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宇文邕溘然而逝,北周王朝的国运似乎也被他带到了另一个世界。继位的宣帝宇文?昏庸残暴、不理朝政,而且不到两年便突然病逝,甚至没有来得及交代后事。早就心怀不轨的宣帝的岳父杨坚趁机掌握了大权。继而命静帝宇文阐禅让帝位,建立了隋朝。
不过,虽然隋文帝的手段不甚光彩,履历表上留下永远的污点,但他建立隋朝、统一全国的历史功绩却足以光炳千秋。中国上次的大一统还是秦汉时期,从 190 年东汉末的董卓之乱到 581 年隋统一南北,分裂局面已经持续了 391 个春秋。这 391 个春秋中有汉末军阀混战,有三国鼎立,有东晋十六国的诸国林立,有南北朝对峙,虽然司马氏建立的西晋曾经统一了全国,但就像昙花一现。
北周武帝宇文邕励精图治,使北周由弱变强,一举消灭北齐,重新统一了北方。可惜天不假年,他并没有看到自己辛勤耕耘而得的果实。相比之下,杨坚却无比幸运,他既掌握了大权,也继承了北周武帝留下的政治成果,9 年之后消灭了龟缩江左的陈后主,统一了全国。虽然隋王朝二世而亡,但它开启了此后中国 300 年的统一、融合。
隋朝虽然仅仅存在了不到 40 年,但它为唐朝李氏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遗产。隋文帝在灭陈前便进行了一系列内政改革。他废除北周按照《周礼》建立起来的“六官”体制,设立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废除 500 余郡,大大减少了冗官;他开始了科举考试的选官制度,制定《开皇律》;颁布均田和租调新法,减轻徭役,进行“大索貌阅”,铸造“五铢”新钱。。
隋炀帝即位后继承了隋文帝的这些治国方针,并有所发展。即使后来引发百姓揭竿而起、被后世史家诟病的一些措施,也不能一概而论。比如他北上长城,巡视河西走廊,发展与西域、中亚的交通,虽然受到后人的指责,但却为唐朝经营西域,重开“丝绸之路”打下了基础;他开凿的大运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隋朝国祚之短,与秦朝相类,其历史贡献亦与之相似,就连灭亡的原因也可以拿来比较。就像批评秦始皇父子一样,人们也常常将隋亡归咎于隋炀帝的荒淫残暴。三征高丽、南下江都,再加上天灾人祸,杨氏的江山只好倒塌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不过,三征高丽等其实不过是导火索,刺痛的深层次社会矛盾才是隋亡的主要原因。
另外,隋朝的佛教文化也不容忽视。隋文帝建立隋朝后立即大力恢复佛教,此时距离灭佛的北周武帝去世仅仅 3 年,所以隋朝继南朝之后佛教又迅速发展起来。炀帝即位后,继续兴建佛寺,翻译经卷,广度僧尼,还支持智?创建了当时最大的佛教宗派----天台宗。甘肃敦煌东南的莫高窟是佛教艺术的殿堂,反映了从十六国延续到元朝的佛教造像艺术。隋朝虽然短暂,但仍然留下了 100 多窟。
隋朝虽然国祚不长,但为后人留下了太多的话题,太多的故事,耐人寻味。尤其是隋炀帝杨广,虽残暴误国,却是一位传奇人物。有学者研究发现明清时期长达 400 年的时间里,隋炀帝一直是小说家青睐的男主角,以他为描写对象的小说不计其数,在明清小说史上是罕见的“隋炀帝现象”。
隋朝刚建国时的疆域较南北朝时期全疆狭小。
隋朝国祚虽短短 30 多年,却使中国的领土大为扩展。582 年,突厥可汗沙钵略打着为北周报仇的旗号,纠集 40 万大军南下攻隋,在武威等地烧杀抢掠。583 年,隋文帝派河间王杨弘等为行军元帅,迎击突厥,突厥大败。突厥军事上的失败引发了内部的分裂,阿波与达头占领西域地区,称西突厥,与东面的沙钵略抗衡。在北方,隋从突厥手中夺回了河套地区,将北界扩展到阴山以北,设五原、定襄二郡。
在西北,隋朝进驻伊吾城(今新疆哈密),设伊吾郡;隋又于开皇三年(583 年)、大业五年(609 年)两度出征,将吐谷浑彻底打垮,并占领了西平临羌城(今青海湟源东南)以西、且末以东、祁连以南、雪山以北的广大地区,设置了西北五郡,其范围包括了新疆东部和青海大部分。
在西南,隋文帝于味县设南宁州总管府,辖境东至今贵州西部,西至云南大理州。在南方,隋炀帝平林邑国,一度设置比景、象浦、海阴三郡,但不久三郡尽失。隋政权实现了对海南岛的管辖,设置了珠崖、儋耳、临振三郡。只有在东北,隋朝三征高丽都失败而归。大业三年(607 年),隋炀帝令朱宽两入流求招降,流求不从。大业六年(610 年),又派陈?、张镇州等率军攻打流求,隋朝的政治、军事力量随之到达台湾岛。
隋初沿用北齐、北周的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郡县的设置十分混乱。不久,隋文帝省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合并一些州县,裁汰冗员,这样既节省了财政开支,又提高了行政效率。隋炀帝大业三年(607 年)时又改州为郡,以郡统县,虽然仍是二级制,但魏晋以来州的级别比郡高,将州改为郡达到了降低地方官品级的目的。另外还省并诸郡,当时全国共 190 郡、1255 县。
隋朝境外各族活动的地区,东至库页岛,北及外兴安岭和贝加尔湖以北,西抵咸海以西。辽东地区有高丽国,高丽东北生活着??各部,西部完水(黑龙江)难河(嫩江)流域则生活着室韦各部,南部一直到隋边塞为契丹、奚等部。青藏高原中部有宝髻、孙波等,东部有嘉良、附国,西部有女国、象雄。云贵高原上西南有越?、犍为、??等郡,外生活着昆明等部。
六七世纪之交的东亚地区政治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给日本带来巨大的压力。圣德太子(593-621 年)开始企图利用隋文帝进攻高丽的机会,出兵朝鲜恢复对任那(朝鲜半岛南端)的统治,以求摆脱日本面临的困境。但由于国力软弱,并未实现。摄政圣德太子不得不另辟蹊径,率领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试图吸收隋朝的儒、佛文化为政治服务,建立天皇制国家。
为了遏制贵族特权,选拔真正的人オ,603 年(推古十一年),日本模拟中国官阶制,制定“冠位十二阶”,规定官阶晋升不能再以氏族门第为依据,而要以个人オ干为标准。次年,又制定了贵族和官员必须遵守的政治规范,即“宪法十七条”。607 年,圣德太子还派小野妹子为遣隋使,谋求与隋朝建立对等的外交关系。试图改变从前通过朝鲜半岛输入中国文化的旧制,直接向中国派遣使节和留学生。正是在这种政策的指导下,大批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到中国,比较著名的有高向玄理、南渊请安、僧?等。圣德太子笃信佛教,广建佛寺,推古朝晚期,全国有寺院 46 所,僧尼 1385 人。
差不多与隋朝同时,北印度又陷入了分裂状态。各地诸侯纷纷独立,割据称雄。后来,主要形成了 4 个王国:坦尼沙王国的普西亚布蒂王朝,6 世纪初由原笈多王朝的纳罗伐弹那建立,以坦尼沙城(位于今德里北)为首都,领土主要在朱木拿河和恒河流域;穆克甲王国,以曲女城(今北方邦卡瑙季)为中心,约 6 世纪中叶时,穆克里族伊桑那伐尔曼建立,领土主要在恒河中游地区;高达王国,7 世纪初为笈多王朝的封臣高达族设赏伽所建,领土主要位于恒河三角洲地区,以羯罗拿苏伐拉那城(今金耳域城)为首都;摩腊婆王国,笈多王朝的旁支马尔瓦的提婆笈多建立,领土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昌巴尔河流域。606 年,坦尼沙王国王位空缺,重臣婆尼拥立亲王曷利沙伐弹那为王,号称“戒日”。戒日王即位后,历经 6 年苦战,征服了北印度诸国。612 年,戒日帝国形成,定都曲女城。
与此同时,阿拉伯半岛也处于激烈的社会动荡时期。 麦加成为矛盾的中心。麦加位于阿拉伯半岛西部希贾兹南部,是亚、非、欧三洲的交通枢纽,又是希贾兹南部的宗教祭祀中心。
城市图说:
隋炀帝即位不久,就命杨素、宇文恺营建洛阳城作为东都。东都分为外郭城、皇城和宫城。外郭城,北依邙山,南对伊阙,为官吏的住宅和居民区。皇城又称太微城,分布着王公宅邸、百官府署。官城称为紫微城,是皇帝的官殿区。西郊还建有西苑。 宫城东有东城,东城之北是积储粮食的含嘉仓城。炀帝还命大批王侯世家富商大贾迁入东都,加上运河开通,使洛阳不仅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还是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
三省六部制的形成:
杨坚称帝后即宣布恢复汉、魏旧制,设置三师、三公、五省等中央机构。三师、三公都是荣誉虚职,五省(尚书、内史、门下、秘书、内侍)中只有尚书、内史、门下三省真正负责国家政务。内史省是决策机关,长官为监、令;门下省是审议机关,长官为纳言;尚书省是行政机关,长官有令、左右仆射,其下又设吏部、礼部、兵部、度支(后改称民部),都官(后改称刑部)、工部。这就形成一直沿用后世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官制史上的重大改革,它将相权一分为三,将决策与执行机构分开,对于稳定政局、维护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
科举制的创立: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九品中正制来选拔、考核官吏。即在州郡设置中正官专门负责品评人物,向朝廷推荐。但是这些中正官都是由本郡的世家大族担任,他们往往按照门第来选拔官吏,而下层的才俊就如珍珠被埋没在了沙堆里。州郡掌握选官权也让一心想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朝廷心中不安。隋文帝痛恨中正之弊,开皇三年(583 年)废止了中正官的权力,命诸州每年贡士 3 人。又于开皇十八年(598 年)下诏,五品以上的京官、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德)、清平干济(オ)二科举人”。但操作起来流弊难除,隋炀帝时建进士科,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进士科的创置,标志着科举制的诞生。唐因隋制,科举制度在唐朝也发展得更完善。这一选官制度重才学而轻门第,使更多社会中下层的人才脱颖而出,在政坛上一展宏图。封建政府也得以选拔到真正的人オ,提高了政治效率,适应了大一统国家的政治需要。在唐朝,考中进土的就有 6000多人,这其中出了不少能臣廉吏和诗人学者。自隋朝创立起,一直维持了近 1300 年到清末,它对于发展教育、维护稳定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隋炀帝下江南::
隋炀帝曾三下江都,六巡北塞。从大业元年(605 年)到十二年(616 年),大都巡游在外,在京城的时间不足一年。其中尤以下江南最为奢华、靡费,被后世引为亡国之鉴。炀帝游江都(今扬州)时,随从队伍浩浩荡荡达 10 余万人之众,他自已坐着四层的豪华龙舟,另外有被称为“漾彩”“朱鸟”等千余艘大船载着嫔妃、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蕃客各色人等和御用物品。船只相连,绵延 200 余里,骑兵夹岸护送。他下令龙船所经 500 里内的居民都要献上山珍海味,地方官为了讨好皇上,有些州的献食多达 100 台。
到第三次南游江都时,各地农民起义已经风起云涌,隋炀帝陷在反隋的汪洋大海之中,北归不得,终于被部下勒死,命丧江都。
隋军反击突厥:
北周时,曾把千金公主嫁给突厥的沙钵略可汗。隋开皇二年(582 年),沙钵略便打着为北周报亡国之仇的旗号,纠集 40 万大军南下攻隋。在武威、安定、天水、金城、上郡、弘化、延安等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次年隋文帝派河间王杨弘、上柱国豆卢?、窦荣定、左仆射高?、右仆射虞庆则等为行军元帅,分道反击突厥。先后在白道、高越原、灵州、和龙等地击败突厥各部,并说服阿波可汗归隋,使沙钵略和阿波争斗不止,促成突厥内乱。后来阿波可汗与达头可汗联合,占领西域地区,称西突厥,与沙钵略抗衡。突厥一分为二,元气大伤,隋朝北境渐安,解除了南下灭陈的后顾之忧。
隋灭陈统一全国:
开皇八年(588 年),隋文帝即任命晋王杨广、秦王杨俊及清河公杨素 3 人为行军元帅,南下灭陈。同年十月,隋军共计 51.8 万人,直指建康。陈朝力量薄弱,陈后主又迷信长江天险,布防草率,终日沉于歌舞酒色。
次年正月,韩擒虎即率军夜渡采石,贺若弼也从广陵渡江,两路并进,夹击建康。钟山一战,贺若弼击溃陈朝主力,韩擒虎直逼朱雀桥,攻入台域,俘虏陈后主,陈朝灭亡。长江上游的军队得知都城已破,纷纷解甲投降,岭南各州也都归降隋朝。随着陈朝的灭亡,隋朝结束了270 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再建统一帝国。
隋与高丽的战争:
隋炀帝的三次史无前例的大规模东征。第一次是大业八年 (612 年)的御驾亲征,水陆大军总共 10 多万人,从涿郡出发,直奔辽东。隋陆军虽征服了一些城池,但最终因为“食尽师老”而退兵。
大业九年(613 年),隋炀帝组织起第二次东征。这次较之于上次成果颇丰,但在高丽奄奄一息的情况下,却爆发了杨玄感叛乱,炀帝不得不班师回朝。大业十年(614 年)炀帝第三次东征。 高丽本一小国,由于前两次战争的影响,国家已几近崩溃,最终因无法抵抗而投降。
隋末农民起义:
据不完全统计,隋末农民起义前后共爆发 120 余次,如星火燎原般燃遍全国各地,潼关以东、东南及长江流域、岭南等广大地区都插满了义旗。611 年王薄率先起义,后来各地义军逐渐会合,在 617 年前后形成三股大的势力----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窦建德领导的河北义军,杜伏威、辅公?领导的江淮义军。
李密率瓦岗军与宇文化及决战,经童山之战,虽重创敌军,自已也损失惨重,后又遭王世充偷袭,惨败降唐。 窦建德、杜伏威、辅公?等也因内部分裂,相继被唐朝李渊击败。同时,许多地主官僚也纷纷起事,遍及大江南北。最后也正是他们中的胜出者李渊建立了强盛的大唐王朝。
隋朝大运河:
隋文帝时期,引渭水从大兴城达潼关,开通了长约 150 千米的广通渠,以便转运关中物资。隋炀帝即位后,利用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终于开凿完成了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今北京)南抵余杭(今杭州)的大运河,共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大运河蜿蜒 2500 多千米,贯穿了今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数省市,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伟大的工程之?。
隋朝的粮仓:
隋文帝曾下诏在蒲、陕、虢、熊、伊、洛郑、怀、郡、卫、汴、许、汝等黄河沿岸十三州募丁运米,并在两都附近广建粮仓。比如黎阳仓、河阳仓、常平仓、广通仓、含嘉仓、子罗仓、洛口仓、义仓等不一而足。
隋炀帝时营造的含嘉仓是隋唐时期的大型粮仓之一,北宋南迁后才完全废弃不用。它紧靠今洛阳老城区的北侧,残存墙厚度约 17 米左右,有的地方残高尚有 3 米,总面积达 420000 平方米,考古工作者已探出粮窖 259 个,并发掘了其中的 6 个。含嘉仓的粮窖都是做过防潮处理的地窖,均作口大底小的圆缸形,窖口直径最大的 18 米左右,深达 12 米,最小的直径也有 8 米,深 6 米。
刘武周:
刘武周(? -622),河间景城(今河北沧州西)人,后迁居马邑(今山西朔州),任马邑鹰扬府校尉。大业十三年(617 年)与同郡张万岁等杀死太守王仁恭,聚众万人,自称太守。后来依附突厥贵族,攻占雁门、楼烦、定襄等地,被封为定杨可汗,自称皇帝,年号天兴。武德二年(619 年)勾结突厥,屡败唐军,攻取太原、晋州等地。后被李世民击败,逃往突厥,又欲从突厥逃归马邑,事泄被杀。
杨广:
杨广(569-618),即隋炀帝,604--- 618 年在位。他在位期间,兴修运河,完成了北起涿郡,南到余杭,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大运河。此外,还营建东都洛阳,北筑长城,开辟驰道,功勋卓著,但每项工程都耗费巨大人力、物力 。同时他还穷兵黩武,远征林邑,亲征吐谷浑,三征高丽 。大业十四年(618 年)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被禁军将领宇文化及等杀死。
杨坚:
杨坚(541-604),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隋朝的建立者,即隋文帝,581-604年在位。北周时袭爵为随国公,女儿为宣帝皇后。静帝 8 岁即位,他任丞相,总揽大权,后封隋王。大定元年(581 年)废静帝自立,建立隋朝。开皇七年(587 年)灭后梁,两年后灭陈,结束了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重建统一帝国。他在位期间,实行均田制,重编户籍,并削弱豪强势力,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他开启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隋唐盛世,他所统治的开皇年间也被后世称为“开皇之治”。
杨素:
杨素(544-606),字处道,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士族出身。北周武帝时任司城大夫等职。后跟随隋文帝灭陈,率水军从三峡东下,立下大功,被封为越国公。开皇十年(590 年)曾参与镇压荆州和江南等地的反隋势力。后任尚书左仆射,手握大权。参与宫廷阴谋,废太子勇,拥立杨广为帝。后封楚国公,官至司徒。
隋文帝惧内:
隋文帝独孤皇后知书达理,但是个醋坛子,特别爱嫉妒,后官都没妃子敢服侍皇上。尉迟迥的孙女十分美貌,文帝在仁寿官看见了十分喜欢,就临幸了她。独孤皇后知道了这事,就趁着文帝上朝把她杀了。文帝听说美人被杀,一气之下 自己骑着马奔出了宫苑,也不看路,直跑到山谷中 20 多里。 文帝一直叹气:“我贵为天子,却连这点自由都没有!”高?劝道:“陆下贵为九五之尊,怎么能因为一个妇人而轻视了天下?”
文帝心情慢慢地好了点,在外面遛了半天马,到半夜才回宫。独孤皇后在宫中等着文帝,一见到他就哭着道歉、请罪。高?、杨素两人也一直在旁边劝解,オ算没事。独孤皇后不但管束文帝,连诸王和朝中大臣都管,要是有谁的妾怀孕了,她一定让皇上斥责他们,太子杨勇就是因为内宠太多被废的。
好头颅谁当斫之
隋炀帝第三次游江都时更加荒淫,选江南美女、修建迷楼、宫室,夜夜笙歌。但风起云涌的反隋起义也让他预感到自己的末日一步步临近了。他曾摸着脖子,看着镜中的自己,忧愁地对皇后萧氏说:“好头颅,谁当斫之?”(这么好的脑袋,也不知道谁会砍。)开始他还常常随身带着毒药,对宠妃们说:“等贼人杀来了,你们先喝,我再喝。”
后来宇文化及等人发动了兵变,反叛的将士们冲进宫中,宫人都逃散了,他也找不到毒药。虔通先刺死了年仅 12 岁的赵王杲,鲜血溅了炀帝一身。然后又想斩炀帝,炀帝说:“天子自有天子的死法,怎么能用刀刃,取毒酒来!”文举等人不同意,炀帝就自己解开一条绢带,让令弧行达勒死了自己。萧皇后带着宫人拆开床板做成了个小棺材,草草埋葬了他和赵王杲。一代君主就落了个这样的悲惨下场。
《游春图》是一幅长卷,纵 43 厘米,横 80.5 厘米,绢本,设色。它描绘了江南二月桃杏争艳时人们春游的情景。全画以自然景色为主,放目远眺:青山耸峙,江流无际,花团锦簇,湖光山色,波光粼粼,人物、佛寺点缀其间。笔法细劲流利。在设色和用笔上,颇为古意盎然,山峦树石皆空勾无皴,但线条已有轻重、顿挫的变化。以浓烈色彩渲染,烘托出秀美河山的盎然生机。这幅画的技法特点是以线勾描物象,色彩明丽,人物直接以粉点染。其双勾夹叶法和点花法等,对唐李思训一派青绿山水产生很大影响。
《游春图》的出现,结束了“人大于山和水不容泛、树木若伸臂布指”的早期幼稚阶段,使山水画进入青绿重彩工整细巧的崭新阶段。元代汤?所著《画鉴》称其为山水画的始祖,当之无愧。此后北宋内府,南宋贾似道,元朝鲁国大长公主,明朝张维芑,清朝梁清标、安岐、乾隆皇帝都曾收藏过这幅名画。民国时散失,险些流失海外,几经波折后幸得收藏家张伯驹重金购得并捐赠给故宫博物院。
《游春图》的作者展子虔,是北齐至隋之间(约 550-600 年)的一位大画家,渤海(今山东阳信)人,入隋曾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游春图》是展子虔传世的唯一作品,也是迄今为止存世最古的画卷。画面上湖光山色,春光明媚。画家用青绿重着山水,用泥金描绘山脚,用赭石填染树干,遥摄全景,人物布局得当,开唐代金碧山水之先河,在早期的山水画中非常具有代表性。
赵州桥
历经 1400 年的风吹雨打,河北省赵县城南?河上仍坐落着那秀美而坚固的石桥----安济桥(原隶属赵州,又被称作赵州桥)。约隋朝大业年间(605 -617 年),由杰出的工匠李春设计。这座单孔石桥全长 50.82 米,宽 9.02 米。大桥洞上面左右各有两个小桥洞。大桥洞跨度 37.45 米,但高只有 7.23 米,使坡度很小,桥面平直,很便于行人车马,也使来往的水上船只更加便利。四个小桥洞尤其体现了设计者匠心独运。这样既节约了石料,又减少了桥身的重量,还能起到分洪缓冲的作用,以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可谓一箭数雕。赵州桥建成后就成为后世建造石桥的典范,它至今仍静静地横卧在?河上,诉说着千百年来的沧桑,见证着现代变革的辉煌。
画像砖
南方的隋墓多流行画像砖,上承南朝遗风,但又有别出心裁的创意,雕刻技艺、绘画风格都有自己的特色。考古工作者在湖北武汉周家大湾、安徽省六安市东三十里铺、江西清江、湖南湘阴、江苏铜山茅村都曾发掘过隋墓,其中安微六安隋墓出土的四块画像砖刻划尤其逼真。
战斗画像砖(附图上):一匹身披铠甲的战马挺立中间,载着一位戴帻的骑士。骑士执戟回身刺杀一步行武士。步行武士上着甲戴帻,左手持盾、右手持矛,抵抗骑士的进攻。马前还有一个被剥去铠甲的俘虏,跪倒在地,似在苦苦求饶。形象地再现了紧张的战争场面。
武士纹砖(附图上二):三名武士均披甲戴帻、执戟持盾,似在行军途中。
车马出行砖(附图上三):一匹马拉着装饰华丽的曲辕车,车前的车夫拉着缰绳,似能听到“得得”的马蹄声。
莲花砖(附图下):二朵正视的莲花图案,均为十六瓣,中间还有数枚莲子。莲花间还有钱文,似为“大泉五十”。
青瓷鼠、牛、猴俑:
鼠俑高 15.3 厘米,牛俑高 16.5 厘米,猴俑高 16.5 厘米,釉色青黄,为随葬冥器。三俑都著衣,持笏,盘坐,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为头像的生肖俑又被称做“十二支俑”,分别代表了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十二属相的说法大约始于东汉,而十二支俑则最早出现在隋朝,且常见于隋、唐、五代及宋的墓葬中。这组青瓷鼠、牛、猴俑于 1955 年在湖北武昌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