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水下墓葬

这座墓隐藏得太深,在当代的一片岗地下,有一个小型建筑夯土基址;这个夯土基址被一个灰坑打破;一米多的灰坑下,又是一片夯土;这个夯土层厚度竟然达到6米多,挖透了夯土层,才发现墓葬。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的任意一个环节,郑振香有所动摇,那么妇好墓就还会在地下沉睡,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被发现。所以说,郑振香的专业直觉和坚持,在妇好墓的发现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郑振香毕业照(前排左二为郑振香)

整个发掘进程非常快,发掘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地下水面以上的发掘。首先将填埋于墓口的夯土都清理掉,在清理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玉器、石器。到了椁顶上方,出土遗物逐渐增多,其中就有非常珍贵、著名的3件象牙杯。第二步是水面以下的发掘。整个墓的椁室基本泡在水面以下,所以随葬品最多的椁室的发掘是在水位线以下进行的,妇好墓中出土的绝大部分器物,也都是从混着泥沙的水里掏出来的。

殷墟博物苑内复原的妇好墓随葬品场景

发掘水下墓葬需要有两个准备,一是在墓口搭起脚手架,然后铺上木板,可以行走作业;二是用水泵抽水,因为人不可能潜入泥土里把随葬品摸出来,必须让水位降到一定程度,才能下到墓里进行发掘。水下发掘的第一天还没有把电接通,所以只能用辘轳把水和泥一桶一桶地绞上来,效率非常低。因此就有民工提议,先不挖中间的部分,先在北侧靠近墓壁的地方试掘一下。没想到刚刚试掘了一点,就露出了大方鼎的鼎耳;向两边探了探,也有很多大型铜器。

挖掘现场

出现了这么多重器,现场的考古队员和民工都很兴奋;但同时,也让发掘工作陷入了两难局面。发现了这么多重器,理应一鼓作气挖下去。但是因为没有抽水泵,墓坑被深深的泥浆填满,如果从墓葬周边进行发掘,虽然工人可以借助墓壁着力,但水下墓葬沿着墓壁发掘非常危险,很容易出现塌方;从墓中间进行发掘没有塌方的风险,但是根本无从下脚。所以,发掘工作只能暂停。郑振香火速前往供电所,说服供电所次日给发掘工地全日供电。

挖掘现场

到第二天,接通了电,两台抽水泵运行起来,墓坑的水和泥很快就被排了出来。到上午9点以后,气温已经较高,才派民工下水发掘。当时虽然已近盛夏,但妇好墓的椁室已经深入地下六七米,墓坑中还是比较阴冷的。所以要等到气温较高时才能下水,另外还严格把控每个人水下作业的时间,不允许超过半小时。民工上到地面,要马上喝酒驱寒。

这次发掘从中间开始。墓坑中间是棺室的位置,这个位置摆放的主要是玉器。刚开始发掘时,每发现一个玉器就往上传递;但人们很快发现,出土的玉器太多了,一件一件往上递太耗时,就改为一桶一桶往上递。发掘者拿一个水桶,发现玉器就扔到桶里,装满一桶再递上去。然后由两个人抬着运回安阳工作站。这样做效率大大提升了,但是这些玉器原本在墓坑中摆放的位置,就永远失去了记录。妇好墓出土了700多件玉器,但有一个重大遗憾,就是绝大多数玉器都没有具体出土位置的记录。

妇好墓墓坑

棺室的发掘到中午就基本完成了,下午就对周边的大件器物进行发掘。那些大型铜器并不是完好如新地站在墓里,大多数早已破碎,混杂泥水中,只能从泥水里把碎片掏出来,放到筐里,然后运上去。积累了若干筐,就用人力板车拉回安阳工作站。没有破碎的也不好办,要想把庞大沉重的青铜器从泥水里挖出,再提高六七米到地面,需要很大的力气和很细致的手法。这些工作对于那些很有经验的民工而言也不算很困难,这些后来中外闻名的国宝重器,大概只花了一个多小时就都取了出来。

在妇好墓的发掘中,支付给民工的费用占到了发掘经费的很大一部分,其他的工具、交通、酒水、电费也花了一些钱,但整个发掘总共只花了1000多块钱。用1000多块钱,发掘了一座载入史册的墓葬,出土了1000多件文物,其中有许多都是国宝级的重器,这在全世界的考古学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