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东征,马其顿成为地中海新的霸主

公元前336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遇刺身亡。他刚刚建立的霸权顿时面临烟消云散的危险,其内部有马其顿贵族们的宫廷阴谋,外部则有希腊各城邦及色雷斯、伊利里亚等被征服区域的反抗,斯巴达也团结了伯罗奔尼撒各国,准备缔结反马其顿同盟。对腓力二世而言,幸运的是,他有一个很好的继承人,就是他的儿子、年仅20岁的亚历山大三世,因其开创的伟大帝国又名“亚历山大大帝“。

年轻的亚历山大驯服烈马,法国画家舒默绘制

亚历山大继位后,迅速镇压了宫廷中怀有异心的马其顿贵族,然后南下希腊半岛,降服伯罗奔尼撒诸国,迫使雅典俯首称臣。公元前335年春,他先向东进军,击溃了叛乱的色雷斯人,随即向北打败了特里巴利人,接着又向西进军,大破伊利里亚人。这样三个方向的叛乱都被平息了。公元前336年秋,亚历山大在科林斯再度召开大会,除斯巴达之外的各国均有参加。大会任命亚历山大为希腊东征波斯的联军最高统帅。

亚历山大大帝

公元前334年春天,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发出号令,正式向波斯帝国发动进攻。亚历山大率步兵三万,骑兵五千和百余艘战船渡过黑海海峡,进入亚洲,开始了为期十年的东征。从公元前334年至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率领的军队与波斯军队先后进行了三场决定性的大战,击败了波斯的国王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亚历山大跨海作战路线图

公元前334年5月,亚历山大与波斯军队首战于安纳托利亚半岛西北部的格拉尼库斯河,故而此役又称格拉尼库斯战役。在这里,波斯3个边疆行省的总督率领联军4万人,迎接与亚历山大的首次会战。亚历山大迅速发现了波斯军队的弱点,立即发起攻击,亲率军队渡过湍急的河流猛攻敌军。波斯军队一触即溃,亚历山大仅以丧失150名战士的代价大获全胜,波斯3位总督先后战死。亚历山大乘胜追击,基本占领小亚细亚全境。紧接着,他率领部队沿着海岸线向叙利亚推进。  

油画《亚历山大大帝在格拉尼库斯战役中对抗波斯人》

在叙利亚的伊苏斯爆发了马其顿和波斯之间的第二场决定性战役(伊苏斯之战详见边栏)。公元前333年,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亲率大军60万,从东边猛扑过来,一下子占领了伊苏斯,断了马其顿大军的退路。亚历山大兵力并不占优势,但他选择了正确的战术,以骑兵直捣波斯军的左翼和大流士所在的中军,大流士怯阵逃跑,波斯全线溃退。此战中,大流士的妻女和母亲都成了亚历山大的俘虏。伊苏斯战役后,波斯提出议和,但被亚历山大拒绝了。

伊苏斯战役

伊苏斯战役后,亚历山大继续向前推进,进入了腓尼基和巴勒斯坦,但在腓尼基的推罗遇到了顽强抵抗,他围攻此城长达七个月之久,城破之后,亚历山大直接展开了极其残忍的大屠杀。在征服叙利亚地区后,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进入了埃及,波斯的埃及总督直接率军投降。亚历山大随即在尼罗河口建立了亚历山大里亚城。

亚历山大里亚城

亚历山大从公元前334年初起兵,到公元前332年冬,短短两年时间,已经占领了小亚细亚、叙利亚、黎巴嫩、埃及的大片领土,歼灭波斯军数十万。接下来,他要将矛头指向波斯帝国的核心区域,彻底摧毁这个大帝国。

亚历山大纪念碑

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进军波斯帝国中心地带,10月,在高加米拉战役中大胜波斯军队。该战役是亚历山大东征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也是决定波斯帝国命运的生死之战(详见边栏)。面对准备充分的波斯军队,亚历山大采取诱敌深入计策,波斯军队被诱骗去攻击马其顿军队的左右侧翼。当波斯军队中路打开之时,亚历山大再次率骑兵杀向大流士三世所在的中军,波斯军队全面溃败。

油画:高加米拉决战

此役之后,波斯再也无力阻止抵抗,很快波斯的各大重要城市相继落入亚历山大之手。大流士三世在逃亡中被他的手下所杀,这标志着波斯帝国的灭亡。公元前330年,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瓦解,亚历山大继承了波斯帝国的全部遗产,继续统治波斯原有的统治地区。

亚历山大远征路线图

亚历山大的征服并未停止,他在中亚地区征战三年,基本统一了中亚地区。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继续向东,剑指印度。公元前326年,亚历山大在赫达斯比战役中击败印度国王博鲁斯的3万大军和200头战象。但经过长年远征,士兵们都疲惫不堪。亚历山大注意到这个问题,最终打消继续征服印度的念头,踏上了归途。公元前326年率军西返,于公元前325年回到巴比伦。十年东征至此结束。

此画描绘了亚历山大大帝进入巴比伦的情形

亚历山大用短短数年时间,攻灭波斯,征服西亚、中亚、埃及等500万平方公里的广泛领土,将马其顿的领域扩大到印度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建立起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继波斯帝国之后,成为地中海名副其实的第二个霸主。公元前323年,这位伟大的征服者突然患上了恶性疟疾死去,终年33岁。关于他的死亡原因,有传言说不是因为疟疾,而是由于饮酒过度导致的。亚历山大的去世,为之后的帝国分裂埋下了种子。

亚历山大帝国疆域

亚历山大去世时只有三十三岁,他的儿子还没有出生,于是继承人的选择就成了重要的问题。各方意见不一,最终妥协决定由腓力二世的低能儿子和亚历山大的未出生的儿子共同继任王位,分别称为腓力三世和亚历山大四世。之后,亚历山大的部将们开始着手瓜分帝国,帕狄卡斯统治亚洲,托勒密占据埃及,安提柯统治小亚细亚,安提帕特留守马其顿。

这种瓜分不可能是和平的,由此引发了四次“继业者之战“(所谓继业者指的是大帝死后的继承人)。从公元前322年一直延续到公元前301年。还有其他各种复杂的斗争,例如马其顿内部的宫廷斗争、利西马科斯与塞琉古之争以及野蛮的高卢人的入侵等等。

直到亚历山大大帝死后约50年才终于恢复了基本的秩序,即亚历山大帝国一分为三的格局基本形成。公元前312年建立的塞琉古王国主要控制着原波斯在亚洲的主要区域,如安纳托利来、叙利亚和两河流域以及伊朗等地;公元前305年建立的托勒密王国的统治疆域主要是埃及,并且逐渐扩展到腓尼基和塞浦路斯以及爱琴海诸岛;马其顿和希腊地区主要由公元前276年建立的安提柯王朝来统治。

帝国一分为三:蓝色为埃及托勒密王朝;黄色为塞琉西王国;绿色为卡山德的马其顿王国;橙色为利西马科斯的色雷斯王国

后来,这些独立的王国先后陷入罗马之手。公元前146年,希腊全境都被罗马占领。马其顿王国的统治至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