奥朗则布以顽强甚至是顽固的态度来确定伊斯兰教的统治地位,这使得国家内乱日益严重,经济也有了很大衰退。奥朗则布为了缓解经济压力,并消除印度南部的印度教势力,用了26年时间去征服南印度。长期的征战使得国库空虚,国力锐减,很快便使得莫卧儿帝国走上了崩溃的道路。到1700年,印度已经再度陷入了分裂于内战不止的境地之中。1707年,奥朗则布去世,他留下的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帝国。

奥朗则布死后不久,许多印度教势力王公纷纷独立,莫卧儿帝国进一步衰落。1761年,在第三次帕尼帕特战役中,阿富汗人击败了莫卧儿帝国的军队,重新把势力扩大到印度境内。于此同时,英国人的势力也发展到了印度,开始在印度地区施行殖民统治。1764年,莫卧儿皇帝阿拉姆沙在布克萨尔战役中战败,向英国投降。自此,莫卧儿王朝成为了英国殖民者的附庸。英国人在印度发起了一系列的殖民战争,最终于1849年吞并了印度的全部领土,使印度完全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

1857年,印度爆发了因“涂油子弹事件”所引发的民族大起义。起义者将莫卧儿王朝的末代皇帝巴哈杜尔推上了印度皇帝宝座。到1 859年,起义被英国殖民军队所镇压,巴哈杜尔被俘,不久后又被放逐。莫卧儿帝国彻底灭亡。莫卧儿帝国在印度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完成了对印度的统一,奠定了印度同一民族国家的疆域基础。同时,由于伊斯兰文化的广泛传播,也对后世的印度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公元1867 -1871年 日本明治维新,戊辰战争

德川家康于1603年建立了幕府统治,日本进入了德川幕府时期。德川时期的日本,仍处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情况。除南部一些港口外,日本实行闭关政策,这使得日本很快便落后于世界,面临着被西方列强入侵的威胁。19世纪中叶,美国发起了对日本的殖民战争,强迫日本对外开放口岸。在强大的武力威胁下,日本被迫接受了要求,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同时,西方列强获得了在日本的各种特权,使得日本人民处于十分悲惨的生活境地。

日本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考虑摆脱现状的办法。这些人通过努力逐渐发现,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必须驱逐外国势力,实行开国进取政策。为达成这个目的,必须推翻封建幕府的腐朽统治。1858年,倒幕运动开始兴起。倒幕志士提出“草莽联合论”,开始建立倒幕武装。至1867年,日本出现了萨摩、土佐同盟。后来又出现了萨摩、长州和安艺的同盟。在他们的引导下,日本的人民起义此起彼伏。

与此同时,幕府也积极对付倒幕势力。1 866年德川庆喜继任将军,不久后孝明天皇去世,明治天皇即位。德川庆喜面对山雨欲来的国内形势,采取了以退为进的策略,实行“奉还大政”,将“政权奉还朝廷”。但是,倒幕派的态度非常坚决,他们按照既定计划把大军开到京都。1868年,倒幕派发动政变,以天皇的名义发布“王政复古”诏书,宣布废除幕府将军制,将政权还给天皇。德川庆喜不久后出逃至大阪,开始和天皇政权对抗。

德川庆喜仍掌握着一万多人的军队,倒幕派要求他“辞官纳地”,他以人心动摇为借口,拒不接受。1868年1月,幕府军队分为两路,向京都进军,企图推翻新政府。政府组织部队抵抗。26日晚,双方在鸟羽、伏见展开了遭遇战。战争进行了三天,幕府军队大败,德川庆喜逃至江户。4月,政府军进攻江户城,德川庆喜顽抗了一个月之后宣布投降,德川幕府的统治至此结束。之后政府军继续征讨各地的封建保守势力,至1869年,幕府残余势力基本被肃清,历时一年半的战争以政府军的胜利而结束,因为这次战争发生在农历戌辰年,故称为“戌辰战争”。




日本明治天皇

随着明治天皇亲政,日本政府开始进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就是“明治维新”。维新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等诸多方面。1869年,政府首先废除了全国的所有藩地,两年后改为由中央统一管理的三府七十二县,所有地方官吏由政府直接任免。废藩置县的措施彻底地消灭了封建割据,并在事实上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1872年,天皇政府又废除了封建身份制度和武士特权,实现了形式上的人人平等。同年又进行土地改革,废除了土地不得买卖的禁令,并重新丈量土地,发给土地实际所有者以土地执照。这项措施使得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彻底废除,自耕农和新地主成为了合法的土地所有人。

至20世纪初,明治维新宣告完成,日本通过积极的改革加强了国力,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然而,日本虽然经历了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但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中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如天皇制、半封建的地主所有制等。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很快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这给被侵略国和日本本身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公元1848 -1871年 德意志的统一,普奥战争,普法战争

19世纪初,神圣罗马帝国在拿破仑领导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的进攻下解体,皇帝弗兰西斯二世放弃帝号,改称奥地利皇帝弗兰西斯一世。拿破仑在德意志的扩张,使普鲁士感到了极大的威胁,普鲁士联合欧洲列强不断与拿破仑作战,最终在1814年灭亡了法兰西第一帝国,但是德国的分裂依旧存在。

1848年欧洲发生了规模浩大的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失败后德国内部的分裂局面日益加剧,这使得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普鲁士感到难以忍受。到国9世纪五六十年代,德国的统一问题被提上了日程,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他们时刻期望着德国的统一。

统一逐渐成为了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但是,由于德意志资本主义发展较为落后,在组织上还很脆弱不可能完成统一大业,于是统一的重任就落在了普鲁士王朝的肩上。普鲁士是一个由力量雄厚的容克地主阶级所支持的王朝,自17世纪以来,他们就拥有强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力量。1862年俾斯麦就任普鲁士宰相,他是一个典型的资产阶级容克地主代表,他上台后倡言以“铁和血”来解决重大问题,因此他被称作铁血宰相。

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不久便发起了统一战争。1864年普鲁士对丹麦宣战,通过战争夺取了两个为丹麦国王所控制的邦国;其后他又发动了对奥地利的战争,战争进行了不到一个月奥地利战败,被迫向普鲁士求和。这为后来德意志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外交基础,同时也统一了北部德意志。1870年德国发起了对法国的战争,在战争中德国诸邦并肩作战,法国最终战败。在这次战争结束后,俾斯麦与德国南部四个邦国之间缔结了联合条约,宣布与普鲁士合并成立德意志帝国。1 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正式即位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国终于完成了统一。 德意志的统一结束了国家长期的分裂状态,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此后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很快就变成了欧洲头号工业强国,国际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俾斯麦在统一过程中扮演了主角,在他的杰出领导下,德国有了很大发展,此后为遏制法国实力的增长,俾斯麦凭借高超的政治手段,先后与英国、俄国和奥地利等国结成了一系列的同盟关系,其中俄国和奥地利两国格局。

俾斯麦

到1890年俾斯麦辞职后,德国开始逐步背离?斯麦的战略构想,推行扩军备战的世界政策,欧洲也分裂为相互对抗的两大阵营,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