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洛河,黄河的重要支流。这条双子河拥抱着中原腹地,比厚重的渭河多了几许婉约,比丰饶的汾河添了一分清丽。它哺育了华夏文明的婴孩时期,被誉为东方的“两河流域”。

伊洛河汇入黄河处的泾渭分明

说起伊洛河,很多人并不熟悉。可如果说到河图洛书,说起曹植神光离合的《洛神赋》,说起古都洛阳、曲水流觞,以及龙门石窟、天下第一寺白马寺等,无不光耀古今,而它们,都是伊洛河的孩子。有考古学者称,伊洛河畔诞生了最早的“中国”,是华夏文明的核心之域。

这里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张衡在涛声中观测天象,蔡伦在水滨造纸;伊洛河的清流一路流淌出《诗经》、建安文章和唐诗宋词。由此,伊洛河被一些历史学家盛赞为“东方的两河流域”。

伊洛河的怀抱中,华夏文明的婴孩牙牙学语

伊洛河,黄河下游南岸的重要支流,全长447公里,由洛河和伊河组成,是典型的双子河。从中国地图上看,伊洛河很像是强壮的黄河伸出的一双手臂,殷切地探向中原腹地。

主干洛河发源于华山南麓,在崤山、熊耳山之间广纳百川,跋涉过丘陵地带后,在洛阳平原与伊河携诸支流一路蜿蜒东进。伊河,清流脉脉,其源于熊耳山南麓,与洛河左右呼应,穿伊阙而入洛阳,东北至偃师与洛河合璧而成伊洛河,而后共赴涛涛黄河口。

伊洛河流域图

旧石器时代,伊洛河流域就已经出现了先民的足迹,考古学者发现了距今30万年的砍砸器等。新石器时代,诸如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也在这里留下了DNA。到了公元前1700年左右,在伊洛河交汇处的二里头,巨大的宫室群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纵横交错。二里头遗址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牌

伊洛流域地处黄土区的边缘地带,土壤均细易碎,肥沃疏松,石铲、木耒等简陋的农具亦可耕耘。加上日照充足,水热匹配,伊洛流域成为中国农业起源与发展的中心区域。在二里头考古中,专家发现了木耒、石铲、蚌镰等原始工具和骨鱼钩等渔猎工具,以及黍、粟、大豆、小麦、稻等农作物的遗迹。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农具

巧合的是,二里头文化遗址的所在,恰如一个躺在母亲臂弯之上的婴儿。它位于伊洛河交汇处较为高亢的阶地上,取水便利,接近供渔猎的沼泽地带又免受洪涝的侵袭。数千年来,它被伊洛双子河守护着,安然沉睡,没有被洪水冲毁。

沿着黄河,伊洛河为成长的中国打开了辽阔天地

伊洛流域有着天然的王者之气,河谷平原南有熊耳山。伏牛山,东侧有嵩山,北有黄河天险,堪称天下之中,如此独特的的地理优势,拱卫出明珠般璀璨的洛阳城与河洛文化。

洛阳地形图

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古都之一。在一片面积不过数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上下3000年间先后成为数个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从9朝古都到18朝古都,史学界存在争议)。而仅仅沿伊洛河东西绵延三十多公里的范围内,考古学者们便先后发现了二里头、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隋唐洛阳城遗址。

洛阳五大都城遗址

河流像是灵巧的双手和手臂,融合起连绵山脉、丘陵和四方交通。肥沃的冲积平原保证了粮食的高产,伊洛一带以及远方的森林、石料、高岭土、铁、盐、煤等资源则沿着河流源源而来。形形色色的外来植物和人口一样,也由南北西东徙迁于此,胡萝卜、核桃、杏、葡萄、亚麻、甜菜等,给人们带来了更丰饶滋润的日子。

黄河一泻千里,滚滚东下,至孟津县西部,冲出最东一峡小浪底后,进入平原,由此直到入海口。以黄河和伊洛河为基础,隋炀帝开凿了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抵余杭,北达涿郡,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洛阳水系图

伊洛河畔的洛阳及渭水河畔的长安,被誉为中国古都的双子星。在漫长的历史中,存在着气候带摇摆的情况。在较温润时期,都城往往花落长安,相反,在气候较干旱的时期,则更青睐洛阳。伊洛河和黄河的其他支流一起,如母亲温柔摆动的臂弯,护佑着少年中国长大成人。

写在大地山川上的河图洛书

在河口交汇处,黄河水浊,伊洛水清,加之流速不匀,清澈的伊洛河水在混浊的黄河水中形成一条S形曲线。这片山河也是“河出图,洛出书”之地。伊洛河的子民们沿着黄河及后来的大运河,下可达山东、河北、江淮诸地,上则可达关中及河东等地区。

伊洛河入黄河处 鸳鸯锅

走在伊洛河岸边,一路人烟繁茂,古迹遍布;河口清浊交汇,恰如太极之图,让人想起古老的传说:“河出图,洛出书”。一龙马从河洛交汇的河口跃出,神龟从洛河爬出,它们身负神秘的符号,为人类带来“天人合一”的启示。相传伏羲便是在河口处领会到了天意,并创造出了太极八卦,成为华夏文明不可或缺的一脉灵光。

在洛水的神光离合之中,曹植写下了光耀千古的《洛神赋》。这位“仿佛兮若清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的洛水女神,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缥缈超逸之美的代名词。后东晋顾恺之受此感召,创伤了同样流传千古的《洛神赋图》。

晋顾恺:《洛神赋图》

其实,又何须龙马与神龟,伊洛河畔,到处都是山河大地与伊洛子民共同书写的河图洛书,千万年间,从未中断。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