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寰宇和共和政体问题
为期 5 年的“三头同盟”显然只是权宜之计,没有人指望它能维持长久的和平。前 40 年 10 月,在中间人的协调下,三巨头在布伦迪西乌姆会晤,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安东尼和屋大维将分别掌控共和国的东西方,被逐渐边缘化的雷必达只分得北非。前 37 年,三巨头在意大利南部的另一港口塔伦托将已经到期的同盟又延长了 5 年。
角斗场还站着最后两人。前 33 年底,同盟再一次到期,这次并没有被延长。事实上,早些时候,屋大维已经开始用演说、小册子等一系列方式对安东尼展开了一场宣传战。安东尼被描绘成一个已经彻头彻尾地沉溺于东方式的奢靡当中而不能自拔的昏君。更重要的是,他已经彻底陷入他的情妇、野心勃勃的埃及女皇克利奥帕特拉的掌控之中,沦为她的提线木偶。而后者的目的是,利用安东尼,一步步肢解罗马的版图,吞并一个又一个行省。
前 32 年,屋大维非法夺取了安东尼的遗嘱,并宣称后者在遗嘱里把大笔财产赠予了克利奥帕特拉和他的三个私生子。更有甚者,屋大维宣布安东尼要求死后和克利奥帕特拉在埃及合葬。
同年春天,元老院通过对埃及女王宣战的决议。 战争的结果众所周知。前 31 年 9 月 2 日,双方的大军在希腊西岸的亚克兴海角决战,战斗最终以安东尼和克利奥帕特拉的溃败告终,两人逃回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前 30 年 8 月,屋大维兵临城下,两人先后自杀,死在了对方怀里。
从前 133 年到屋大维最终击败安东尼,罗马共和国的内战已经进行了超过 100 年之久。在这三四代人的时间里,共和国内部每隔十几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会爆发激烈的武装冲突,频率越来越高,过程越来越血腥,手段也越来越没有底线。这显然说明,罗马政治所遭遇的困境并非由个别人偶然引发,而是结构性的。 更明确地说,袭用了数百年的共和政体显然已经越来越不适用于罗马这个横跨三大洲的帝国了。
这一点,不仅后世的旁观者清,屋大维和他的同代人也一样明白。如何改革罗马的制度? 在阅读屋大维交出的答卷之前,我们需要先把目光放远,看看罗马传统的共和政体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它在共和国晚期所遇到的危机。从形式上来讲,罗马共和国最高权力的拥有者是由全体成年男性所组成的公民大会,但是,元老院才是罗马共和政制真正的灵魂。
元老院最初由约 300 名元老组成,在共和国晚期先后被苏拉和恺撒扩充到 600 和 900 人。从制度上来说,元老院扮演的只是一种顾问团的角色,它的决议只是一种建议,并无约束力,但在现实中这些决议却很少被违背。事实上,可以说元老院从很大程度上掌控了共和国的军、政、财大权。
共和国早期和中期的军队并非职业军队,而是一种公民志愿军---士兵都是有耕地的农民,而打仗对他们而言只是赚外快的副业。只有财产在一定数额以上的公民才有资格入伍,国家在原则上并不发军饷,只给一小笔钱帮助每个士兵购置装备。对士兵而言,参军的真正经济利益来自于战争期间和战胜后的掠夺。
共和国时期的罗马人极其好战和善战,每年执政官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外征服。由于在这个过程中十战九胜,公民参军的热情总是非常高涨。
然而,由于罗马在公元前 3 世纪开始的快速扩张和征服,这些传统制度受到了严重的冲击。首先,由于作战地越来越远,战争的周期也越来越长,士兵往往需要连续在外征战数年后才能回家,这意味着他们变得无力照看自己的耕地,兵农一体的旧制度逐渐与现实脱钩。
此外,更重要的是,罗马的海外征服深刻地改变了意大利本上以自耕农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征服产生了大量的奴隶,大地主把他们作为廉价劳动力引进,建立起生产效率更高的大庄园,逐渐把自耕农排挤出市场,收购他们的土地,期间当然也不乏暴力夺取。
失掉土地的自耕农一部分流入大城市,特别是罗马,靠零工和救济过活,成为政治上的不稳定因素,另一部分则选择去军队里讨生活。
士兵长年累月地追随同一名统帅征战,慢慢发展出对统帅个人的忠诚同时,国家支付给士兵的军饷十分有限,统帅却能够利用自己掌握的资源,为他的士兵定期发饷,不定期地提供各种奖金,并在士兵退伍之时为他们提供一笔丰厚的退伍金和一块耕地。这种情感和经济上的双重依附渐渐使原本属于国家的军队蜕化为只向统帅个人输诚的私人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