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故道:主流之外的世界:
长江自湖北宜昌宜都市枝城镇至湖南岳阳城陵矶为荆江河段,又以湖北境内的藕池口为界分为上、下荆江。其中,下荆江河段的长江曲流最为发育。由于这里的地势低缓平坦,长江水流在此来回摆动冲刷,从而出现了“九曲回肠”的特殊地貌景观,并通过天然或者人工截弯取直的方式留下了许多牛轭湖。在数十年、上百年前,它们还曾是滚滚长江的一部分。因为这波澜壮阔的历史,它们被称作“长江故道”。
这些故道,有的自然通江,有的利用涵闸控制通江,有的则与长江主流完全阻隔。时光流逝,今天,这些故道之畔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顾名思义,河流故道,意指河流在迁徙改道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废弃河道。长江故道是长江下荆江段美丽而独特的风景,这里不但是我国最典型的江河故道分布区,而且独具风姿。漫滩上春天的紫云英,秋天的回头青从渐渐消退的水中一层一层长出,冬天的芦花在开阔的河道上飞扬。一年四季,长江故道碧波茂草、鱼虾肥美,成为珍稀鸟类以及白鱀豚、江豚、麋鹿等生物的天然栖息地。
故道都有过沧桑之变
从下荆江石首段开始,长江呈现出九曲回肠的形状,向下游的洞庭湖盘旋而去。这些弯江、曲河,是长江故道形成的前提。这些河曲在江水的冲刷下不断发展,最终,长江主流截弯取直,选择了新的走向,原来的河曲便被遗留下来成为故道,由于其状如牛轭,又被称为“牛轭湖”。
长江故道的成因之一是河流自然裁弯。出湖北荆州石首市,向东北约10公里,便是下荆江著名的碾子湾故道。如今碾子湾故道旁长江主流经过的地方,当年只是一块长满芦苇的湿地,芦苇丛中有一条两公里长的水沟。1949年,这条水沟在洪水冲刷、岸滩崩塌的作用下,形成一条东西走向的新河,长江从此处裁弯取直,原来的碾子湾弯道逐渐成了故道。
碾子湾故道下游11公里就是长约20公里的沙滩子故道。沙滩子故道也叫六合垸故道,因为这里有一个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的围垸,今天它也叫天鹅洲故道。这里的生态环境是下荆江故道中最好的,因此在此建立了天鹅洲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沙滩子故道的形成,受到了下游碾子湾故道裁弯的影响。关于下荆江弯道相互之间的影响,有一句话叫“一弯变弯弯变”,就是说,上游一个弯道发生了裁弯取直,改变了过去蜿蜒的姿态,江水就很难像过去那样顺畅地进入下一个弯道,因此下一个弯道必然会跟着发生变化。碾子湾自然裁弯之后,沙滩子弯道经过多年的洪水冲刷、洪水漫流,河滩崩岸,河堤退挽,终于在1972年发生自然裁弯取直,沙滩子故道形成了。
老江河故道、东港湖故道也都是长江自然裁弯的结果。其中,东港湖故道的形成是长江河道演变历史的典型见证。学术界认为下荆江河道经历了从分流分汊型到单一顺直型再到蜿蜒型的演变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典型的分流分汊型河道,长江水从众多的穴口分流出去,东港湖所处的尺八口直到宋代还是往来船只进入洪湖的通道。
南宋以后,下荆江长江两岸的穴口大多淤塞,江心沙洲与江岸相连,河道逐步成为单一顺直型。但到了明中叶,河道又变了。由于下游壅水和洞庭湖的顶托,河曲自由发展,河道演变为蜿蜒型。尺八口的弯道最先形成,也最先在明代末年发生自然裁弯,东港湖从此成为了故道。今天的老江河是国家四大家鱼种苗繁殖基地,东港湖则成为了湖北荆州监利县东港湖渔场的生产基地。
故道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人工裁弯。经过专业勘察、规划、实验,最后人工开挖新的引河,使长江主流沿着规划的线路通过,中洲子故道、上车湾故道都是如此形成的。在上游的碾子湾弯道裁弯后,中洲子弯道江水左右摇摆,致使河道两岸不断崩塌,洪水宣泄极为不畅。1966年冬开始,开挖出一条宽两公里、长4.3公里的人工河。长江主流从此通过新开凿的河道下注,原来的中洲子弯道逐渐成为了故道。
从水利、河道专业的角度,在石首到监利的长江两岸,还有很多湖泊也属于长江遗留的故道,如月亮湖、西湖、古丈堤、大公湖等,只不过在河流的历史,以及河道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中,它们不像这6个故道吸引了那么多关注的目光。
为什么下荆江故道集中在北岸?下荆江河段整体流向自西向东,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岸更易受侵蚀,而北岸更易形成淤积。南岸冲刷到一定程度,切穿岸线在原有河道的南侧会形成新的河道,而位于新河道北侧的原有河道不断淤积,会形成牛轭状的故道,并最终分离形成独立的湖泊。
地质地貌条件也是制约故道分布的控制性因素。下荆江北面的江汉平原为沉积盆地,地表以及河湖相沉积物为主,河道在这一区域的摆动空间较大,而下荆江南面主要为江南古陆,限制了河道的自由摆动。在第四世纪以来江汉平原由北向南的掀斜构造作用下,河道有不断向南迁移的趋势,从而在北面形成了一系列的故道。
长江故道“由河而湖”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环境变化事件,其前后由于河道形态发生巨变,会带动沿岸居民的活动方式发生巨大改变。长江故道形成后,人们在故道里大规模开辟渔场和鱼塘,这在此前是不可想象的。图为老江河故道之畔的鱼塘和农田。
与长江主流隔离后,一些故道成了水生动物的乐园。长江故道江宽水深,使其成为关键的物种保护基地。有的故道至今仍自然通江,每年汛期与长江自然相通,有的故道则通过涵闸控制通江。这种与主流既隔离又相通的关系,为生物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又能保障水质及丰富生物多样性的环境。图为位于上车湾故道内的何王庙江豚保护区。
故道区气候温润,土地肥沃,湿地发育良好,为众多湿地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沙滩子故道边就有一个国家级的麋鹿自然保护区。这里是我国优良的麋鹿散养场地,每年夏秋季节,狗牙根、牛鞭草和旱柳天然次生林是麋鹿喜欢的饲料,冬春季节,红花草、苦草、益母草、芦苇是它们的主要食物。
荆江河道发育与演变过程的直接产物就是故道。故道的产生,催生了下荆江地区独具特色的人地关系,孕育了独特的生物群落,为长江流域的自然和人文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图为冬季在江河故道越冬的反嘴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