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秦汉唐(上)

无论古史传说、文献记载、考古发现,无论人文学者的考证,还是科学家的研究,均充分表明: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形成、发展、成熟的最重要舞台。从西侯度人、蓝田人、大荔人、许家窑人、丁村人等旧石器遗存,到大地湾、齐家、仰韶、半坡、庙底沟、姜寨等新石器遗址,再到石峁、陶寺等“准文明遗址”---不同时期的文化、文明,几乎连续相继地出现在黄土高原。文明大幕拉开之后,周、秦、汉、唐更是将文明大戏推向高潮。

天地玄黄:黄土高原的黄色

历史上许多重要改革和制度创新,在黄土高原上完成,为文明的绵延不绝提供了“基因”保障。大戏之后,黄土地略显落寞,过往的辉煌或隐于地下,或残存地上。不过,谁也不能忽视它的重要:它书写了历史长卷,铭刻着华夏的长度;它蕴藏了文明无数,诉说着中国的厚度

母爱如水,父爱如。如果说黄河是母亲河,那么黄土高原就是父亲一般的存在。黄土高原有着父亲一样伟岸的身躯、博大的胸怀、深厚的内涵;黄土高原有关父亲一样沉稳内敛的性格,从不高调张扬,只是默默地提供着最有力的支撑、最深切的关爱;黄土高原还有着父亲一样对子女深沉而严厉的爱,他不骄纵、不溺爱,而是给子女设置了种种锻炼和磨砺。在这位“父亲”的培育下,黄土高原上的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不断交流融合,在中华文明、中华民族乃至中国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后人留下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化瑰宝

周秦汉唐—为中国制造最强的“文化基因”

夏商周秦以降的千年兴衰更替中,黄土高原始终是中华文明的主舞台。让今人津津乐道的汉唐盛世,更是黄土高原的巅峰之作。全球四大古文明中,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至今不曾断绝的一个。是什么“文化基因”,赋予它绵延不绝的生命力呢?黄土高原绘出了答案。

秦代半两币,货币统一的标志,“孔方兄”由此而来

周创“宗法”:开农耕文明的篇章,创宗法制为中国奠基

说起陕西为代表的黄土高原历史,很多人能够脱口而出---周、秦、汉、唐。恰恰是这四大王朝,或开创、或改革、或完善,形成了一系列关键性的制度,它们构成了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文化基因”。首先是应农耕经济而产生的宗法制。

根据传说和先秦文献记载,华夏先民的炎帝部游牧、黄帝部农耕、蚩尤部冶金,后黄帝联合炎帝打败蚩尤---组合之后的炎黄,从牧场进入农场,据说最先吸引他们的就是厚达数十米的松软黄土层,天然适合石器、木器、铜器农具的运用,以及粟、稷等耐旱作物的生长。随着华夏族的逐渐成型,黄土高原也深深扎根在了炎黄子孙的观念之中----土地崇拜。

盛大的祭祀活动,源于宗法制度

经过前几代的迁徙之后,一直偏居夏、商边陲的周部落,来到了岐山之下的周原,并最终在这里开启了周王朝的篇章。这里位于渭河中上游,关中的两河---泾河与渭河,流出了肥沃的土地。周人先祖,因农耕而兴旺,人们因此与土地血脉相连,须臾不分,造就了安土重迁的民族性格,也使得社会结构有了超强的稳定性。

这种稳定性,需要形成制度来保障。与大约同时期滥觞于沿海环境的古希腊文明不同,周王朝深耕于大陆腹地,“天下”、“中国”观念,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在这里得到稳定,到了后来也无法冲破血缘纽带关系,这就是宗法制的社会基础。

周文王姬昌第四子、武王姬发的弟弟周公,是宗法制的创始人。《尚书大传》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两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制礼作乐---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秩序,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确立宗法制度

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图

首先是嫡长子继承制。商王朝之所以灭亡,除了自身腐败,还跟它的兄终弟及继承制不无关系,这常常因为兄弟争王位而造成社会动乱。嫡长子继承制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是从父权制演化而来,用父子血缘亲情来维系王朝的威严。从空间上看,周天子及其继承者是天下的共主;从谱系看,他是天下的大宗。贵族阶层,又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在各个阶层内部,又有大宗、小宗之分。这就形成了森严、稳定的宗法体系。

在政治制度上,与之相适应的是分封制,即所谓的封建制。周王室分封同姓子弟亲属到各地建立“国家”,这里的国是诸侯国,以血缘纽带联系,作为保护天子的屏障。从上到下,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民,越分越细。从下到上,士卿大夫、诸侯,各自管理经营所属地盘,下层逐级为上层服务。而把他们凝聚在一起的,就是宗庙制度。为了维护宗族团结,周天子确立宗庙祭祀制度,宗庙规模同样等级森严: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为一庙,具体生活方面皆有规制。如天子食用七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

春秋早期封国分布图

宗法制中的分封制,到了西汉虽然已经名存实亡,但“藩王制度”一直到了明清而不绝。嫡长子继承制、宗庙祭祀制度,进入帝国时代之后,依旧沿袭到清代,祭祀制度甚至到现在也在延续。简单地说,周王朝建立的成熟宗法制,基本就是夏以来“家天下”的完善版本。一部中国王朝史,几乎就是一部部家族史:一个家族统治一个朝代,只要这个朝代不灭亡,它的统治家族也不会改姓。

战国晚期主要诸侯国分布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