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鱼吃小鱼
浮游生物不仅是地球生命的最重要的氧气来源,它们还构成了海洋中几乎所有食物链的基础。因此,它们周围往往聚集了地球上那些最引人注目的海洋捕食者。对于海洋中的捕食者,如海豚、鲨鱼、马林鱼和金枪鱼,寻找食物的最佳策略就是跟随富含营养、充满了浮游生物的寒冷的洋流。
这些捕食者可能会在洋流中遇到它们的猎物----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鱼群,如沙丁鱼、鲱鱼和凤尾鱼。一旦发现鱼群,捕食者会把小鱼们驱赶到一起,让它们游成一个大球----形成一个“球状鱼群”并把它们推向水面,方便捕食。短短几分钟内,球状鱼群就成了一场疯狂盛宴,成百上千的捕食者(海豚、鲨鱼、海狮)趁机饱餐一顿。有些鲸会从下方攻击鱼群而空中捕食者----塘鹅和海鸥会从上方俯冲轰炸鱼群,它们的入水速度高达每小时 80 千米。
球状鱼群的维持时间通常较短,也许只有十分钟。吞下最后一条小鱼后,捕食者就会消失在茫茫大海中,只留下如雨般的鱼鳞慢慢落入深海。
球状鱼群是海洋拍摄的顶级素材,每一部作品都试图超越前作。当然,前提是要能找到一个球状鱼群进行拍摄。考虑到球状鱼群通常前一分钟还在这里,下一分钟可能就消失了,在海上待几周可能都看不到这些来去突然、神出鬼没的鱼群。如果哪一次远洋拍摄一无所获,十有八九是为了拍摄球状鱼群。
沿着南非海岸流动的寒流中,常年都有大量的沙丁鱼群(尽管随着气候变化,沙丁鱼群也越来越难以预测)。于是,这条洋流流经的地方也成为拍摄掠食者聚会的绝佳位置之一。从水质的角度看,最好的地点是圣约翰港,那里的海水能见度很高。为了进一步提高成功率,我们与顶级水下摄影师罗杰·霍罗克斯合作。罗杰就住在南非的这段海岸线上。熟悉拍摄地点意味着罗杰可以快速作出反应。之前的几个月我们毫无收获,但终于,完美的时刻来临了。
在一次出海中,罗杰发现上千只塘鹅一起潜入水中猎捕一个巨大的球状鱼群。入水时,俯冲轰炸的塘鹅在海面上激起的泡沫漫开了大约 10 米宽。这是让罗杰赶快下水的信号。他知道,即使是这样规模的聚集可能也只能持续 20 多分钟。一入水,罗杰就被眼前的景象迷住了:数以百计的海鸟、鲨鱼和海豚在鱼群中穿梭围猎。海豚在球状鱼群边缘捕捉一条条小鱼,而鲨鱼则在鱼群内部冲进冲出,张开血盆大口吞食沙丁鱼,腮中流出鲜血。
当球状鱼群在水中移动时,不被鱼群包围对罗杰来说,实属一个挑战。“我全神贯注,在面罩里汗如雨下,我不得不停下来擦面罩玻璃,好看清周围正在发生什么!”有好几次,捕食中的鲨鱼从背后疾冲过来把他狠狠撞了出去。多年来,罗杰有幸多次拍摄到掠食者围猎沙丁鱼的疯狂场面。但他说,这一次无疑是他经历过的最激烈的场面。
就水上拍摄而言,圣约翰港绝对不是一个绝佳选择。这里的水下能见度高,大受游客和潜水者的欢迎。所以如果你想在水面上拍摄,那么就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要把所有的船都清场。为了寻找更好的水上视角,海上摄制组决定沿海岸前往 600 多千米外的伊丽莎白港拍摄。伊丽莎白港的水下能见度低,海面宽阔,没有那么多游客和摄制团队。
他们的目标,或者说梦想,是用无人机从船上和空中拍摄超大海豚群的稳定镜头。现场导演拉斯·拉斯穆森和摄影团队每天都要离开海岸 140 千米,沿着阿古拉斯洋流(一股狭窄但强劲的表层流,从莫桑比克流向南非海岸)寻找这些食肉动物。和宽阔的海洋相比,船只非常渺小,这日常考验着绑在甲板上的摄像设备,拉斯称之为与海洋的军备竞赛。每隔几天,就得用另一个支架来支撑摄像机支架,这样才能保持稳固。
海鬣蜥
洪堡寒流(又称秘鲁寒流)以德国博物学家、探险家亚历山大·冯·洪堡的名字命名,这股寒冷而富含营养的洋流发源于智利的最南端,随后沿着秘鲁海岸北上,为世界上重要的秘鲁渔场提供养料,最终到达科隆群岛(也称加拉帕戈斯群岛)。这就是为什么尽管科隆群岛位于赤道,岛上却依然能见到像企鹅和海狮这样的冷水物种。寒冷而营养丰富的洪堡寒流对于岛上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意义重大。但这并不是唯一一股为科隆群岛带来好处的寒冷深海洋流。
克伦威尔海流又称太平洋赤道潜流,这股洋流与洪堡寒流的方向相反。向东穿越太平洋海床近 10000 千米后,克伦威尔海流来到了群岛西侧,北上流向费尔南迪纳岛(科隆群岛最年轻的火山岛)周围。由于火山频发,这座无人居住的岛屿表面一片贫瘠,环境恶劣。但海浪之下却是另一方天地。这股寒冷富饶的洋流孕育了大量动植物,为两种独特的物种——弱翅鸬鹚和海鬣蜥,提供了生命来源。
弱翅鸿鹚完全依赖克伦威尔海流生存,这条洋流为它们带来了相当可靠的食物来源。生活在没有天敌的环境中,弱翅鸿鹚的翅膀变得又短又粗,虽然不适合飞行,但在水下阻力更小,捕食效率更高。它们只能屏息几分钟,但这就足以让弱翅鸬鹚在开阔水域追捕一条鱼,或是从海浪下的许多岩缝中扯出一条鱼来。
海鬣蜥是地球上唯一的海洋蜥蜴。由于早已在进化过程中适应了海洋,这些爬行动物能够充分利用科隆群岛的水下宝藏。科隆群岛将近一半的海鬣蜥都生活在费尔南迪纳岛,成千上万的海鬣蜥爬满了海岸,它们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火山岩上晒太阳。海鬣蜥的盐腺高度发达,能够排出在海上觅食时摄入的多余盐分,而且它们还会时不时地向旁边正在晒日光浴的同类狂喷咸咸的鼻涕。
等这些海鬣蜥充分暖和起来之后,它们就会前往大海,跃入汹涌的海浪中。体型较大的海鬣蜥必须战胜巨浪才能到达最好的觅食地。和所有爬行动物一样,海鬣蜥并不耐寒,而这片水域的温度可低至 11℃(与 35-39℃的理想体温相差甚远),如果在寒冷的海水里泡得太久,它们就会肌肉紧绷,最后丧命海中。海鬣蜥在水中需要争分夺秒。它们要在短短 30 分钟内赶到觅食地,进食并且返回。
饱餐海藻之后,每只海鬣蜥都会径直回到安全、温暖的火山岩上。不过,它们经常会被顽皮的海狮横加阻挠,这些海狮喜欢抓住海鬣蜥游动的尾巴自娱自乐。这种阻碍可能是致命的,因为海鬣蜥在冷水中的每一分钟都在失去重要的热量。如果体温急剧下降,海鬣蜥体内的能量就不足以支撑它们游过海浪,爬上岩石,回到岸上晒日光浴。然而,一旦出了水,它们的体温就会快速回升,这得益于它们肤色是吸收太阳热量的完美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