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会战—苏德战场战略转折的序曲

1941年9月30日至10月2日,希特勒开始实施代号为“台风”的进攻莫斯科的军事行动,莫斯科大会战开始了。希特勒发布命令,“10天之内,一定要攻占莫斯科“,并扬言苏联十月革命节(11月7日)那天要在莫斯科红场检阅他的军队。苏联国防委员会从西北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抽调部分兵力充实莫扎伊斯克防线,又于10月17日组建了新的加里宁方面军,阻止德军从北面迂回进攻莫斯科的企图。

11月5日,德军向莫斯科发起了第二次进攻,仅在苏军西方方面军的正面,希特勒就集中了51个师,配备有坦克、火炮等。在莫斯科西北、以南、以西几个方向上,德军6个集团军向莫斯科实施迂回包围。从16日到30日,莫斯科北面的克林告陷,南面的土拉—莫斯科铁路和公路被切断,西面离莫斯科仅24公里的伊斯特拉被德军攻占。然而,德军已是强弩之末,苏军的后续部队正源源不断而来。

12月1日,当德军突破苏军西方面军两个集团军的结合部,坦克正沿着公路向库宾卡推进时,被密集的炮火和地雷堵住了去路。4日,德军的突破行动被彻底摧毁。德军第二次进攻历时20天,伤亡15.5万人,损失坦克近800辆。 12月6日,苏军西方面军以7个集团军、100个师的兵力从莫斯科南北两面转入反攻,经40天激烈战斗,德军向西节节败退了近300公里,损失兵员50余万、坦克1300辆。开战两年多来横扫欧洲大陆的德军第一次大步后撤,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在莫斯科城下破灭了

莫斯科保卫战战场

左:苏军将领朱可夫,中:苏军前线的女护士,右:斯大林宣布开展游击战

德军增援部队开往前线

左:莫斯科会战中,不少德军士兵被冻死;右:一个德国士兵把身体靠在马车上御寒

苏军步兵在严寒下行军作战

泥泞的道路给德军摩托化部分带来极大困难

左:德军检阅部队准备再战莫斯科;右:苏军增援部队驶向莫斯科

斯大林格勒会战---苏德战场和二战战略转折的根本标志

斯大林格勒会战分防御阶段和进攻阶段。防御阶段从1942年7月17日至11月18日,持续了四个多月。7月23日、26日,德军北、南两路先后发起攻击,8月17日全部攻占顿河西岸地区,苏军退至斯大林格勒外围组织防御。8月19日,德军第6集团军和坦克第4集团军对斯大林格勒实施向心突击。9月12日,苏军全部退守市区围廊,外围防御地带全部丧失,战线距市区只有2-10公里。9月13日,德军攻入市区,市区争夺战异常激烈,守城苏军被分割成三块,但仍坚守阵地。

进攻阶段从11月19日至1943年2月2日结束。11月23日,苏军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快速兵团会师,合围了德军第6集团全部和第4装甲集团军一部共22个师另160多个独立部队,总计33万人。德军为援救被围集团,临时组成两个突击集团于12月12日沿铁路北上,向斯大林格勒转入进攻。22日,德援军进抵梅什科瓦河,离被围德军尚有40公里时,因后方受到苏军威胁被迫南撤。24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从梅什科瓦河一线发起进攻,29日攻克科捷利尼科夫斯基,粉碎了希特勒解救被围德军的计划。

苏军朱可夫元帅在作战会议上

1943年1月10日,苏军开始歼灭被围德军。2月2日,德军残部投降。苏军在会战中的胜利标志着苏德战场和二战的根本转折,具有重大的军事政治意义。在持续200天的斯大林格勒会战中,德军共损失150万人(占其苏德战场兵力的四分之一)、坦克和自行火炮3500辆、飞机300架,遭到了自发动战争以来的最大的失败。苏军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在战略防御阶段共损失64万,在战略进攻阶段共损失21万人,在整个斯大林格勒会战中共损失85万人。

由东部赶往斯大林格勒的苏军骑兵

左:由乌拉尔车站运往斯大林格勒前线的苏军坦克部队;右:苏联兵工厂在生产冲锋枪

苏军士兵在逐屋争夺中

巷战中大显身手的苏军T-34坦克

左:德军在苏联境内泥泞路上好艰难行进;右:苏军突击队发起冲锋

库尔斯克会战---苏德战场战略转折的完成

斯大林格勒会战后,苏军将战线向西推进600余公里,在库尔斯克附近形成了一个突出部,使战场形势发生了有利于苏方的变化。为夺回战略主动权,德军统帅部决定在库尔斯克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德军以克卢格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和曼施泰因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共约5个集团军、90万人,分别从北、南两个方向对库尔斯克突出部底部实施向心突击,进行代号为“堡垒”的进攻战役。苏军则在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指挥下,在库尔斯克组成以反坦克枢纽部为基础的防御体系,实施坚守防御。

德军大队人马在向前推进,图为德军自行火炮正从两辆被废弃的苏军T-34坦克旁驶过

希特勒手持放大镜正在研究作战地形

朱可夫与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科涅夫
侦察德军前沿阵地

德军发起进攻后,北路楔入苏军防御12公里,于10日受阻;南路则深入35公里。12日,双方在普罗霍罗夫卡地域进行了计有1200辆坦克参战的二战中最大的一次坦克大战。15日,德军南部被迫转入防御,16日全线后退至原出发阵地,苏军则继续转入追击。7月12日至8月23日,苏军以5个方面军计31个集团军,实施两次进攻战役。库尔斯克会战结果,德军共被击溃30个师,损失50万人、坦克1500辆;苏军在整个库尔斯克大会战中共损失86万人。库尔斯克坦克兵团大会战是战胜法西斯德国的重要一仗,此次会战的胜利具有重大的军事政治意义。

库尔斯克会战中的苏(左)德(右)坦克

左:向苏军投降的德军士兵;右:库尔斯克会战中胜利的苏联士兵

就像这辆马车一样,德军已深深陷入泥潭不能自拔

阿莱曼战役---北非地中海战场的战略转折

1940年12月至1941年1月,北非意军为英军击溃。1941年2月,德国非洲军团由隆美尔指挥,重新发动进攻,击溃英军。1942年6月21日,图卜鲁格英军3.5万人向德军投降。30日,德意军队进抵距埃及亚历山大港约96公里的阿莱曼。8月中旬,蒙哥马利接任英军第8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反对英军继续后撤,并立即着手补充兵力。至进攻前,英军兵力增至11个师5个旅,约23万人,坦克1440辆、火炮2275门,以及飞机1200架。

当时德军主力陷于苏德战场,德军空军已全部调至苏德战场,场面部队失去空中支援,德军被迫停止前进,形成了在阿莱曼地区与英军相对峙的僵局。德意军队总兵力约9万余人,坦克540辆、火炮1450门,以及飞机350架。英军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对德军发起猛攻。11月1日,英军凭借优势兵力和制空权终于在德、意军结合部打开缺口,坦克部队乘胜突入纵深。4日,德军急速西撤,而英军未及时追击,致命德意军免遭全歼。阿莱曼战役是一场大规模的消耗战,德意联军共损失5万余人,英军损失13500人。英军在这一战役的胜利,标志着非洲战局的转折。

丘吉尔、蒙哥马利研究战役方案

美军“谢尔曼“坦克正为参加阿莱曼战役进行训练

左:一辆美军M3轻型坦克正向德军阵地冲击;右:英第8集团军士兵全线追击溃逃的德军

英军一辆装甲车向德军开火,步兵准备出击

阿莱曼战役中澳大利亚第9师士兵奋勇冲锋

阿莱曼战役中一名德军坦克后向英军投降

“火炬”行动

阿莱曼战役后两周,美英的3个特混舰队,在1942年11月8日分别在法属北非的阿尔及尔、奥兰、卡萨布兰卡地域登陆。东部特混舰队8月1日在阿尔及尔地域登陆,德意守军稍作抵抗便投降了,盟军控制了阿尔及尔地域。中部特混舰队8月1日在奥兰登陆,受到猛烈反抗。10日,德意守军宣布投降。南部特混舰队于8日凌晨在卡萨布兰卡附近的费达拉、利奥特港和萨非登陆。11日,德意守军宣布投降。到11月底,盟军已占领了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并进入突尼斯境内。北非登陆战的胜利,为最后消灭德意在北非的军事力量创造了条件。

美军“马萨诸塞“号战舰增援在卡萨布兰卡登陆的美军

战争期间同盟军首批女飞行员

盟军坦克在支离破碎的德军坦克旁边驶过

西西里岛登陆战

盟军肃清北非敌军后,首先发动进攻西西里岛和意大利的战役。按照计划,美英分别在西西里岛南部和东南部实施登陆和空降。担任西西里岛登陆任务的是盟军第15集团军,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国第8集团军和巴顿指挥的美国第7集团军。7月4-9日,美英军分别从北非和中东各港口出发,美第7集团军由西部特混舰队、英第8集团军由东部特混舰队输送,分别驶向西西里岛的南岸。7月10日,美英和加拿大军队在西西里岛登陆成功。

头四天上陆部队即达16万人之多,夺取了奥古斯塔和锡拉库萨两个重要港口。7月22日,美军攻占巴勒莫。8月17日美英军先后进入东北重镇墨西拿,并占领全岛。战役至此结束,在西西里战役的38天内,德意军伤亡与被俘16.7万人。盟军损失为2万人。意军对外作战屡遭失败,意大利国王罢免了墨索里尼的首相职务,28日,宣布解散法西斯党,持续21年之久的法西斯政权垮台。9月3日,意大利签署停战协定,10月13日,意大利正式退出法西斯同盟,对德宣战。

西西里战役中的巴顿将军

左:美军第82空降师正在将一辆吉普车装入滑翔机;右:英军士兵在西西里岛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