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地图上的中国史(第一卷)

夏、商、西周

 

夏朝(约前2070---约前1600年)

有不少西方学者一再怀疑夏朝是否真的存在过。但发达的商文明不会凭空从天而降,夏人的故事也并非仅仅是传说,它们已经勾勒出了夏王朝大概的社会面貌。

按照《史记 夏本纪》的记载,从公元前2070年启建立夏朝开始,共历471年,到约公元前1600年被商朝灭亡。夏朝活动范围以伊洛(伊河、洛河流域)为中心,东至山东的过(今山东莱州市西北)一带;南达河南的中部;西到今陕西户县一带;北及山西的晋阳(今山西太原)一带。夏王朝拥有今天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省的一部分,估计其活动范围约有33万平方千米。



《禹贡》九州(豫、兖、青、徐、冀、雍、扬、荆、梁,见左图相应色块)所确指的地理范围,以伊、洛、尘、涧汇流入河的河南为中心,主要包括豫、兖、青、徐四州和冀州的河东、河内,雍州的关中,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中原地区。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一二期被学术界公认为夏文化遗存。至于冀北、雍西和扬、荆、梁三州,在当时还是发展相对缓慢的部落散居区。

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

根据文献记载,夏的都城或国君居住过的地方有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市告成镇)、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老丘(今河南开封陈留北)、安邑(山西省夏县西北部)等地。文献记载中的禹都阳城,可能就是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登封告成镇王城冈发现的古城址。

夏朝是部落城邦联盟到封建国家的过渡期,因此没有明确的疆域,夏氏族与其他部落城邦的关系很多就像是宗主国与朝贡国一样,但又有些方国是受夏室分封的,就如同诸侯国,故仅能以势力范围来表示其影响力。方国是由原始氏族部落转化形成的小型国家。这些邦国位于王畿之外,不受夏后直接管辖。一些方国只是大的部族,另有一些较大的方国已经建立了国家组织,规模甚至大于夏后氏。

商朝(约前1600---约前1046年)

大约在前1600年,成汤率领商族人民,在鸣条(今河南封丘县东,另说在今山西运城东北)之野与夏桀大战,取得了胜利,建立商朝。商朝从建立,至公元前1046年纣王被周朝所灭,一共传了十七代。成汤建立的商王朝,中心都邑在今郑州商城。

商人曾八次迁都,最后定居在毫。成汤灭夏后至盘庚又曾六次迁都:自毫迁往嚣(今河南荥阳东北),再迁相(今河南内黄),再迁邢(今河北邢台),再迁庇(今山东郓城),再迁奄(今山东曲阜),直到盘庚时迁于殷(今河南安阳市西北郊)。该六次迁都的地点及顺序见右图:




武丁以前,商朝的疆域北面扩展到了河北的易水流域,南抵淮滨,西至太行山、伏牛山脉,东至泰山山脉。武丁统治时期,国力十分强盛,疆域有所扩展。东北可能达到辽宁,南抵江淮,西北越过太行山进入山西高原、渭水下游。

商朝的周围还有很多方国和部落,在今东北有肃慎、孤竹,在今北京市和河北易县有燕,今内蒙古东南部和山西境内有鬼方、土方,在今陕西北部有羌方、犬戎、熏育,西部有周、氐,西南有巴、蜀,江汉有荆楚,江淮一带有群舒,东部至淮水和山东沿海一带有东夷各部等。(见图)

西周(约前1046---约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今河南卫辉市)大败商纣王,灭亡商朝,建立周王朝,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西北),史称西周。周族起源于西北部的泾水、渭水一带,即陕西中部和甘肃东部的黄土高原地区。

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将国都迁到沣河东岸的镐(今西安附近)。周朝(西周)历时275年,直至前771年周幽王时,灭于犬戎。前770年,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即春秋、战国时期。西周王朝的势力可分两层,一是周王室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 另外是王畿以外地区分封的诸侯国。(图:西周时期中心区域)




周的封国多至数百国。主要由东方的齐、鲁,北方的燕、晋,黄河下游的卫、管、陈、蔡,汉江流域的“汉阳诸姬”,长江下游的宜和太湖流域的吴等。当时周朝的势力范围十分辽阔,东北燕的疆土已达今辽宁喀左、朝阳一带,西面至今渭河上游,北抵汾河流域和霍山一带,东方的齐、鲁北达山东半岛,南至汉江中游,东南到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图:周初分封图)

在这些诸侯国内,还杂居着许多夷狄。如齐国东有莱夷,北有长翟;晋国南有条戎,北有隗、狐氏、燕京戎、北戎、鬼方,楚国西南有百濮与扬越;秦国之西有羌;燕国之东北有肃慎等。

中外史海对照:

        夏商西周时,亚非欧古代文明的发展

前21世纪到前11世纪,即我国的夏朝、商朝时,世界上可以与之相媲美的文明古国只有尼罗河流域的埃及、两河流域的巴比伦、印度河流域和地中海的克里特岛的一些城邦国家。前11世纪之后,周王朝不但继承了夏商文明,并不断发扬光大。而其他文明古国却因为各种原因不断衰落甚至灭亡。

前2040年,埃及进入了中王国时期。包括第11-12王朝,首都底比斯。在第11王朝时期,底比斯完成了重新统一埃及的重任。之后,中王国逐渐衰落,又长期遭受喜克索斯人的侵掠和统治。直至第17王朝末,国王卡美斯一世才赶走了喜克索斯人,埃及重新获得了独立和统一。到第18王朝时,埃及的领土已包括整个尼罗河谷及三角洲地区,地跨西亚北非,,但18王朝后期,埃及又开始陷入分裂,埃及文明濒于灭亡。

巴比伦城市出现得较早,大约前1894年,阿摩利人苏穆阿布姆建立了巴比伦城邦。到了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时,基本上统一了两河流域。大概在汉谟拉比即位30年后,他制定了法典,这便是著称后世的《汉谟拉比法典》。大约在前1595年,古巴比伦王国被小亚细亚东部的赫梯人消灭,仅延续了近三个世纪便宣告终结。

印度河流域的古代文明被称为哈拉帕文化,兴盛时期与我国的夏朝相当,前18世纪左右被入侵的雅利安人消灭。从此,哈拉帕文化便消失得无影无踪,直至20世纪20年代,考古工作者通过考古发掘才将它还原给后人。

司母戊鼎: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礼器,河南安阳武宫村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青铜是指红铜与锡、铅等元素的合金,它熔点较低,硬度较高,具有较好的铸造性能和机械性能,且因略显青色而得。“青铜时代”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一大标志。我国青铜文化的历史,距今至少4000年,它发源于黄河流域,早期以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为代表。从二里头文化开始,一直到铁器逐渐流行的战国时期,经历了1500年之久。这一历史年代,我国正处于夏、商、周时期。

甲骨文

在商周,王室经常要靠占卜来询问“天意”。占卜时,先在龟甲或兽骨上挖出或钻出一些圆坑,再用火灼烧,甲骨的正面就会产生裂纹,从事占卜的巫师就靠这种裂纹来解释所卜之事。占卜后,还要把占卜的时间、内容、结果等事项刻写在甲骨上,从而形成了甲骨文。目前发现的甲骨多集中在商代晚期都城殷墟(今河南安阳),甲骨文是我国已知最早的定型文字。

安阳殷墟车马坑遗址

河南安阳周文王被拘处

姜太公钓鱼雕像

人面铖:王权的象征

毛公鼎:西周青铜器

占卜龟甲

“颂“青铜壶

四羊方尊

殷墟妇好(商王武丁王后)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