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786-前1567年 埃及进入第二中间期,喜克索人入侵

所谓的第二中间期,实际上是埃及第二个分裂割据的时代。第二中间期时间并不得很长,从公元前1786年至公元前1567年,共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一时期中包括了埃及第十三王朝到第十七王朝,其中有几个王朝是同时存在的。 在中王国末期,王国的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都被激化,埃及很快便衰落下来。埃及第十三王朝建立之后,爆发了贫民大起义,第十三王朝龟缩到底比斯附近苟延残喘,北方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出现了第十四王朝。与第十三王朝相对立。

在第十四王朝建立后不久,喜克索人开始入侵埃及。这些马背上的游牧民族逐渐地渗透进入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他们擅长骑射,身穿金属铠甲,分裂的埃及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毫无招架之力。喜克索人最终在三角洲地区站稳了脚跟,建立起第十五和第十六王朝,统治着大半个埃及,与第十三和第十四王朝对立并存。

公元前15世纪上半叶,南方底比斯掀起了驱逐喜克索人的战争,经过多年的战争,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公元前1580年,第十七王朝的法老雅赫摩斯一世终于将所有的喜克索人都驱逐出境,建立了统一而强大的埃及第十八王朝。第二中间期就此结束。埃及步入新王国时期。而建立第十八王朝的法老雅赫摩斯一世,他也被认为是与早王朝时期法老美尼斯、中王国时期法老孟图霍特普二世一样,都是开辟了新时代的伟大国王。



古代埃及地图



两河流域地图

约公元前4300-前2800前 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铜石并用时代,楔形文字的产生

在埃及的东方,是富饶的西亚地区。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自美尼亚群山发源,日夜兼程地向着东南方向奔流而去。这两条大河流流淌的土地,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又称两河平原。两条大河的中间地带,分为两个部分,北部叫做亚述,南部叫做巴比伦尼亚。南部地区又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称为阿卡德,南部则叫做苏美尔。公元前4300年,南部的苏美尔地区才逐渐被迁徙至此的民族所开发出来,这些人就是后世所称的苏美尔人。

苏美尔文明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公元前3000年左右,一支游牧民族迁徙到了阿卡德,他们被称作阿卡得人。与此同时,许多其他的民族也逐渐地迁徙到两河流域附近,如阿摩利人、亚述人、迦勒底人、库提人、埃兰人等。他们聚集在两河平原的周围,在漫长的时间里与阿卡得人和苏美尔人相互影响,共同创造了两河流域的璀璨文明。

在两河流域的众多文明之中,巴比伦的成就是最为显赫的,因此,两河流域的文明又被称为巴比伦文明。公元前4000年末,苏美尔人创造了最早的文字,这些文字由图画符号和线形符号组成。到了公元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人创造出了楔形文字,他们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木杆当笔,在泥版上写字,写出来的文字形成了自然的楔形,这就是楔形文字的由来。两河流域文明进入了苏美尔早王朝时期。


公元前2800-前2371年 苏美尔文明早王朝时期,城邦争霸,乌鲁卡基那改革

随着早王朝时期的来临,苏美尔各邦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和霸权,展开了长期的战争。很多城邦先后称霸巴比伦尼亚,成为一时的主宰。比较著名的有基什、乌鲁克、拉格什等。在长期的征战中,巴比伦尼亚地区形成了两大军事同盟,北方同盟以乌尔和乌鲁克为霸主,而南方同盟的霸主则是基什。

长期战争导致了严重的不良后果,城邦的阶级矛盾显得尤为尖锐。大量的平民破产或是战死,战败被俘成为奴隶。这使得城邦的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其中,在拉格什城邦,这种情况显得尤为明显。在这种情况下,贵族乌鲁卡基那趁机推翻了拉格什王卢伽尔安达的统治,成为新的拉格什王。乌鲁卡基即位之后,进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缓和城邦矛盾的改革,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积弊已久的拉格什城邦在乌鲁卡基那执政八年之后,被乌玛王卢伽尔扎吉西所灭亡。

卢伽尔扎吉西称雄一时,除拉格什之外,他又陆续征服了一些其他的城邦,北方霸主基什也败于他手。卢伽尔扎吉西英勇无敌,大有一统两河流域的势头。他建立了联邦式的国家联盟,整个两河流域形成了初步的统一。然而,这种统一只是形式上的,各城邦依然拥有一定的独立性。战败的基什一蹶不振。这时候,一名叫做萨尔贡的青年趁机夺取了基什的政权,开始了寻求霸权之路。那是公元前2371年,这一年注定将成为苏美尔文明新的转折点。阿卡得王国,在这个时候登上了历史舞台。

公元前2371-前2191年 阿卡得王国的繁荣与衰落,库提人的入侵

基什城邦在与卢伽尔扎吉西的战争中失败,国王向乌玛投降,这引起了基什人民的强烈不满。萨尔贡抓住了这一有利的时期,推翻了国王的统治,成为了新的城邦首领。他即位后依然沿用基什国号,称基什王。待地位巩固之后,他又建立了新都阿卡得城,阿卡得王国正式建立了。 萨尔贡即位后建立了两河流域第一支常备军,使阿卡德很快强大了起来。萨尔贡击败的第一个对手,便是乌玛王卢伽尔扎吉西。之后萨尔贡不断地挥师南下,降服乌尔,毁灭其首都乌鲁克,又征伐拉格什,洗剑于波斯湾。苏美尔早王朝时期的城邦基本上都被他所摧毁,贵族势力也自此一蹶不振。萨尔贡成为了两河流域唯一的霸主。

然而,战争却没有停止。萨尔贡接着又挥师东进,远征埃兰,攻取了苏撒等城市,使埃兰成为了属国。经过多年的征伐,萨尔贡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阿卡得王国,他自称为“天下四方的主人”。自此,天下混战不已,民不聊生的时代终于宣告截止,归于一统。

阿卡得王国的第四位国王,叫做那拉姆辛,他即位后领导阿卡得王国展开了新一轮的扩张,使王国有了更大的疆域,他自称为“普天下之王”、“四方之王”。这也是阿卡得王国最后的黄金时代,在他死后,阿卡得王国逐渐地走向了衰落。约公元前2191年,另一支游牧民族库提人入侵两河流域,衰弱的阿卡得王国无力抵挡这些强悍的战士,最终被他们所灭亡。

公元前2113年 乌尔第三王朝的建立

库提人是游牧民族,他们灭亡了阿卡得王国之后,没有在两河流域建立统一的国家。苏美尔各邦趁机复兴起来。约公元前2120年,乌鲁克王图赫加尔击败了库提人,将他们赶出了两河流域。随后不久,乌尔王乌尔纳姆又战胜了图赫加尔,统一了巴比伦尼亚地区,建立了乌尔第三王朝。苏美尔人重拾往日的辉煌,恢复了对两河流域南部的统治。

乌尔第三王朝也因《乌尔纳姆法典》的颁布而闻名于世。《乌尔纳姆法典》是世界上现存已知的最早法典,岁月的流逝使得这部法典如今只剩下一些残篇,难以再一窥全貌。然而在这部法典中,乌尔纳姆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了自己对两河流域的最高统治权。乌尔第三王朝的末王叫做伊比辛。在他的统治时期,王国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了。许多地方的城邦逐渐脱离了王国的统治宣布独立。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伊辛城,这座城市的叛乱给了衰落的乌尔第三王朝沉重的一击。

来自草原的阿摩利人骑着马而来,挥舞着长刀向乌尔第三王朝展开了侵袭,他们和东部的埃兰王国结盟,不断地掠夺和侵占乌尔第三王朝的土地。公元前2006年,埃兰人发动了规模庞大的远征,伊比辛在这场战争中被俘,乌尔第三王朝的历史也就此画上了句号。乌尔第三王朝是苏美尔人最后的王朝,它的灭亡也宣告了苏美尔人在世界历史这块舞台上的谢场。苏美尔人生存过的遗迹,却被黄沙埋藏在了地下。直到19世纪,古老的城垣才重见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