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山川震眩,声折江河(7)

腾冲城和密支那都被攻克了,但滇西战场上松山和龙陵的攻坚战依旧屡屡受挫。 位于怒江西岸的松山,与东南方向的龙陵以及西北方向的腾冲为掎角之势,是从滇缅公路至滇西重镇保山的必经之地,因此这里对日军有着双重战略意义:对南面的缅北而言,为掩护侧背的重要据点;对北面的怒江正面而言,是抗击中国远征军的前沿支撑点。松山主峰海拔五千三百米,远跳可以俯瞰百里,主峰东南为阴登山,西北为黄土坡,后面是小松山,群山深谷层层叠叠犹如怒涛起伏,滇缅公路蜿蜒其间则如丝如带。

日军自一九四二年五月侵入滇西后,两年间以松山主峰为核心,在滚龙坡、大垭口、小松山、黄土坡等处修筑了四十多个坚固的堡垒群。各堡垒样之间,都有坑道或战壕相连,既能相互支援也可独立作战,彼此之间构成了严密的交叉火力网。山上的炮兵阵地射界宽而深,可覆盖怒江两岸七十公里以上的范围。松山已经成为一座中空的山体,里面遍布着各式永久性军事工事,整个山体犹如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军事堡垒。

松山日军守军以第五十六师团第一一三联队为主,加上炮兵、工兵、辎重、通信、卫生和防疫等部队,总兵力约为一千五百余人。第一一三联队联队长松井秀治带兵增援龙陵后,松山日军指挥官为野炮第五十六联队第三大队大队长金光惠次郎少佐。

由于新编第二十八师的八十二团和八十三团在攻占阴登山的战斗中伤亡过大,第七十一军军长钟彬亲率八十四团主力加入松山作战,并得到何绍周的第八军荣誉第一师二团三营的增援。但是,直到六月底,参战部队都已伤亡过半,对松山的攻击却没有显著进展。往往是一个营上去,在日军交叉火力的覆盖下,十几分钟后便伤亡殆尽。究其严重失利的原因,除日军的工事异常坚固、防守异常顽强外,中国远征军从将领到土兵谁都没有攻坚如此堡垒群的作战经验。为此,美军提供了似工艺流程般精细的作战方案。

美国人要求中国远征军攻击部队针对日军的每一堡垒群组成一个特攻队,然后再视堡垒群内的堡垒个数,在特攻队之下组成若干攻击分队,每个分队下再组小队。因日军的堡垒群多系一个大堡垒外环绕五个小堡垒,所以每一个特攻队共需六个分队。美国人大工业流水线式的攻击样式,在日军坚周的堡垒与密集的火网面前有如儿戏。尽管美军的目的是减少远征军官兵的伤亡,但特攻队的百余名中国官兵几乎全部阵亡于松山的雾气之中。

远征军第七十一军新编第二十八师自渡江以来,共毙伤日军五百多人,但付出了伤亡近两千人的代价,其中士兵阵亡八百余人,负伤七百余人,各级军官阵亡五十人,负伤一百零八人。新编第二十八师被换下去,第八军上来了。第八军本是远征军的战略预备队,辖荣誉第一师、第八十二师和第一 O 三师,军长何绍周,副军长李弥,全军总兵力约五万。第八军是美械装备的部队,军部驻有美军联络组,官兵均接受过美式训练。为加强第八军的攻坚能力,除军直属炮兵外,远征军司令长官还把炮兵七团、十团的各一个营以及第五军炮兵营、第七十一军炮兵二营都配属过来,军指挥部抵近前沿设在阴登山上,大有一举拿下松山的决心。

七月五日,第八军开始对松山实施第一次攻击。炮击之后,荣誉第一师三团由阴登山向松山主峰和北侧高地发起冲击,两小时后三团官兵就冲上了主峰。但是他们根本无法立足,日军各个方向的交叉火力十分凶猛,山顶上无以遮蔽,后续部队一再增援,只是令伤亡不断增加。最后,三团退到距主峰一百多米处构筑工事隐蔽,而那些因为负伤已退不下来的士兵,只有躺在松山主峰上等着血流尽气断绝。

七日,在吸收了攻击失利的教训后,第八军决定先攻击主峰两侧滚龙坡和黄土坡。担任攻击滚龙坡任务的是第八十二师二四六团。炮兵集中火力轰击滚龙坡后,二四六团先后攻占了两个小高地。接近滚龙坡顶时,由于已靠近核心地堡,日军的交叉火力全部指向攻击部,并不时地发起小规模反击,二四六团坚持了一个晚上,终于支撑不住退下来,其先头营除五名伤员外,其余官兵全部阵亡。十二日,第八军发起第三次攻击,主攻部队换上了第一 O 三师三 O七团。炮火整整轰击了两个小时,炮火延伸后,三 O 七团主力向滚龙坡发动冲锋。

官兵们在抵近日军主阵地约五十米时,突然受到日军侧射火力的袭击。日军接连三次发动反击,三 O 七团用光了弹药,部队伤亡过半。与此同时,策应作战的二四六团对滚龙坡北面的大垭口的攻击也严重受挫;而荣誉第一师三团在试图接近松山主峰时,遭遇凶狠的火力拦截,高地上遍布着中国官兵的尸体。主攻的三0七团终于退下来,两名连长、四名排长以及一百五十多名士兵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