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建筑师
大陆板块或海洋板块的中部通常会形成火山热点,热点下方的岩浆柱通过地壳裂缝不断上涌,将岩浆喷出地表。当这种活动发生在海洋中时,喷涌而出的熔岩就会形成岛屿。科隆群岛和夏威夷群岛的形成都要归功于这种火山活动。
基拉韦厄火山位于夏威夷岛,是世界上活跃的火山之一。2018 年,这座火山喷发的熔岩流奔腾不息地流淌了整整 4 个月。其实自 1983 年以来,它几乎一直都很活跃。在那段时间里,基拉韦厄火山的熔岩覆盖了岛上 97 平方千米的土地,摧毁房屋数百座。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在 1983-2018 年,它创造了近 6.5 平方千米的新陆地。可能听起来面积不大,但火山活动参照的是不同的时间尺度,它们的活跃会持续数万年。
夏威夷岛已有约 100 万年的历史。在此期间,夏威夷岛上逐渐形成了 5 座火山(其中 2 座是活火山,一座是基拉韦厄火山,还有一座是冒纳凯阿火山),创造了超过 6440 平方千米的陆地。
一旦熔岩冷却硬化,就会为生命提供生存的平台。最先扎根的通常是植物。它们可能是随着海风或洋流来到岛上的,也可能是被海鸟的爪子或羽毛意外带到岛上的。等到新岛屿建立起繁茂的植物群落,动物们就有了生存的机会。然而,物种的演替速度取决于这座岛屿和最近的大陆之间的距离。
夏威夷群岛是偏远的群岛,人们认为这座群岛上的每一个新物种都需要超过 3 万年才能安顿定植。对于我们来说,如此漫长的时间似乎是难以理解的,但就地质时间而言,这不过是一眨眼的功夫。科隆群岛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群岛。熔岩从一个如今依然活跃的火山热点中喷发,并在地质传送带上缓慢移动,历经数百万年形成了这座群岛。这些岛屿与夏威夷岛一样,虽与大陆地块相隔绝,却有着极其丰富的野生动植物。
科隆群岛上的陆鬣蜥
生活在有活火山的岛屿上肯定是提心吊胆的,但在科隆群岛的费尔南迪纳岛,却有一种动物能够化腐朽为神奇。
每年一到了 5 月,就有大约 2000 只怀孕的雌性陆鬣蜥拖着沉重的身体从海岸出发,经过两周的艰难跋涉,爬到费尔南迪纳岛上的拉昆布雷活火山山顶。它们此行是为了在温暖的火山灰中产卵,那里的温度最适宜卿化。率先爬上火山口边缘的陆鼠蜥会就地筑巢,但那里的空间毕竟有限。因此,许多雌蜥蜴唯一的选择就是一路下到火山口底部。底部的空间相对广阔,但前去的旅程危险丛生。从火山口往下爬并没有道路可循,前些年开辟的小路没有一条能在地震、滑坡和熔岩流中幸存。
拉昆布雷火山的火山口深度超过 800 米,但每只雌鼠蜥在岩石嶙峋的陡峭山坡上往下爬时,往往还要多走好几倍的距离。在一些比较险峻的地方,岩石很容易滚落,一下子就会造成山崩。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对于每只陆鬣蜥来说,旅途中最大的危险其实来自同路下山的其他陆蜥蜴。
陆鬣蜥是一种强壮有力、体型庞大的动物,它的体长超过 1 米,但面对迎头砸来的大石头或巨石,它们也无力招架。对于一些陆鬣蜥来说,这是一趟有去无回的旅程,它们会葬身于一堆岩石之下。
而那些成功保住性命的陆鬣蜥还要经过 8 小时的艰苦跋涉才能到达火山口底部。一旦开始挖掘巢穴,雌性陆鬣蜥的领地保护意识会空前高涨。用力摆头的意思是“离远点,快走开”,无视警告就会遭到攻击,雌性陆鬣蜥会变得攻击性极强,可能会有一场恶战。
找到合适的筑巢地点后,雌性陆鬣蜥会花上几天时间进行挖掘,挖好之后,它会在巢穴中产下多达 20 枚卵,然后把入口掩盖起来。之后它就可可以等着做妈妈了,因为火山温暖的“怀抱“会帮忙孵化下一代。它可能会在这里待上几天,不让其他陆鬣蜥靠近自己的巢穴.
但它无法逃避最后的考验----返回山顶上山的旅程丝毫不比下山更安全。总体来说,有一件事毋庸置疑:如果最终结果不值得,雌鬣蜥绝不会来此经受这样史诗般的考验。这证明了拉昆布雷火山对于孵化有多么的重要。
"吸血鬼“的故事
火山也塑造了地球物种的多样性,随着时间推移,火山爆发形成的新陆地为新物种的进化提供了完美的平台。科隆群岛就是一个颇负盛名的例子。这座群岛上有一种古老的雀科物种,通过所谓的适应性辐射的过程,已经演变出了 13 个新种类,这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科隆群岛的地雀大家庭加入了最新成员,它们生活在一座荒无人烟的偏远小岛--文曼岛上。没有人知道第一只地雀是何时出现在文曼岛上的,但毫无疑问,这些漂流者(有人认为尖嘴地雀是从科隆群岛南部白其他岛屿飞过来的)在它们的新家中面临着陌生的挑战:一座不到 0.8 平方千米的小岛,以及一座死火山的残迹。
地雀通常以种子、昆虫和花蜜为食,文曼岛上并非没有这些食物,但数量稀少,不足以果腹。因此,为了在文曼岛上生存下去,尖嘴地雀不仅必须适应这种环境,还需要开辟另一种食物来源。橙嘴蓝脸鲣鸟是文曼岛上的暂住民,它们每天在小岛和海上觅食地之间往来穿梭。这些暂住民为尖嘴地雀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只要选对时间,用不了多久就可以目睹鸟类离奇的行为特征之一,这种行为放在这种看起来像家雀一样天真温和的小鸟身上显得尤为怪异--为了满足饮食需要,文曼岛的尖嘴地雀竟然会吸血。
这种小鸟会跳到橙嘴蓝脸鲣鸟长长的尾羽上,选择较为粗壮的飞羽,不断啄羽毛基部,直到啄出伤口,流出鲜血。然后,它就会舔食血滴,或者用喙从被血浸透的羽毛中取食鲜血。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小鸟被称为“吸血雀“,它们在科学上被视为一个独特的物种。
令人惊讶的是,大多数橙嘴蓝脸鲣鸟似乎并不介意自己的尾巴上附着一个“吸血鬼“。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不介意呢?一种理论认为,这种吸血行为,可能是从某种有益于橙嘴蓝脸鲣鸟的举动演变而来的,比如为它们去除寄生虫。因此,人们推测,橙嘴蓝脸鲣鸟仍然以为这种小“吸血鬼“正在为自己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