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与名城(2)

扬州: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春秋末年,吴国灭掉了扬州的邗国,筑邗城,并且开掘了连接长江、淮河两大水域的运河邗沟。现在扬州境内的运河与两千多年前的邗沟大部分重合,因此可以说扬州段的运河是整个大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隋代大运河开通后,扬州成为运河上的水运枢纽,奠定了唐代扬州空前繁荣的基础。今天扬州城内的运河两岸,留下了许多反映扬州古港、水利和城池建筑的遗址,如水斗门、龙首关、东关古渡等。

古运河邗沟桥

镇江:

镇江位于江苏省南部,因扼守长江,地势重要,得名“镇江”。镇江还是长江与大运河交汇的枢纽,江南运河的起点,自古以来就是南北贸易的商埠重地。宋代时,太湖地区和钱塘江地区的漕粮、贡赋都是通过江南运河运至镇江,再转运至北方的。镇江成为王朝运输生命线上的咽喉,漕运的繁盛使镇江成为交通运输和商业贸易都非常繁荣的港口城市。镇江的造船、冶炼、丝织等行业发达,明代航海家郑和下西洋所用船只大多造于镇江。

镇江市内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

无锡:

无锡地处江苏省东南部,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北倚长江,南临太湖,京杭大运河从城中穿过,自古就是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和富庶之地。无锡古运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末,周太王长子泰伯在梅里建勾吴国,为了灌溉和排洪的需要,就率领民众开凿了伯渎河。隋代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后,无锡运河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史料记载,当时无锡的仓储大米每年都达到130万石以上,与湖南长沙、江西九江、安徽芜湖并称为“全国四大米市”。

1981年的无锡运河从城中穿过

无锡市区古运河北端的河中有一座小岛,名叫黄埠墩。有人把流经无锡的运河比做一条龙,黄埠墩就是“龙头”。唐宋以来,黄埠墩就成为无锡运河中的一处胜迹。

无锡黄埠墩

水弄堂是无锡最具特色的水乡风景。两边民居白墙黑瓦、高低错落,好一幅“人家尽枕河”的风情画。横跨在水弄堂上的清名桥是无锡古运河上规模最大、保留最完整的单孔石拱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古运河清名桥

苏州

苏州位于江苏省的东南部,公元前6世纪,吴王阖闾建设吴都阖闾大城,是苏州建城之始,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苏州城建城早、规模大,至今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沿街相邻”的棋盘式格局。今天的苏州段运河,北起与无锡接壤的望亭镇五七桥,穿过苏州市区,南至江苏与浙江交界的油车墩,全长96公里,约占江南运河长度的24%。苏州段运河最早开凿于公元前6世纪伍子胥主持建筑阖闾城时期,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为北上争霸,下令开挖了一条人工河道,自今天的苏州经无锡至常州与孟河连接,可达长江,此为江南运河最早开挖的河段。7世纪初,隋炀帝下令在已有水道的基础上开凿江南运河,苏州古城段的运河作为江南运河和重要区段,自此正式纳入大运河水系。

苏州古运河

为了加强运河与苏州古城的联系,唐代宝历元年(825),时任苏州刺史的大诗人白居易在虎丘至闾门护城河间开凿渠道,即今天山塘河的虎丘至闾门段,并沿河筑堤为路,人称“白公堤”。由于这一河段与西北边白洋湾的天然河道相通,直达运河,因此山塘河成为大运河北入苏州城的一条重要水道。唐代张继的千古名作《枫桥夜泊》就描绘了诗人夜半乘船从山塘河来至苏州城外寒山寺的情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嘉兴

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隋朝开凿江南河,由杭州经嘉兴到镇江,给嘉兴带来灌溉、舟楫之利。江南运河嘉兴段北起王江泾镇,南到桐乡崇福镇,全长81.22公里。因地处水乡,沿河风光秀丽,现已成为一条广受欢迎的水上观光线。嘉兴城西运河三塔湾的河畔,耸立着三座砖塔,被人们称为“嘉兴三塔”。这三座塔最早建于唐代,现在的三塔为1999年重建。这三座塔也相当于运河中的航标,现在三塔已成为嘉兴乃至整个京杭大运河的标志物。

嘉兴三塔

杭州

位于大运河最南端的杭州,东临钱塘江入海处,并与浙东运河相连。拱宸桥位于浙江杭州市内的大关桥之北,东西横跨大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到杭州的终点标志,也是杭州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拱宸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清顺治八年(1651),桥因故坍塌,康熙五十三年(1714)得以重修。在古代,“宸”是指帝王居住之所,“拱”即两手相合表示敬意。“拱宸桥”的桥名代表了皇帝南巡时对皇帝的相迎和尊崇之意。

杭州拱宸桥

六和塔坐落在杭州钱塘江北岸的月轮峰上,与通州燃灯古塔、扬州文峰塔、临清舍利塔并称“运河四大名塔”。六和塔所在地原来是五代时吴越国主的南果园,公元970年,吴越国主钱弘俶为了镇压钱塘江的大潮,在此地舍园造塔,除了六和塔之外,同时建造的还有雷峰塔和保俶塔。据说建塔之后,钱塘江潮果然不再肆虐。六和塔塔身共9层,高近60米,伟岸挺拔,气魄非凡。塔的顶层装有明灯,可为夜晚航行的船只指引方向。

杭州六和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