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布匿战争(前264-前241)(1)

西西里位于形状如长筒靴的意大利半岛的“脚尖”上,感觉触手可及。夹在意大利本土和西西里岛之间的海峡,自古就叫墨西拿海峡。这一名称源自西西里岛最东端的一个叫墨西拿的城市。本土到西西里岛的最短距离只有 3 公里。从本土的轮渡码头圣乔瓦尼镇到墨西拿港也只有 7 公里

墨西那海峡

到了现代曾有好几次计划在这一海峡架桥梁。但是和濑户内海不同,墨西拿海峡没有可以用来打桥桩的小岛。如果一定要架桥,只能架吊桥。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吊桥是明石海峡大桥,1998 年完工。据说这座大桥的中央支间距离是 2 公里,技术上可以达到 3 公里。所以,如果在墨西拿海峡架桥的话,也许日本的技术可以帮助其实现这一愿望。不过目前除了坐轮渡别无他法。

既然只能坐轮渡,那么墨西拿海峡的现状与 2200 年前的古代应该不会有太大的不同。当您站在意大利本土,眺望西西里的时候,心里冒出来的想法大概也相同吧。尽管有大海相隔,但是,这种距离和想法,正是罗马和迦太基之间发生战争的起因。

西西里及其周边

公元前 265 年,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摆在了罗马元老院的面前,这是他们从未遇到过的问题。他们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答复前来寻求救援的墨西拿居民代表。此时的墨西拿正陷入一场危机之中。因为西西里第一强国锡拉库萨(又译叙拉古)已经把进攻的目标定在这里了。墨西拿人认为,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解除这一危机,必须依靠外力的帮助。但是,究竟是向迦太基寻求帮助,还是向罗马寻求救援,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意见。最后,罗马派占了上风,原因在于近在眼前的雷焦。

雷焦现在是卡拉布里亚地方的首府所在地,位于墨西拿海峡的对岸,与墨西拿隔海相望。雷焦与墨西拿、锡拉库萨一样,都是源自希腊人殖民的域市。自从 罗马统一了北自卢比孔河南到墨西拿海峡的意大利半岛后,雷焦也进入罗马的保护伞之下。它是罗马联盟的同盟城市,享有完全的国内自治权。所以,一抬头就能看到雷焦的墨西拿人选择了放弃迦太基,转而向罗马请求救援。

古西地中海图(红色:罗马,灰蓝:迦太基,绿色:叙拉古)

然而,罗马人却非常犹豫。罗马人尊重法律。如果是建立了同盟关系的友邦请求救援,他们有义务提供支援。但是罗马和墨西拿没有同盟关系。更何况,尽管海峡狭窄,但去墨西拿必须横渡大海。罗马军团还未曾有过横渡大海的经历。不要说战船,就是运输船,他们也拿不出来。迄今为止,如果有需要用到船只的地方,港口城市那不勒斯或塔兰托就会作为罗马联盟的同盟城市,代罗马完成使命。正因为如此,就不难理解罗马人对于是否要亲自下海表现出的犹豫不决态度。说到底,罗马人终究是一个农牧民族。

但是,如果罗马拒绝墨西拿的请求,无疑,墨西拿会转而向迦太基寻求帮助。在公元前 3 世纪中叶的那个时候,迦太基已经把西西里的西半部分纳入他们的势力之中。此前的西西里历史可以说是希腊殖民城市间冲突不断的历史,迦太基坐收了渔翁之利。位于西西里东半边的锡拉库萨和墨西拿,为罗马和迦太基之间发生冲突起到了缓冲的作用。

油画:狄多建立迦太基

但是,如果迦太基把墨西拿也收入其势力范围的话,情形就会大变,罗马失去的将不仅仅是缓冲地。在雅典开始衰落后的这一时期,迦太基是地中海的第一大航海国家。如果迦太基把墨西拿也变成他们的基地的话,不难想象,环绕南意大利的海域的制海权就是迦太基的了。这样一来就会严重威胁到以罗马为盟主的罗马联盟各城邦的安全。

对于拥有地中海最强大战船力量的迦太基来说,即使罗马人染指墨西拿,墨西拿海峡也不是问题。但是,对罗马人来说,把墨西拿拱手让给迦太基,意味着在意大利本土和西西里岛之间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尽管如此,元老院依然难以作出抉择,他们为此破例把这一问题直接交给了罗马的最高决策机构----市民大会进行议决。而之前的做法是,元老院首先讨论议定一个政策,再征求市民大会的同意。对于这一次的问题,由享有市民权的人---有义务服兵役的人----所组成的市民大会给出的答案是接受墨西拿的请求。

第一次布匿战争爆发前西西里的势力分布图

决定参战的罗马人没有想到,这次交战会引发罗马和迦太基之间的正式对决,以至于第一次战争就持续了漫长的 23 年。罗马最初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保护连火把都看得清的、近在咫尺的墨西拿,使其不落入强国锡拉库萨或迦太基的手中。只要墨西拿加入罗马联盟,在墨西拿海峡上架“桥”的就是罗马。一旦作出决定后行动迅速的罗马人此时能派往墨西拿的只有一位执政官所统率的两个军团,如果预计到与迦太基之间可能发生激烈对抗,这一军队数量实在是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