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草原(2)

上一页   下一页

复兴之雨

在英格兰东部诺福克郡的一个偏僻之地,已经有两个星期没有下雨了,而西方天空中积聚的雷雨云标志着情况将会有所改变。最初的信号是空气温度的下降,随后小雨淅淅沥沥地落在满是尘土的地上。几分钟后暴雨倾盆。仅仅几天之后,这片草场就会如万花筒般色彩绚烂,有亮蓝色的矢车菊、奶黄色的珍珠菊和灯心草,还有淡粉色的球果紫堇。草场边缘还有大量盛开的滨菊,以及一片片红色的虞美人。

在整片草场上,大面积地生长着各种小小的草花,给这片栖息地増加了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全球的草原在雨后都会爆发出生机,这种能力正是草原能遍及世界的关键原因。

草本植物依靠风来传播花粉,而每种不同的花都进化出了独特的方式来吸引不同的昆虫帮助它们传播花粉。雨后,数以百万计的昆虫和无脊椎动物都会出现,甲虫、蟋蟀、蚱蜢、苍蝇、蝴蝶和日间出没的飞蛾----当这些动物在草原上寻找散布生命的花蜜和花粉之时,空气中也充斥着嘈杂的嗡嗡声。

左:隐蔽。一只斑木蝶幼虫完美地藏身在草茎间,同时还能进食。右:进食。一只绿色的巨蟹蛛在依靠其伪装而非蛛网捕食,它捕获了一只食蚜蝇并开始进食----吸取其体内的汁液。


然而,现在这样的景象在大部分欧洲低地越来越难得一见,农业的集约化和除草剂以及杀虫剂的使用根除了任何的植物或者昆虫类的“害虫”,这些草地植物传粉者及其食物的消失,使得传统的干草草原的多样性和数量都大规模减少了。唯一的希望就是,许多草地植物的种子能够在地下“潜伏”数年----甚至数十年----等着有朝一日重新焕发生机。

左:栖息。为了避开白天的捕食者,一只夜行性的草蛾窝在浓密的草丛中。右:初现。一只大蚊刚刚破土而出,幼虫时期它在土里靠吃植物的根发育成长,有着“长腿叔叔”外号的它“蚊如其名”

续:高鼻羚羊

冬日的忍耐。高鼻羚羊正在迁移寻找另一片可以在雪下找到草的土地。它们长而厚的白色冬衣在所栖息的大草原上是不可或缺的,这里的气温可低至零下 35 摄氏度,甚至更低。在严冬时节,由于发情导致的虚弱,大多数的雄性高鼻羚羊可能会死去。

第一步。这是一只新出生的高鼻羚羊,在傍晚时分迈出了其有生以来的第一步,它的孪生兄弟正躺在不远处。高鼻羚羊的幼崽一般在夜晚出生,然后就会被留在出生地----此时它们还不会行走,如果身边有雌性高鼻羚羊,可能会导致它们被注意到。它们的母亲会在第二天的晚些时候来接它们,那时它们已经足够强壮,能够加入族群行走了。

大批出生和大批死亡

  这片广阔的草原横跨了从俄罗斯到哈萨克斯坦、从蒙古到中国北方的中纬度地区,形成了地球上最大的广阔草原。而要在此生存,动物需要能够应对天气的巨大变化。这里的气候在炙热和严寒间切换,夏季和冬季的温差高达 80 摄氏度,加上频繁的沙尘暴,真的给人一种人间地狱之感。难怪这里有那么多的野生动物都只是季节性的访客而已。

 大迁移。一群高鼻羚羊在哈萨克斯坦大草原上迁移。这些游牧动物从未停止移动、寻找地方觅食和在春天繁殖

然而,有一种动物不仅能全年在此栖息,它们还是这片土地的主人。奇怪的鼻子形状让高鼻羚羊看起来就像是外星生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的确如此。数万年来,高鼻羚羊都生活于此,它们曾经和剑齿虎、猛犸象这两种现在已经灭绝的动物一起分享这片广阔的草原。它们能存活至今是因为采取了一种极为怪异的生命运作方式。

它们能消化一些很少有其他动物能消化的食物,包括青苔。它们的蹄子能挖穿厚厚的雪,这让它们能在深冬时节找到理在雪下的食物。当湖水和河流全部冻结之时,它们能从冰雪中获取水分。当被狼群追逐时,它们能够以高达 80 千米每小时的速度逃跑。

最佳拍照角度下的雄性高鼻羚羊。一只雄性高鼻羚羊正看着其竟争对手。该图片从侧面展示了它的角----这也是偷猎者想要弄到手的----和喙状的鼻子

然而,在它们众多的适应性特征中最突出的是其非凡的鼻子。这浮夸凸起的鼻子就像是一台吸尘器一样,在这片狂风肆虐的土地上具有一种非常重要的优势。利用空气再循环的方式,高鼻羚羊的鼻子充当了散热器或空调系统,能让它们的身体在炎热的天气保持凉爽,在寒冷的天气保持温暖。

雄性高鼻羚羊的鼻子比雌性凸起得更高,在发情期它们用大鼻子来增大它们的咆哮声。鼻子越大,声音显得越幽远,这很可能可以帮助一只雄性高鼻羚羊战胜一些天赋不如它的竞争对手,并且有机会和一整群的异性进行交配。即便如此,一只雄性高鼻羚羊的生存概率依然很低:在发情期雄性高鼻羚羊十之八九会由于受伤或者精力耗尽而死亡。

大批生育。雌性的高鼻羚羊在哈萨克斯坦的繁殖地进食雨后的新草。春天到来之际,一周之内它们就能生下双胞胎,这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每只幼崽被诸如狼之类的捕食者猎杀的概率

高鼻羚羊对于恶劣环境那不同寻常的适应性还延伸到了其产崽方面,差不多在仅仅一周多的时间内,族群中的每一只雌性高鼻羚羊都会陆续产崽。对于伺机猎食的捕食者狼、狐狸和鹰而言,这意味着一场唾手可得的盛宴(一只狼可以在一小时之内杀死 6 只高鼻羚羊的幼崽)。这样的大屠杀会令大规模的产崽看起来很疯狂,但通过同时产崽,每一只雌性高鼻羚羊都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其幼崽的生存概率----这是数量决定安全性的有力证明。

然而,高鼻羚羊这个物种的生存方式也有潜在的危险,一种未知的传染病或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饥荒会让它们大批死亡,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特别寒冷的深冬时节。此外,还有人类的捕猎。高鼻羚羊被大量枪杀,就因为它们的角据说可用作药材。现在这个物种被列为极度濒危动物,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它们的数量从 200 万只降至不足 10 万只。在这个不太友好的世界里,这些不可思议的幸存者还能残喘多久呢?

居于草屋

随着 6 月的太阳在田野和草原之上升起,云雀在空中盘旋歌唱。在高草之间的动静标志着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之一巢鼠的出现。巢鼠这一学名非常适合这种欧洲最小的啮齿类动物----体重仅仅只有几克。它们已经适应了终身都生活和居住在草场高处。如果它们再重一点,就有把草压弯甚至压断的危险。

住在高处。一只巢鼠正在其夏天的巢中休息,这个巢由高高的芦苇茎上的干叶子编织而成,巢鼠就在其中侦測杂音。这个巢的作用是休息、遮风挡雨和繁衍后代。巢鼠每胎最多可以产下 8只幼崽

在草场高处,没有其他哺乳动物,只有一些鸟类和它们分享这片栖息地,这使得巢鼠能在这里茁壮成长。这么小的体形的一个缺点就是体表面积和体积之比较大,使得巢鼠在寒冷的天气里变得非常脆弱,它们必须通过不断进食来补充失去的能量。

巢鼠的另一种适应性在哺乳动物中极为罕见----尤其是在生活于东半球的哺乳动物中很少见----它们的尾巴是可以完全卷曲的。就像是生活在西半球的猴子一样,巢鼠会将其尾巴作为第五肢。当它们穿梭于植物之间时,常将尾巴绕在草茎之上,加上它们小小的脚趾和极其锐利的爪子作为辅助,能够抓得很牢固。

 安全尾。一只巢鼠爬上了一根被露珠覆盖的芦苇,它将自己能够抓握的长尾巴当作第五肢来保持平衡。

正是这些特点让巢鼠能够在草原上各种各样的生态小环境中繁衍生息,包括谷类作物(尤其是燕麦、大麦和小麦)和田野边缘、盐沼地甚至是芦苇丛。在黄昏或是黎明时分,巢鼠尤其活跃,这可能是为了避开日间的捕食者。春夏季节,它们以供应充足的种子和谷物为食,到了秋天,就以水果、浆果,间或昆虫为食。

巢鼠还有一种适应性体现在它们创造了悬挂式的巢。它们使用自己异常尖利的牙齿将草咬碎成一条一条的,然后熟练地编织成一个球形结构后悬挂起来,就像树冠上的树屋一样。巢鼠会编织好几个巢,用于睡眠、遮风挡雨,当然,还有繁殖。

搭建在干草上的悬挂式巢

巢鼠通常会在 5 月产崽,一窝中大约有 6 只黄豆大小的幼崽。这些幼崽在草屋育婴室里快速成长,一旦它们睁开眼睛,它们的父母就会为它们不断地寻找食物。这些幼崽在大约 11 天大的时候开始外出探索,长到 14-16 天大的时候,通常它们就要开始独自生活了。它们的父母可能会在冬天到来之前再去生一窝到几窝幼崽。

在觅食时,巢鼠必须要避免自己被捕食者发现,这些捕食者不仅包括狐狸、白鼬和黄鼠狼,还有天上的捕食者,包括白嘴鸦、乌鸦或是如红隼和谷仓猫头鹰这样的捕鼠专家。为了对抗这些捕食者,巢鼠进化出了极其灵敏的听觉;一旦感觉到危险,它们就会静止不动,或者如果有必要的话,它们会卧倒在草地里。

  无声的突袭。狩猎的仓鸮挥动双翼缓缓飞近它的啮齿类猎物,然后收拢翅膀直 线下扑到长草之中抓住猎物

而人类则给它们带来了另一种不同的危险。在一片田野中,夏末之际人们很可能会把干草或者作物都收割掉,那么那些还没有离巢或在田野边缘筑巢的幼崽就会成为收割机刀下的亡魂。还有很多巢鼠会死在寒冷潮湿的冬季,尽管它们建造了过冬的巢穴,并且当非常寒冷的时候会进入长时间的冬眠状态,但它们还是太小了,很难保证能达到足够的体温来维持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