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不到底的夯土层

但在这个时候,郑振香负责的探方中发现了一个房址,房子的中间有一个灰坑,也就是垃圾坑。这个灰坑的时代晚于房址,按照考古学术语,叫作“打破”了夯土建筑基址。在考古发掘中,遇到这类“打破”的现象,虽然较晚的遗存在地层上更深,但仍要先将较晚的遗存清理掉,然后再回头清理较早的遗存。所以郑振香就先清理了这个灰坑。灰坑不是很深,只有一米多深。但是在灰坑的底下,仍然是夯土,而且这一层的夯土泛红色,与颜色偏黄的上层房屋基址夯土是不同的。这说明在灰坑的下面,还有人工建筑遗存。

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建筑夯土遗迹

考古工作清理掉上层的房屋基址,露出了一个面积稍小于房屋面积的长方形夯土层。郑振香当即判断,这下面可能是一个墓。因为这片夯土的四角是方拐角,墓葬上面的夯土往往是方拐角,房屋基址夯土一般是圆拐角。如果是墓葬,可以利用探铲进行钻探,只要钻透了夯土层,就可以探到墓室了。

郑振香在考古现场

考古探铲是在“洛阳铲”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基本原理就是钻孔取土上来,通过带上来的土质判断下面的遗存情况。但是,4米长的探铲全部下去了,带上来的还是夯土,这说明这片夯土至少超过4米深。超过了4米,再进行钻探就比较困难了,只能在探铲的顶部系上一根一米左右的绳子,拉着绳子头,把探铲整个坠下去,这样可以勉强探到5米的深度,可是即使加上了绳子,探到5米深,带上来的还是夯土。

墓洞挖掘

夯土层探不到底,当时就有在场进行发掘的工人提出,这片夯土应该是“死夯土”。所谓“死夯土”,就是夯土层下面就是生土,没有其他遗存,考古学上一般将这样的夯土层判断为建筑基址。但这片夯土显然不太可能是夯土建筑基址,因为它的平面面积大约只有20平方米出头,但厚度却超过5米,这么小的建筑不会打这么厚的夯土基址,就算要打夯土基址,也应当在地表之上,这层夯土已经大大地深入到地表之下了。

现场挖掘情景

为了探清这层夯土之下到底是什么,只能把夯土挖掉一部分。因为探铲长度有限,要想探得更深,只能降低地表的高度。郑振香指挥民工将夯土层挖掉3米,然后继续钻探。这一次的钻探果然有了一些收获,发现一个陶爵。但是当时安阳的自然地下水位是6.5米,也就是说再向下探3米就到达了地下水位。地下水位线以下的钻探是非常困难的,十分费力,所以要在探铲的长杆上加一个横向的拧杆,两个人扶着柠杆一点点往下拧。在地下水位线之下又探了70厘米,泥土忽然下陷,说明夯土层已经探到尽头,夯土的下面是有一定空间的。

妇好墓平面图与剖面图

探铲又向下探了一段距离,就再也下不去了。然后将探铲取上来,发现带上来的都是混着红漆皮的泥土,泥土冲洗掉之后出现了一个玉坠。红色漆皮加玉坠,基本断定了夯土之下一定是一座墓。按照考古发掘的墓葬编号,这座墓被命名为“殷墟五号墓”,但它日后有个更为人熟知的名称---“妇好墓”。

安阳殷墟妇好墓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