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山川震眩,声折江河(6)

此时,攻击密支那前沿阵地的中美部队,在兵力上远远大于日军。密支那守军被压缩在伊洛瓦底江与周边仅几公里的狭长地域内,但显示出的强硬作战意志令人心惊。连日大雨,日军不断地向密支那增援。日军第三十三军司令官本多政材命令第五十三师团部队向密支那推进;命令第五十六师团步兵团团长水上军藏少将带领部队进入密支那,并担任密支那作战总指挥。密支那的日军得到了四门山炮、两门野战炮以及近两千兵力的增援。

大雨中,美军战机不顾恶劣天气,不断地向密支那前线运送炮兵并补充粮食弹药。前沿官兵也在努力向日军的防御阵地压缩,但每一次就为争夺几十米的空间也要付出沉重代价。到六月九日,驻印军仅从密支那战场撤出去的伤亡官兵已达一千八百六十七人。中国官兵开始在泥水中挖掘通向日军阵地的坑道,试图利用这些坑道拔除日军的据点,但坑道挖掘的速度非常缓慢。

战事胶着之际史迪威再次来到前线,他把前线指挥权从波德诺手中交给了一直跟随他训练中国驻印军的韦瑟尔斯准将。新一军军长郑洞国认为,密支那战事长期僵持,对缅北战局十分不利。经过与将领们磋商,决定在七月七日---抗战七周年纪念日---对密支那发动全面进攻,力争一举拿下密支那。

七月七日十三时,中美围城部队在战机和炮火的支援下开始了全面攻击。激战到黄昏,右翼部队第五十师一五○团只向前推进了一百三十多米;第十四师四十二团占领密支那西南面的火车修理厂,该团三营越过团主力迫近市区的八角亭据点;左翼部队与日军接战后,残酷肉搏持续竞日,也仅向前推进了不足两百米。---即使这短短的距离也是中美官兵一次次击退日军的逆袭用生命换来的。

日军第三十三军司令官本多政材正在制订一个在中国云南西部采取攻势,以巩固中缅交界处的战略要地八莫与南坎的作战计划。为此必须尽一切可能坚守密支那,以阻止从胡康河谷南下的美中军与云南方面的远征军会合。由于密支那的门户孟拱已经失守,第三十三军司令部向密支那守军指挥官水上军藏发出了死守密支那的命令。

密支那城内能作战的日军只剩下不足一千五百人了。由于弹药已接近消耗殆尽,水上军藏不得不作出每门炮每天只能发射六发炮弹和每名土兵只能配发两颗手榴弹的限制。而伤员们则被提前放在木筏上用绳索固定,然后放入伊洛瓦底江中任其顺流而下。水上军藏企望如果运气好的话,他们可以被下游八莫的日军捞上来。---所谓的竹筏,多为两个汽油桶捆绑在一起,上面再放上一块木板,虽有浮力但不能操控,木筏顺水而去,每到转弯处便会自然地接近江岸,于是木筏上的日军多被中国官兵击毙。

密支那的日军已别无出路。二十日,中美联军经过艰苦作战,终于接近密支那市区的核心阵地。美军战机的轰炸更为猛烈,日军的防御工事已无一处完整,作战人员均因毫无掩护而暴露在炮火下。中美联军的援军不断抵达:第十四师四十一团、新编第三十师九十团、第五十师一四九团陆续被美军大型运输机运来了。从二十五日开始,中美联军再次展开全面攻击,各部队随着炮火的延伸相继攻入市区,然后展开逐街逐屋的清剿。战至三十一日,密支那大部分市区已在联军之手。

八月一日,水上军藏决定撤退。晚上,司令部、护送军旗的官兵和尚可步行的轻伤员首先渡江。看着撤退的官兵和伤员远去,水上军藏给本多政材师团长发出了诀别电报。而后,水上军藏独自走进岸旁密林,自尽。

二日,第五十师组成百人敢死队,潜入顽固守城的日军后方,切断了所有的通讯设施,然后向日军最后的指挥所发起攻击。密支那日军残余官兵在丸山房安大佐的带领下渡江逃跑。渡江时,浅井广中中尉指挥六十多名士兵用最后的几发炮弹掩护,之后这六十多人用手榴弹集体自杀。丸山房安渡江逃离战场后,在伊洛瓦底江东岸收容的残兵约八百余名。

八月六日,密支那市区被盟军控制。从中美混合突击队出发,到最后攻占密支那城,整整用了一百天。以中国驻印军为主力的中美联军,先后投入三个师、七个团以上的兵力,击毙日军二千余人,俘虏六十九人,密支那日军第十八师团第一一四联队主力、工兵第十二联队,第五十六师团第一四八联队主力以及机场守备队等后勤部队,基本被全歼。为支援密支那作战,美军阵亡二百七十二人,负伤九百五十五人;而中国驻印军第十四师、新编第三十师和第五十师,伤亡达六千六百五十五人,其中阵亡二千四百一十四人,负伤四千二百四十一人。

滇西和缅北日军的后方园失去密支那而崩溃。日本人自己的评述是:“密支那失守,在云南和胡康谷地我军的西侧背,将被打进楔子,进而导致缅北一带的防御破产。”飞越“驼峰航线”的运输机终于可以避开险峻的雪山,向南选择宽阔、低平的航线。密支那战役结束后,运往中国的国际援助物资从五月的一万三千多吨、六月的一万八千多吨,增至七月的二万五千多吨。史迪威在获悉密支那被攻克的那一刻感叹道:“谢天谢地,今天上午在这个世界上没什么可担心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