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掉头偏向沙漠行
按照常人的理解,河流是一个不断汇集水量的过程,从上游开始,不断有河流加入进来,由此河流不断壮大,最后形成一条滔滔大河。但是这种规律在黄河这里不存在。黄河的独特在于,它的水量大部分是在上游汇集的,到了中下游水量越来越少。黄河的水量沿途是怎样汇聚的,又是怎样使用的。其中哪些地方是重要的节点,这些点的意义是什么?兰州是黄河岸边的第一座大型城市,兰州就是理解黄河的一个节点---产水区与用水区的节点。
从水资源角度说,黄河有一个特点,就是产水区和用水区是分开的,从哪儿分的呢?在兰州。兰州以上河段,属于水资源来源区,我们叫产水区。兰州以下河段,宁夏、内蒙古,其中不产水,是用水区;陕西 和山西河段有一些支流给黄河带来了一些水量,但是带来更多的是泥沙,而且这两个省也大量引用黄河水;到了下游河南和山东的河段,由于两岸大坝的缘故,这一段只有山西的沁河、河南的伊洛河还有山东在大汶河能给黄河带来一点水量,但是河南、山东是黄河沿线最大的用水区,黄河有五分之二的水给这两个省了,他们每年的用水远远超过产水。
黄河上游流经青藏高原,这里虽然降水并不丰富,但由于气温低,蒸发弱,因此降水大部分转变成了河流径流。因此黄河在上游的青海、四川已经汇聚了大量水量。在青海,还有几条水量大的支流汇入,如发源于祁连山的湟水、大通河;到了甘肃,有发源于大不勒赫卡山的大夏河与发源于西倾山的洮河。这些河流的加入,使得黄河水量大增。到达兰州时,水量已达317亿立方米,这已经是黄河总水量的70%,但兰州以上的流域面积约为25万平方公里,只占黄河流域总面积的33%。也就是说黄河的水量大部分是在兰州以上汇聚的。
兰州以上的黄河还有这样的特点:兰州以上的黄河水清沙少;兰州以上的黄河比降大;兰州以上的黄河河谷是串珠似的结构;盆地与峡谷相间分布。这些都是建水电站的最好条件,所以兰州以上的黄河水电站一个接着一个。由此引出了青藏高原对中国的意义,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黄河上游在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为黄河汇集水资源。黄河上游是产水区,黄河中下游是用水区;黄河上游发电,黄河中下游用电。由此决定了中国地势三大阶梯紧密的逻辑关系,这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
在青铜峡水库,我们能够感受到黄河对于中国北方的意义。青铜峡是理解黄河的一个重要节点,因为地质学家把这里看做是黄河上游和中游的一个分界点。因为在地质学家看来,黄河在这里结束了在中国地势第一阶梯---青藏高原上的流程,开始了在第二阶梯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上的流程。但是水文专家不这样分,他们把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定在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的双河镇河口村,因为黄河到了这里,在水文上发生了本质性的转变:进入了晋陕峡谷河段的产沙区。
青铜峡有一个电站,这个电站由于水库泥沙淤积,没有多少库容蓄水发电了,但是它对于引用黄河水灌溉的银川平原意义重大---它拦截河水,让黄河水流入银川平原,灌溉那里的万顷良田。而且这里是黄河水被引走、大规模用于灌溉的开端,接下来黄河沿线展开了一个接一个的绿洲和灌区,而且沿线城市的工业和生活用水很大一部分都取之于黄河。
在“黄河第一弯”的玛曲,黄河掉头重返青海,接下来切开重重大山,开始了北上的历程。尤其是过了兰州以后,更是向北进入了干旱的沙漠地区,然后在干旱的沙漠戈壁地区连续转了两个直角弯,才掉头南下,进入半温润地区。可以设想,如果没有黄河北上,那么就不会存在靠黄河水灌溉养育的那几个巨大的绿洲:银川平原、前套和后套平原。
从石嘴山前往磴口的路上,路两边全是荒漠。很快我们眼前出现了一片片金黄色玉米地和稻田。原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的三盛公引水渠到了。三盛公引水渠的引水量巨大,因此有“二黄河”的称号。三盛公水利枢纽位于河套的黄河干流上,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交通、工业供水的大型闸坝工程。该工程于1961年5月投入运行,灌溉面积900万亩,号称亚洲最大的引水工程。
这里众多的绿洲,包括前套、后套和银川平原等,都是靠黄河来养育的。特别是阴山脚下那几座城市,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些绿洲在古时候曾经像河西走廊一样,都是重要的通道,不过沟通的不是西安、开封一带与西域的交通,而是北方尤其是北京、呼和浩特一带与新疆的交流。那时候虽然河套地区有很多沙漠,但因为有包头、巴彦淖尔、额济纳这样的绿洲存在,所以这条路都能走通。
在磴口,如果没有黄河,两大沙漠就直接“握手”了。黄河犹如一把利剑,将磴口县的乌兰布和沙漠和鄂尔多斯市的库布齐沙漠劈开,止了这两大沙漠的“握手”。黄河从兰州一直往北流,在河套地区形成一个巨大的“几”字形弯,将河套地区的沙漠也套进了这个弯里。正是由于黄河水的灌溉作用,河套地区才有了大面积灌溉绿洲,从而改写了我国北方干旱区的自然与历史发展进程。
当中原王朝丢掉河套平原、银川平原时,都是中原王朝最为孱弱的时候。我把黄河北上形成的这个“几”字,看做是中华的脊梁,围绕着脊梁的这些绿洲繁荣之时,也是中华挺直脊梁、兴盛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