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玉衣”与刘胜尸骨之谜

工作队在发掘完中室后,始终没有发现墓主人的棺椁,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后室。后室的中间位置,是一扇用汉白玉做的石门,石门关得很紧,大家根本推不动。最后考古工作者发现石门上有一个三角形的洞口,里面填满了东西。专家推测,由于后室是用石板搭建的石屋,这个三角洞很可能是墓室内的石板,与岩洞之间形成的缝隙。于是,发掘队负责人决定,首先让两个人从三角洞里爬进去。进去的人发现,在这个门的下边有一个门闩,是铜做的,像船形的一个门闩。

满城汉墓内景

铜制的门闩叫顶门器,顶门器的后面用石铅加重,使前端翘出地面,石门关闭时,圧下顶门器前端部分,完全关合后,顶门器前端又自然翘起,顶住石门,使外面的人不能推开。当里面的人把这个门闩摁下去以后,外边的人往里推,石门便慢慢被推开了。后室是一个用石板搭建起来的石屋,南边还有一个侧室,里面的文物被厚厚的草木灰所覆盖。当清理完草木灰以后,人们发现这里的随葬品更加丰富。

刘胜墓铜顶门器

而在后室的北侧,人们发现了几块散落的玉片,在它的下面,出现了一件类似铠甲似的东西。首先露出的是头部,下边有玉枕枕着,都已经压成了扁片状了。当把堆积在上面的朽木灰和金属饰件全部清理完后,一件用金丝连缀的铠甲状的东西,出现在人们眼前。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啊”了一声,人们知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金缕玉衣”。

刘胜墓出土的金缕玉衣

汉代,人们坚信以玉护身,能使尸体保持不腐。汉代的君王以及贵族死后不光口含宝珠,下枕玉壁,还用玉片和金丝连缀而成的葬服从头包到脚,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金缕玉衣,史书中也叫“金缕玉柙”。金缕玉衣在战国末期大概就有了雏形。在汉代史书中,玉衣出现的次数最为频繁。虽然在以前汉墓的考古挖掘中,曾出土过玉衣散片,可惜都不完整。所以,金缕玉衣究竟是何模样,此前还没人能搞得清楚。

未经整理的金缕玉衣

由于被塌掉的棺椁板压平,玉衣扁了,特别是头部已完全瘪了下去,不过中间的鼻子很突出。据《满城汉墓发掘报告》,由于现场提取难度非常大,考古人员研究后决定,将玉衣原封不动地原状取出,运回山下的临时库房。考古人员自制金属网和托盘将玉衣分为上身和下身两块分别提取。为了防止在提取和运输过程中散乱,还用石膏作了固定。

满城汉墓博物馆镇馆之物

史书记载,刘胜做了42年的中山王,在公元前113年病死,但他的出生年代,史书没有记载。按照这个判断,刘胜大约出生在公元前170年左右。根据墓室北面的奇特地貌特征(山坡上没有大块的石头,一些较小的石块,好像有被加工过的痕迹),郭沫若还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在刘胜墓的北面,应该还有一座大墓。

专家在现场考证

8月13日,考古队的原班人马,开始在距离一号墓的北边继续发掘。果然第二座陵墓出现了,大家异常兴奋,他们把这座墓编名为满城汉墓二号墓。二号墓出土的许多物品都是当时女性的用品,另外这里的陪葬的武器也很少,种种迹象都表明这里埋葬的应该是一位女性。考古人员的后室发现了长信宫灯、朱雀铜灯和朱雀衔环杯等一大批珍贵文物,特别是在墓主的贴身随葬品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枚“窦绾”铜质印章,由此揭开了墓主人的身份,即中山国的王后,刘胜的妻子窦绾。

窦绾铜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