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与名城(1)

北京:

中国首都北京是大运河的起点,而北京城区西北部的什刹海则是元代漕粮运输的终点码头。什刹海由前海、后海、积水潭组成,其中积水潭在元代是个热闹非凡的水港。通惠河开通后,由南方沿大运河北上的漕运船只经通惠河便可直接驶入元朝大都城内的积水潭。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下令不准漕船入城,而将大通桥附近的护城河沿岸变为漕船停泊的码头,积水潭逐渐被废弃,成为水源不通的内湖。

什刹海

北京东部的通州是北运河的起点,漕运的繁荣极大地促进了古通州的繁盛。元朝以来,南方各省漕船直抵通州,通州运河呈现出千舟万楫云集的盛况。清代康熙皇帝曾巡幸通州20余次。在通州运河上,漕船携带的南方土特产数量众多,通州城内外形成了许多货栈和市场。如明代嘉靖年间,通州城东垣外的运河西岸形成的粮食市,是北京城区郊县最大的民间私营粮食货栈。

洛阳回洛仓遗址

天津:

天津位于北京之南,处于海河各支流的交汇处。京杭大运河的北运河和南运河在天津会聚,又在这里被海河送入渤海。因此海河成为连接运河航运与海运的唯一通道。南运河、海河、北运河的交汇口称为“三岔河口”,是古代漕运进京船只的必经之地。天津城的兴起与漕运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天津是运河载来的城市。

天津三岔河口

天津的城市布局是伴随着运河与漕运而逐渐形成的。海河与运河沿岸附近的聚落密度和规模都较大,如南运河沿岸的静海、独流等都是明代漕运的码头。而北运河沿岸的“老米店”为元代漕运屯米处,“粊粮务”是糟粮交易场,“木厂”是漕运存放木材的地方,“南口哨”是保护漕运的哨所。三岔河口西岸坐落着著名的天后宫,这是一座供奉海上女神妈祖的道教宫观,始建于元后期,它与福建湄洲屿的妈祖庙、台湾北港镇的朝天宫,合称为中国三大妈祖庙。

天津天后宫

河北沧州

大运河出了天津,就进入河北沧州。沧州段运河又称“南运河”,从南到北贯穿沧州。这里的运河最早开凿于三国时期,隋代在此基础上进行疏浚,时称“永济渠”,宋元时改称“御河”,明朝改称“卫河”,到了清朝则称“运河”。沧州有着丰富的运河文化遗存,至今保留着完整的古代河道、水利工程设施以及多达百余处的文化古迹。大运河纵穿沧州,沧州也成为周边省份商品流通的必经之地或集散中心。

沧州大运河"Ω"湾公园

河北德州

德州位于黄河下游,山东省西北部,是山东的北大门。德州古运河开凿于隋唐,繁荣于明清,滚滚河水从德州市区穿过,德州成为顺京城水路南下的首道关口。元代会通河开凿后,德州仓储规模进一步扩大,成为元代重要的漕粮中转站。明代时,德州粮仓是大运河上的四大粮仓之一。老德州有三座运河桥,一是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广川浮桥,二是建于清雍正年间的九达天衢桥,三是建于近代的广安桥。如今,这三座桥都已退出历史舞台,只剩下那些历经沧桑的青石。

现存的原广川浮桥两岸的基石

山东临清

临清位于山东省西部。元代会通河与通惠河开凿完成后,处于会通河与卫河交汇处的临清一下成为水路要冲。明清时期,临清凭借大运河漕运兴盛而迅速崛起,成为运河沿岸最大的码头和商埠之一,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的古典小说《金瓶梅》,其故事的主要发生地就在临清。位于临清市内运河西岸的临清钞关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在运河漕运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钞关”是明清朝廷在内河航线上设立的船税征收机构。

临清钞关旧址

山东济宁

济宁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古运河从济宁城中贯穿而过。隋炀帝时,大运河已经开挖至济宁地区,元代时运河又向北沟通京津,处于运河中段的济宁遂成为南北交通的咽喉。流经济宁城区的古运河段俗称“运粮河”,元、明、清三朝均在济宁设有最高司运机构,使济宁成为声名显赫的“运河之都”。济宁汶上南旺镇地处京杭大运河全线的海拔最高点,被称为“水脊”,从此处向北的运河常因水浅难以通航。明初,朝廷在引修建了南旺分水坝,引汶上县北境的大汶河之水入运河,使南北过往船只得以顺利通过。

大运河济宁段

山东聊城

聊城位于山东西部平原地区,明代时称为“东昌府”,京杭大运河从城西部流过。由于京杭大运河聊城段南北落差较大,而且缺少水源补给,元、明、清三代相继在这段河道上兴建了三十余处船闸,因此这段河流也被称为“闸河”。目前保留下来的八座船闸中,以周店闸保存最为完整。周店闸位于东昌府区凤凰办事处周店村,原名周家店闸,始建于元大德四年(1300),包括南闸、北闸和月河闸涵洞三部分,是运河上保存最为完整的复式船闸。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还有北大桥、会通桥、月径桥、问津桥等四座古运河桥梁。

周家店匣遗址

江苏淮安

淮安是位于江苏省中部偏北的一个城市,淮河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上,历史上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大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明代以后,淮安城不仅是漕运指挥中心,而且是漕船制造和漕粮转输的中心。当时两淮地区是全国最重要的盐区,而淮安就是淮北食盐的集散中心。与此同时,淮安又是粮船的盘验之处。由于地跨淮河两岸,淮安文化兼具北方与南方的文化风格,淮安历来就有“南船北马”之称,古时候,来自南方浙江、江西、福建等省的人,到了淮安下船登陆,换乘马车继续北上,而北方人也是在淮安弃车马坐船南下。

淮安总督漕运部院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