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黄土高原的卫士

黄土高原是一个主要以及地貌特征命名的区域。由于标准不同,关于黄土高原的界限一度并不统一。但一般说来,其西以乌鞘岭为界;东以太行山东麓深断裂带为界;北抵阴山;南以秦岭、伏牛山山麓为界。从卫星遥感图上,黄土高原范围清晰可见,它被大山围起,山勾勒了其轮廓。

黄土高原地形图

太行山以西分布着典型黄土地貌。而一旦越过太行山,到了其东边,立即能见到广阔的华北平原。太行山分隔了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吕梁山以西,黄土是一个连续的盖层,这是黄土高原的主体部分。秦岭阻挡了黄土的南扩,山脉以南呈现出另一派景观。乌鞘岭分隔了黄土高原和河西走廊,其东的兰州地区是黄土最厚的地区。

若没有山就很难有如今黄土集中分布的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的西北面,是广阔的亚洲内陆。这里有着寸草不生的戈壁,有着流沙滚滚的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鄂尔多斯高原的毛乌素沙地,以及中亚广袤的沙漠。它们为黄土高原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这是黄土高原能堆积巨厚黄土的前提。

黄土高原西北沙漠

中纬度的盛行西风,在近地面层被崛起的青藏高原分为南北两支,北边的一支绕过青藏高原北缘向东流动,携带着西部地区的沙尘往东部吹。到了冬季,蒙古高压气团的增强,形成干冷的西北气流,由西北向东南运动,将亚洲干旱内陆岩屑物质夹带运移到黄土高原,甚至有一些能远涉长江流域和东海。

黄土高原是在古地形的基础上产生的,在第四纪黄土高原形成前,古地形就已基本成型。周围的山也都是在黄土高原形成前就已伫立在此。这些山脉,在黄土高原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着阻挡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能会将近地面的一部分沙尘拦截下来。

在黄土高原上,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山有好几座,它们对从西而来的沙尘可以层层阻挡。从更西边的贺兰山、六盘山到太行山以西的吕梁山,它们就如同一个个盾牌,一层层地拦截从西面吹来的沙尘。而太行山,最后索性将剩下的一部分沙尘很多直接截留在了山脉之西。这应该是东西方向上对沙尘阻挡的最外围了。这些山的存在,至少阻挡了来自低空的物质,使它们能集中分布在现在的东南方上。否则,相当一部分沙尘将会被吹落在更远处。

黄土高原周边山脉盾牌

山既是阻挡沙尘的障碍,又是守护沙尘的卫士

从黄土厚度图上,可以看到,图中黄土分布的连续性几次被大片的“空白处”打断,且空白处两边的黄土厚度或类型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边还分布着密密麻麻的厚土,另一边黄土的分布突然戛然而止;抑或“空白处”的这一边还是堆积的黄土,另一面完全变成夹有冲积物的黄土。这些“空白处”,正是围绕着黄土高原的那些山脉所在的位置。

黄土厚度图

在这张图上,还能清晰地看出,兰州一带是黄土分布最厚的地区。仔细观察兰州一带的地形,会发现它处于祁连山、乌鞘岭、贺兰山所夹着的一个风口,正好“逃”过了这几座西北或东北走向的大山的阻挡,那么从西边沙漠中来的沙尘,就能通过这个风口,由西北风长驱直入地送达兰州一带。而兰州正好是个河谷盆地,地形也十分适合黄土沉积。

更有意思的是,兰州的东面是南北走向的六盘山,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挡沙尘的东扩,而其南边的秦岭山系,更是把这些沙尘保留在了兰州周边。也就是说,兰州是一个三面被山围起来的“喇叭口”,其敞开的一面,正好对着西北风和沙漠的方向,加上本身适宜的地形和气候条件,黄土想不厚都难吧。

兰州周边地形图

看来,山的阻拦对黄土的堆积作用是双向的,只有从两个方向上去理解这些大山,才能更深入地把握山和黄土的关系:它即能成为阻挡沙尘的障碍,也能成为留住并守卫沙尘的卫士。

秦岭阻挡了黄土的南扩,造就了其南麓的另一番风光

秦岭并非远看的一列山,而是一系列由平行山脉组成的巨大山系。越过秦岭,景观开始由支离破碎的黄土地貌变得逐渐平整起来,好像突然被谁收拾了一番。从陕西开车前往四川,在穿越秦岭隧道后,这种变化则表现得更加明显。在陕西时,还穿梭在苍茫的黄土地上,可当车纵穿秦岭到达汉中时,只见那里已是遍地美丽的油菜花,山水相依,一派鱼米之乡的景象。待到从汉水谷地进入四川盆地,到达成都时,黄土的影子更是无处可见。

秦岭地形图

和太行山一样,横亘在中国版图中部高大的秦峰山系,阻挡了黄土的南扩,使得秦岭南麓几乎很少能见到黄土的分布,把其南北两边隔成了两张完全不同的面孔。

山对水汽的阻挡让黄土高原的黄土更利于保存

在中国,秦岭一直是一条十分重要的山脉,它对气流运行有着明显的阻滞作用。夏季使温润的海洋气流不易深入西北,使北方气候干燥;冬季阻滞寒潮南侵,使汉中盆地、四川盆地少受冷空气侵袭。因此,秦岭成为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秦岭成为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在整个黄土地层的形成过程中,气候曾经有过干冷和湿热交替的较大变化。气候干冷时,黄土以堆积为主;而气候湿热时,黄土会遭受剥蚀,以致于黄土高原一些地区形成了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沟谷侵蚀地貌。所以,从黄土堆积的层面来说,多雨意味着对黄土的侵蚀加剧,不利于黄土的堆积。只有当雨量少、侵蚀作用不强时,才能使大量堆积下来的黄土得以保存,并继续加厚。

山阻挡了从东面和南面来的暖湿气流,干燥利于黄土的堆积。一些资料也都反映了黄土堆积当时的气候条件主要是干燥的。虽然黄土形成形成过程中有过不同的气候交替,每种气候对黄土有着不同的作用,但如果不够干燥,黄土首先就很难堆积起来。

如果东部南部的暖湿气流挺进内陆,西北冷气团将被减弱,这也势必削弱其从西部搬运黄土颗粒的能力。即使还有,也将不会受阻挡地向东南地区运移,这样它所夹带的尘埃不会像现在这样,因受太行山、吕梁山和秦岭之阻,大多数落在这些山之西北,而是会继续更向东南地区夹带,落在更广阔的地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