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而复生
当火山不再活跃的时候,岩石就会慢慢地被风雨侵蚀----和地球上的其他任何地方无异。陆地自身的重量会让这些岛屿沉入海底。但也有例外。在热带地区,大多数岛屿周围都环绕着珊瑚礁,它们的生长离不开阳光。因此,随着岛屿下沉,浅滩上逐渐形成了暗礁。最终,原来的火山岛只剩下一个被岸礁围绕的潟湖。一个环礁就这样形成了。
所有环礁的形成都归功于火山。目前,热带海洋上分布着 400 多个形状、大小各异的环礁。位于印度洋的亚达伯拉环礁占地约 160 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二大环礁。人们认为这座岛屿出现在大约 2000 万年前,在 20 万年前变成了环礁。亚达伯拉环礁地处偏远,这是地球上难以接近的环礁之一。经过近 50 年的保护,它也是极具原始风貌的环礁之一。
除了岛屿一隅的小型科学基地之外,亚达伯拉环礁杳无人迹。如今,它成了一些独特物种的重要避难所。例如白喉秧鸡,这是印度洋上仅存的不会飞的鸟类。这显然是一个迭代进化的例子,这种不会飞的秧鸡已经是第二次出现在这座岛上了,而第一批秧鸡则在 13.6 万年前就已经灭绝。
这座环礁也是该地区最后一群巨龟的家园。亚达伯拉象龟也曾一度濒临灭绝,但如今生活在环礁上的象龟已有 10 万只。在亚达伯拉环礁,象龟的身影随处可见:它们会出现在松树林和红树林中,在凹凸不平的香菇状石灰岩上,在海岸边的木麻黄树下,有时也在海边的金色沙滩上。象龟重约 250 千克。
象龟可以一连好几个月不吃不喝,这让它们完美适应了一向缺乏食物和水源的亚达伯拉环礁。在一年中的某些时期,就算象龟大吃枯叶也不足为奇。但有一件事是它们的身体至今无法应对的,那就是炙热的热带阳光。亚达伯拉环礁的日间温度可以飙升到 40℃以上,远超象龟活动的最佳温度。因此,每天早上约 9 点,象龟就会“竞相”争夺树荫,它们成群结队地聚集在一起,直到下午约 4 点才离开。
岛屿东侧有一片名为格兰德特雷的区域,那里的树荫十分有限,因此最佳乘凉地点的争夺十分激烈。一个小小的石灰岩洞穴只能容纳大约 60 只象龟,而那片区域中最佳的遮荫树可以遮蔽 200 多只象龟。最后到达的象龟可能会试着爬到其他象龟的背上,否则就只能冒着生命危险暴露在阳光下。这座岛的石灰岩地面上四处散落着褪色的龟壳,这表明有些象龟走得离树荫实在太远,或是太晚才到达它们选择的荫蔽处。
在格兰德特雷,到了下午,象龟们纷纷从荫蔽处走出来,四散在距离大海几米远的乌龟草坪上,这片宽宽的草萍已经被它们啃短了。吃草时,它们就在被冲上岸的沙滩垃圾上走来走去。尽管亚达伯拉环礁位置偏远,但盛行洋流还是将大量的漂浮物和投弃货物带到了这片土地上。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常见的东西竟然是人字拖。这些垃圾五花八门,从渔网和浮标到塑料瓶和各种容器,从打印机墨盒到牙刷和塑料玩具,无所不有。
对于象龟,乃至整个亚达伯拉环礁来说,最大的危险其实来自全球变暖。和大部分环礁一样,亚达伯拉环礁的海拔只有 2~3 米。地势低洼意味着这座环礁尤其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随着气候变化,冰原开始融化,海平面也随之上升。颇为讽刺的是,即使不受人类影响,火山本身也有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因为火山就是二氧化碳的天然来源。所以,火山既可以赋予环礁生命,但也可以使之覆没。事实上,在亚达伯拉环礁的发展史上,这座岛屿至少有一次完全被海洋吞没,岛上的所有动植物无一幸免。
大陆漂移
熔融状态的地球内部蕴含着无穷的力量,这种内部能量即所谓的板块构造或大陆漂移。地球表面由不同的板块组成。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统称为岩石圈。岩石圈包括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这些板块就像拼图一样拼在一起。这些板块大小不一,大到面积超过 1.03 亿平方千米的地球上最大板块----太平洋板块,小到只有 110 万平方千米的缅甸板块。
在 30 多亿年的漫长时间里,岩石圈的各个板块通过不间断的构造运动,塑造并重塑着我们的各个大陆。地幔中的高温岩浆受热后冲上地表,并与周围的下沉岩浆形成对流,当这些对流岩浆向一侧流淌开来,相邻的板块就被拉开了。这些板块平均每年移动 3~5 厘米,但是随着地质时间的推移,这会产生无与伦比的效果。
2.5 亿年前,你会看到地球上的陆地块组成了一个超级大陆,即所谓的盘古大陆。在接下来的 2000 万年里,这个超级大陆开始分裂为两个巨大的大陆地块:北部是劳亚古陆,包括未来的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南部是冈瓦纳古陆,即非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以及南亚次大陆等地区的前身。
此后,1.35 亿年匆匆流逝,这两个超级大陆分裂成了 7 个大陆板块。这 7 个大陆板块外加南亚次大陆,被视为如今的大陆的前身。
之后,北美洲向西移动,南美洲走向西北,南极洲一路向南,澳大利亚整体向东,欧洲和亚洲顺时针旋转,非洲漂向东北,南亚次大陆则继续北上与亚洲大陆相撞(这个过程诞生了喜马拉雅山脉)。2000 万年前的地球和现在相比所差无几,唯一的明显区别在于,北美洲和南美洲还未分离出来,而英国所在的土地仍和欧洲大陆相连。
板块构造之所以会对地球的物种多样性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原因很简单。盘古大陆是一个状态稳定的超级大陆,这类环境不要求物种做出适应和改变,因此生物多样性基本上不变。但在缓慢分离、逐渐独立的大陆上,环境正在不断变化,新大陆上的物种不得不寻求适应和进化。
不出所料,板块边界处的火山活动最为强烈,常常导致火山爆发和地震。80%以上的熔岩都是从板块边界喷发出来的。然而,并非所有板块都会被拉开,还有一些板块汇聚在所谓的俯冲带上。在这片区域,较薄的海洋板块会被挤到较厚的大陆地壳之下。
太平洋板块周围的区域就是最好的例子,这是地球上火山最活跃的地带,被称作环太平洋火山带。这个马蹄形的火山带长约 4 万千米,分布着地球上 75%以上的活火山和休眠火山。活火山蕴含着重塑地球的强大力量,即使是那些长期休眠的火山也会对地表产生影响。
沉睡的巨兽
美国怀俄明州黄石国家公园沉睡着世界上最著名的休眠火山,65 万年前,这座超级火山曾发生剧烈喷发,火山学家将其火山爆发指数定为 8 级。没有人知道这座火山何时会再次爆发,但它远非一座死火山。这里的地下水通过地壳裂缝向下渗透,被岩浆加热,当水温达到沸点时,地下水就会在压力的驱使下涌上地表,形成间歇泉。这种沸腾和上涌的循环模式非常稳定。黄石公园的间歇泉颇负盛名,它有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老忠泉”,因为这股间歇泉每隔 1~2 个小时就会喷发,每天如此。
除了间歇泉,黄石公园还有其他数以千计的地热奇观,包括一个个喷气孔、温泉和气泡泥浆池,堪称世界上最大的地热区。
这些地下热量对生活在黄石公园中的一种动物来说尤为重要。这种动物就是水獭。黄石公园位于美国较寒冷的区域,气温可以降至-30℃,足以让流速最快的水流结冰。但是温泉的存在让一些河流即使在最寒冷的冬天也能保持流动。这意味着水獭一年四季都可以捕鱼。
当冬天变得寒冷刺骨,水獭的捕鱼技巧有时会吸引其他黄石居民。北美灰狼是彻头彻尾的投机者,它们知道地热河流通常会吸引水獭,而水獭的出现则意味着有鱼可吃。水獭喜欢在岸上享用它们的猎物,这样一来,机灵的北美灰狼就有机会分一杯羹。
全世界已知有数千个间歇泉,其中许多都分布在堪察加半岛的间歇泉谷中。到了 5 月,山谷间的土地温度回升,冰雪消融,间歇泉喷出富含矿物质的水雾,让土地变得更加肥沃,刚从冬眠中醒来的棕熊来到茂盛的草地上大快朵颐。每年这个时节这里是它们唯一的进食选择,因为即使是在 5 月,堪察加半岛的其他地区也覆盖在皑皑白雪之下。
每天早上,数十个间歇泉腾起的水蒸气充盈在小小的山谷间,多达十几只棕熊来到陡峭的山坡上和谷底吃草。它们很少互动,显然没有什么能妨碍它们享用年中的第一茬鲜草。冒泡的沸水不断喷发出来,从山谷周围流过。面对这种危险,棕熊似乎无动于衷。人们几乎可以确信棕熊的爪子相当耐热,因为周围都是滚烫的流水,而它们却在山谷中信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