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公元前2300—前1700年 印度河流域早期文明的兴盛和衰落

古代印度是历史上的一个地理概念,指的是现在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整个南亚地区。目前大体上可以推测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大约是从公元前2300年开始的。而这个时期的文化则被称为哈拉巴文化。哈拉巴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石器以及金属制品,同时还发现了许多原始的农业作物遗迹,这说明哈拉巴文化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而哈拉巴文化的城市遗址也证实了这段古文明的繁荣。

哈拉巴文化有自己的文字,但是目前为止尚未释读成功。因此,哈拉巴文明的创造者至今还未确定。它衰落的原因也没有找到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公元前1500年以后,雅利安入侵的时候,哈拉巴文明就已经衰亡了。在哈拉巴文化衰亡以后,古印度的历史便进入了吠陀时代。在吠陀时代的初期,说着印欧语的雅利安人来到了古印度西北地区。根据史诗中的传说,雅利安人不断地征战成为了印度河上中游和恒河上游的主宰。这也标志着印度地区开始逐渐地出现了国家,而印度原始时代的氏族部落组织已经解体,不复存在。

哈拉巴文化遗址

公元前1500—前600年 印度进入吠陀时代,雅利安人开始建立国家

早期吠陀时代的雅利安人尚未完全进入文明社会,有大量的文字传说保存在印度的《梨俱吠陀》这部宗教文献中。这部书所反映的时代被称为早期吠陀时代。《梨俱吠陀》的编者是雅利安人,这是一个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进入印度的民族。他们原是游牧民族,在进入印度地区后,畜牧业是他们主要从事的经济行业。在《梨俱吠陀》中最早提到了种姓制度,这说明在这一时期,雅利安人的国家就要诞生了。

古印度种姓制度

印度地区的国家形成于后期吠陀时代。所谓的后期吠陀时代,指的是另外三部宗教文献--《娑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中反映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代中,整个桓河流域都已经有了雅利安人的踪迹,种姓制度也是在这一时期才完全形成。婆罗门教,也是在后期吠陀时代发展成形的。婆罗门教是多神教。吠陀时代持续了六百多年,是古印度文明的成形与发展时期,留下了特色鲜明的文化遗产。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古印度的北部产生了一些比较重要的国家,印度逐渐地形成一致的格局,进入了列国时代。

约公元前566年 乔达摩.悉达多(佛陀)的诞生,印度进入列国时代

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印度开始有了明确的历史。这一时期的印度,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国家。随着恒河流域的开发,古印度的政治中心逐渐向东转移,从公元前6-前4世纪,列国之间由分立逐渐走向统一。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在印度历史上有重要的意义。

列国时代的十六大国中,最先兴起的是伽尸,它长期与居萨罗进行争霸战争,并时常进攻鸯伽和摩揭陀。后来,居萨罗逐渐强盛,反而击败了伽尸,并且将其兼并。之后,摩揭陀开始兴起,他们的著名国王瓶沙王建都于王舍城,稳定了边界的形势,全力征服了鸯伽。他的儿子弑父篡位,又开始进攻拔只,经过十六年的战争,成功将拔只兼并。至此,摩揭陀成为了恒河流域的霸主。公元前430年,大臣希苏那伽推翻了摩揭陀国王的统治,继承了摩揭陀的王位。他在位期间,摩揭陀又征服了阿般提、居萨罗和拔沙,摩揭陀空前强大。

约公元前364年,难陀推翻了希苏那伽王朝的末王,建立了难陀王朝。当时的摩揭陀已经统一了恒河流域地区,做好了向印度河流域推进的准备。然而,在统一战争开始之前,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却打断了这一切的发生。亚历山大入侵印度是在公元前327年,他征服了整个旁遮普地区,次年返回希腊,仅在印度留下了一部分部队驻守。亚历山大走后,印度人民掀起了反抗马其顿人的起义。在起义胜利后,义军领袖月护王挥师东进,推翻了难陀王朝,建立起了孔雀王朝。自此,印度进入了孔雀帝国统治时期。


约公元前324-前187年 亚历山大大帝入侵印度,印度孔雀王朝的兴衰

公元前327年,马其顿亚历山大在灭亡了波斯帝国之后入侵印度西北部地区,当地的众多小国不具有与之抗衡的实力,最终被亚历山大所击败。亚历山大大帝没有在印度做过多的停留便返回了西方。当他走后,印度人民掀起了反抗马其顿人的起义。在这次大起义中,一个名叫旃陀罗笈多的人成为了起义军的首领。他就是著名的月护王。

月护王领导的义军成功地消灭了驻守在印度的马其顿人,收回了旁遮普地区。在获得胜利之后不久,他就开始了对难陀王朝的战争,经过几场战争后,难陀王朝战败,首都华氏城也被月护王攻破,至此宣告灭亡。而月护王则成为了新的统治者,建立了孔雀王朝。他的儿子宾头沙罗继承了他的王位,并向南方继续用兵,扩大了王国的领土。到了月护王的孙子阿育王在位时,这位勇武的国王继续进行扩张战争地,基本统一了印度地区。印度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了统一的国家,而孔雀王朝也经过了三代国王的拼搏,也终于达到了鼎盛时期。

然而,鼎盛时期并不长久,阿育王统治的后期,孔雀王朝就开始走下坡路了。阿育王死后,王朝很快便陷于分裂,孔雀王朝继续在恒河流域维系了近五十年的统治,直到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末王被大臣普西亚米陀 巽加所杀,孔雀王朝就此结束。孔雀王朝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在古印度的历史上具有非凡的意义,为印度真正的形成统一国家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佛陀与早期佛教

佛教是印度列国时期诞生的本土宗教。与耆那教最大的区别是宣扬“众生平等“,同时也宣扬轮回转生等思想。佛教是在公元前6世纪产生的,其创始人是佛陀。大约在公元前565年,悉达多出生于迦毗罗卫国,在他29岁那年,出家修道。出家修行六年之后,在一次长达七天七夜的冥想中,他终于认为自己已经得道。他被人们称为佛陀、释迦牟尼。之后佛教继续传播,最终成为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佛陀

公元前187-公元320年 印度南北诸王朝割据时期,外来民族的入侵,贵霜王朝的兴衰

巽加王朝建立后,印度北部暂时回归到了统一的状态下。此时的印度国力日衰,在与来自大夏的希腊人的战斗中屡遭失败,很快,巽加王朝的领土只剩下摩揭陀地区。公元前75年,巽加王朝的末王被杀,取而代之的是甘华王朝。甘华王朝的统治时间很乱,只有四十五年,很快就在外来民族的入侵和内部的动乱中灭亡了。下一个王朝是安度罗王朝,和它并存的是羯陵伽。

此时的北印度已经处于严重的分裂之下,安度罗王朝的统治者也很快就被西北部的塞种人赶出了德干高原西部,仅在东部地区活动。这样的情况持续到公元2世纪初期,安度罗再次兴起,才将塞种人赶出了德干高原。安度罗王朝的统治持续到了公元3世纪,随着国家的衰落,安度罗走向了分裂,不复存在。公元1世纪,月氏人中的贵霜部落建立了贵霜王朝,并经由中亚逐渐侵入到北印度地区,开始进行统治。随着安度罗王朝的衰落,贵霜王朝有了可乘之机。公元1世纪末,贵霜王朝已经基本控制了印度西北部,他们的国王与中国的汉王朝有着较好的关系,曾一度归属为汉朝的属国。

公元3世纪,贵霜王朝逐渐走向分裂,安度罗也在这一时期销声匿迹。旃陀罗笈多领导的笈多家族逐渐地强盛起来,结束了纷乱的局面,建立了笈多王朝,为印度的古文明时期画上了句点。印度从公元前15世纪的吠陀时代开始,始终保持着自己鲜明的文化特色,同时也是人类文明最古老的发源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