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集 文景之治

民以食为天,长久以来,评价一个王朝的好坏,米价是一个重要的标准,秦末战乱给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汉初出现大饥荒,小米的价格从平日的每石百十来钱涨至五千钱,出现人相食的惨状,饿殍遍地,满目疮痍。

汉初统治者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大力发展经济,经过几十年苦心经营,公私仓廪,俱丰足,米价最低达到每石数十钱,后世史官评价这一时期,周曰成康,汉云文景,美矣,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切记录的盛世,去感受它的富庶与安宁。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著名的马王堆三号墓的墓坑遗址,1972年,湖南省长沙市东郊四公里外,浏阳河畔马王堆乡的考古发现,震惊了世界,现场发现大量极具价值且保存完好的文物,为我们了解汉朝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除了三号墓之外,随后挖掘的两个墓坑,分别命名为一号墓和二号墓,也出土了大量文物。

马王堆三号墓墓坑遗址,湖南省长沙市

经专家考证,这是轪侯利苍的家族墓,二号墓墓主,即是第一代轪侯,时任长沙国丞相的利苍, 下葬年代,在吕后执政中期,约公元前184年,一号墓葬着他的妻子,三号墓葬是他的儿子,利苍妻儿下葬的年代,晚于利苍二十年左右,正处于文帝统治的中后期,但是,专家惊奇的发现,恰恰是身份最尊贵的利苍,他的墓在棺椁规模和陪葬品数量上,却远不及妻儿。

马王堆一、二、三号墓布局图

马王堆汉墓里面出土了很多帛书,主要是在马王堆三号墓里面出土的,二号墓就是利苍墓,他这个墓是个圆形墓,墓葬的规模也比较小,也不是很大, 而且埋的很浅,棺椁也是两棺两椁。他的随葬品来讲,从出土来看,不是很多的,主要出了三个印章。一号墓就是老太太墓和她儿子墓,这里面主要是随葬了很多丝绸丝织品、漆木器,还有很多的陶器、竹器、帛书这些东西。

马王堆出土的帛书

从吕后执政中期,到文帝中后期的二十年间,轪侯家族的地位,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可是,社会经济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轪侯家族的财富也随之迅速增长。特别是文帝时期,汉朝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奠定了轪侯家族豪奢的社会基础。因此,这个时期下葬的轪侯妻儿能享有如此奢华的厚葬。

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3000多件珍贵文物,包括500多件漆器,大量珍稀丝织品、彩俑、乐器、印章等等,每一件都让人叹为观止。而在这些宝物中最炫目的是这件素纱襌衣,它堪称绝世精品,整件衣服重量只有49克,是湖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湖南博物馆镇馆之宝:素纱禅衣

素纱襌衣用纱料制成,薄如蝉翼、轻若烟雾、巧夺天工是目前世界上最轻的衣服。素纱襌衣虽已重见天日,但它的制作方法却和编制它的能工巧匠一起湮沒,无迹可寻。

秦末战争给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到处一片残破凋零景象。面对着这样一个民生凋敝,破败不堪的烂摊子,汉初统治者充分意识到必须安抚百姓,让百姓休养生息,否则江山不保。他们见识过强大无比的秦帝国一夕倾颓的惨烈,心有余悸,他们希望汲取秦速亡的惨痛教训,找到一条通往盛世的康庄大道。(见边栏)

汉初统治者休养生息的做法,使得当时天下俨然,就是非常的平静平和。百姓的粮食也开始增多了,衣服也开始穿上好衣服了,这样一个盛世的前兆已经开始出现了。他们已经开启了一个文景之治这样的一个时代。

吕后死后,周勃、陈平等大臣拥立刘邦的儿子代王刘恒为皇帝,是为汉文帝。大臣们如此选择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文帝为人仁孝宽厚,二是文帝的母亲薄氏谨慎善良,没有什么势力。事实证明,大臣的选择十分英明。

汉文帝画像

文帝在历史上素有仁厚之名,即位的第一年就下诏,废除‘收孥相坐律令’,不再对犯罪者亲属实行连坐,沒为官奴。第二年,又废除‘诽谤妖言’‘祝诅上(即诅咒皇帝)罪’,给予一定的言论自由。除此之外,汉文帝还废除了由来已久的肉刑。据《汉书·刑法志》记载,西周时有五刑,即墨、劓、宫、刖、大辟,商鞅变法又增加凿颠(开凿头颅)、抽胁(抽去其肋骨致死)、镬亨(用鼎镬煮杀人)之刑。

西周五刑之一:劓刑

汉文帝的统治宽厚,不仅仅表现在刑法上,他还非常爱惜民力,实行轻徭薄赋。即位第一年,颁布了养老令,给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发放米、肉、布帛等物品,让地方官按时慰问,同时下令郡国不要搜罗奇珍异宝上贡朝廷。文帝二年、十二年曾两次下诏免除百姓一半田租,将十五税一的税率降至三十税一。十三年更下令免除全部田租,算赋也由每人每年120钱减至每人每年40钱。遇到灾荒年月,文帝还出台临时政策,抚恤百姓。他还大力减少徭役,将成年男子的徭役从每年服役减为每三年服役一次。

汉文帝亲侍母病图

汉文帝时期,同姓诸侯王坐大的问题日益突出。文帝三年,济北王刘兴居发兵反叛。六年,又发生淮南王刘长谋反事件。日益强大的同姓诸侯王同样成为大汉王朝的心腹大患。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削藩,请求文帝削夺诸侯王的国土,以削弱他们的力量。汉文帝没有完全采纳贾谊的建议,但是也并不是一点没有吸收他的建议。他把淮南王和齐王都进行了拆封。

贾谊塑像

文帝没有完全采纳贾谊的建议,主要是出于政权稳定性考虑。他对于削藩有着种种顾虑。虽然,这种姑息最终酿成了景帝时代的七国之乱,但在当时削藩显然还为时过早。文帝统治始终把稳定放在了第一位,内政如此外交也是一样,匈奴人屡屡撕毁和亲之约,入侵边境。文帝怕刀兵再起,百姓遭受战争之苦,下令严守边塞,不发兵追击。

南越国在刘邦时期向汉朝称臣,吕后当政时下令禁止卖铁器给南越,出口牛马也只能卖公的,不能卖母的。南越王赵佗大怒,干脆自称武帝与汉朝抗衡。吕后发兵征讨不能成功。文帝一即位,就写了一封亲笔信,派陆贾带着出使南越。这是一次重要的行程,陆贾作为汉朝和南越友好关系纽带的使者千里迢迢从汉来到南越,把文帝的亲笔信交给赵佗。赵佗看信之后又感动又惭愧,马上去掉皇帝的排场上书称臣。

南越王赵佗塑像

汉文帝是个宽厚的皇帝,但也是个颇有手腕的政治家,他所有措施都旨在巩固政权。文帝刚从代国进京登基入未央宫,就拜亲信宋昌为卫将军,掌管南北两军,把军权控制在自己手里,又大封拥立自己的功臣,展示自己的谦逊态度,使功臣集团安心。看时机合适又让列侯回到自己的封国去,罢免绛侯周勃的相位以抑制功臣集团的势力。并先后平定了济北王刘兴居和淮南王刘长的谋反。

公元前157年,文帝驾崩。为了纠正当时的厚葬风气,他临终前遗诏薄葬。他第一次将国丧的时间定为三天,期间允许百姓婚嫁、祭祀、饮酒、吃肉。他不仅不要布衣车和兵器送葬,还下令将夫人以下的姬妾遣散回家,随便出嫁。这种对人的爱惜,两千年来都很少有帝王能够做到。

汉文帝霸陵

汉文帝主张薄葬,没有多少随葬的东西。但是景帝就不太一样了。景帝实际上在继位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修建他的陵墓,他的陵墓应该说,他的豪华程度肯定比文帝的要高。汉景帝的阳陵,距离霸陵35公里。到目前为止,汉阳陵墓地只进行了八分之一的挖掘。阳陵占地面积有二十多平方公里,按照汉朝人推崇的事死如事生的观念,整个陵墓再现的是汉景帝生前的生活情况和当时的社会状况。

航拍汉阳陵

公元前157年,汉景帝刘启即位。景帝统治时期最著名的事件是削藩和平定七国之乱。他采纳了晁错的《削藩策》,导致七个诸侯联合反叛。反叛之初,景帝为了安抚作乱的诸侯王,腰斩了力主削藩的晁错。但诸侯王继续进兵,景帝不再妥协,很快平定了叛乱。

晁错画像

平乱之后,东方诸侯王的力量大大削弱,景帝却没有掉以轻心,他加强了中央对诸侯国的控制,剥夺诸侯国君自治的权力,收回王国的官吏任免权。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使得这些诸侯国的实力大大地消减,到最后,诸侯国的的地位就相当于一个中央统辖的一个郡。

对于诸侯王景帝虽然采取强硬手段,但是在治国的策略上,景帝继承了父亲的政策。清静无为、轻徭薄赋。景帝即位当年,就免除一半田租,实行三十税一,并成为定制为后代所继承。第二年,又下令将男子服正役的年龄从十七岁提高到二十岁。在年成不好的时候,还下诏不接受郡国贡献,降低皇宫饮食标准。

汉景帝画像

在减轻刑法方面,景帝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前元元年和前元六年,景帝分两次完善文帝废除肉刑的政策,减轻了笞刑。使肉刑的废除真正对百姓有利。他又废除了残酷的磔刑,改为较为和缓的弃市。在判案上,景帝强调疑罪从轻的原则。

这是1983年在湖北省荆州市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出土的《奏谳书》,它记录了秦及汉初一些疑难案例。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疑难案件或者被告人不服的案件上报主管部门合议的制度。

秦谳书

景帝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他在中五年(公元前145)下诏,痛斥不法官吏、徇私枉法、结党营私,以执法苛刻为明察,致使无罪者蒙冤,有罪者横行。命令自此之后,凡有疑问的案件,都要上报,进行合议。后元年再次下诏,进一步明确,疑案先交给主管部门合议,如果主管部门仍不能定案的移送至最高司法机构-廷尉,进行终审,强调治狱者务先宽。

文景时期一系列惠民措施,博得后世的一致称颂。据统计,文景时期共颁布了八次大赦令。文帝、景帝的谥号便因其政绩而定,谥法称:“道德博闻曰文,由义而济曰景。”从西汉王朝成立,到汉景帝刘启病逝,汉王朝已建立六十一年。汉初残破、萧条景象一扫而去,城乡粮仓都装满了粮食,府库贮藏了大量财物,过苦的钱数以亿计,因长期不用穿钱的绳子都腐朽了,数都没法数。

文景盛世图

太仓堆满了新旧粮食,有的因没有地方放,只好放在外面,以致腐烂不可食,街巷中到处都有马,田间更是成群遍野,那些乘母马的人都被瞧不起,地位卑贱的看门人都吃上了粱、肉。为官做吏的因无事可做,忙着生养孩子。人人自爱,而重犯法,以行义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