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集 殷商兴亡

蔺窑村,位于河南省偃师市的山化乡,在蔺窑村村北,耸立着一座高大的陵墓,三千多年前,一位仁德君王就被安葬在这里,这位君王就是以成汤革命著称的商代开国之君成汤。

成汤陵墓

由于年代久远,以玄鸟为图腾的东夷商人的起源已不可考,玄鸟生商只是个充满神化色彩的美丽传(详见边栏)。以始祖契为开端的商的先公时代大致与夏朝同时,夏朝国势曾如日中天,但自从孔甲当王便日趋衰微,他不理朝政,迷信鬼神,专事打猎玩乐,致人民怨恨,诸侯反叛,在夏的诸侯国中,商的势力逐渐壮大,到十四世,汤继位商侯,正逢末代夏王桀暴虐无道,天怒人怨之时,汤利用了这个有利时机,开始作灭夏的准备。

商汤画像

改朝换代谈何容易,不仅要有杰出的头领,还要有得力的辅佐,辅佐及时出现了,一个是仲虺,一个是伊尹。这里是位于河南省开封市杞县的空桑村,相传空桑村就是伊尹的故里,由于年代久远,伊尹的出生地已十分渺茫,其中一种说法是,伊尹出生在杞县的空桑村。

伊尹雕像

相传伊尹出生于奴隶家庭,其父亲是奴隶主的家用奴隶厨师,母亲是居于伊水之上的采桑养蚕的奴隶。伊尹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他的志向就是消灭暴虐无道的夏桀,救人民于水火。他先是听说有莘国不错,便来到了有莘国国君身边,当了一名做饭的厨子,有莘国国君很快发现伊尹很有才华,就让他担任管理膳食的头目,但有莘国实在太小了,而且他与夏桀同姓,伊尹便趁着有莘国与商汤联姻的机会,以陪嫁奴隶的身份来到了商汤身边,做商汤的厨子。

伊尹画像

商汤很快发现伊尹是个难得的人才,便破格任命他为右相,于是伊尹和左相仲虺联手辅佐商汤,在两人的策动下,一些诸侯先后叛夏而归商。离叛者越来越多,但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死心塌地追随夏王朝的诸侯、方国还有不少,尤其是东部地区的豕韦、顾、昆吾这三个夏属国,势力不小,与商国邻近,于是商汤决定剪除夏桀的这三个羽翼。商汤就在准备东征豕韦时,夏桀得知他一直在扩大自己的势力,便找了个借口召商汤入朝,却下令将商汤囚禁在夏台的重泉,即地下水牢里,仲虺和伊尹得知君主被囚禁,搜集了许多珍宝、玩器和美女献给夏桀,请求释放汤,夏桀是个贪财好色之徒,看见这么多好东西,加上考虑不想引起商族人的不满,便只好将商汤释放,商汤死里逃生,更加坚定了他灭夏的决心。(伊尹辅政另见边栏)

壁画:伊尹兴汤献计

商汤乘夏桀率师东征的机会,相继灭掉豕韦、顾、昆吾三国,公元前1600年左右,商汤认为时机已到,举兵伐夏,各诸侯纷纷投奔商汤加入伐夏大军,大军长驱直入,在今河南封丘东的鸣条之野与夏军相遇,两军在此展开了一场决定历史命运走向的大决战

鸣条大战示意图

决战开始之前,汤为鼓舞士气,宣读了一篇伐夏檄文,历数夏桀的罪恶,宣称是上天要他来消灭桀,这就是商汤在鸣条会战前的动员令,《汤誓》,经过战前动员,伐夏大军士气大振,奋勇杀敌,夏军溃败,桀被活捉。商汤攻占了夏朝的王都斟寻,汤安抚夏朝臣民后就地举行祭天仪式,他告诉大家,桀罪恶滔天,夏朝气数已尽,并正式宣告夏朝的灭亡。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就此结束。

商汤崛起·汤誓

商汤上台第一件事就是实行一系列改朝换代的措施,这些措施被司马迁记录下来,那就是,“改正朔,易服色,尚白,朝会以昼”。所谓改正朔,就是改变夏王朝每年开始的第一天,夏称一年为一岁,以夏历正月为岁首,以每年正月初一为一岁的开始。汤改称一年为一祀,以夏历十二月为岁首,每年十二月初一为一祀的开始。所谓易服色,即把衣服颜色由夏朝的尚黑改为尚白,朝会以昼,即朝见由原来的夜间改为白天进行。

商汤将商王朝内外政事治理大致就绪之后,就命人将夏禹时在涂山大会诸侯后铸造的九个铜鼎,即夏王朝的镇国之宝,搬到了商王都,这九个象征国家政权的铜鼎易主即意味着夏王朝彻底灭亡,商王朝开始登上中国历史大舞台。商王朝革故鼎新的历史翻开了第一页。

司母戊大方鼎,1939年在河南安阳武官村挖掘出土

鼎,是我国青铜文明的代表,它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明的载体。早在四千多年前,我国就有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到商王朝时期已经达到顶峰,由此开启了中国青铜时代。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也是旌功记绩的礼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国灭则鼎迁。鼎迁于商的第三年,商汤无疾而终,臣民非常悲伤,将这位开国之君隆重埋葬。

商王王位一路下传,商朝漫长的五百多年历史不觉已走过一半,这时,商代王权的接力棒传至一个重要的人物手上,盘庚。但盘庚接手的国家几乎可以说是一副烂摊子,因为此时的商王朝内忧外患,危机四伏,国势衰微,盘庚是个有作为的国王,他在就位后的十几年里做了许多努力以缓和国内矛盾,却仍然不能改变衰败局面,若继续下去,王朝将有灭亡的危险,这迫使盘庚考虑挽救之法,于是,他决定效法先王,实行自汤以来的第六次迁都。

盘庚画像

往哪儿走?盘庚经过反复考察,精心选择,决定迁到黄河以北洹水之滨的殷,却遭到了王族中不少人的反对,他们担心迁都削弱自己的势力,便到处散布流言,蛊惑人心,并鼓动族众也跟着反对迁都,盘庚是个善于做思想工作的君王,他在迁都前后对臣民进行了三次训话,这就是流传至今的《尚书》中的《盘庚》上中下三篇,经过连哄带吓的训话,贵族们不再敢反对,族众当然也只能服从,这样,大致是在公元前1320年至公元前1300年的二十年之间,盘庚率领满朝文武官员和奄都的民众,驾着牛车,赶着羊群,渡过滔滔黄河,来到这里安营扎寨,开始了新的生活。

盘庚迁殷

盘庚迁到殷之后,此后的商王朝就被叫做殷商王朝,史学上过去通常是以盘庚迁殷作为先后两个时代,前面叫做商前期,后面叫做商后期,有人叫做商早期商晚期。商晚期就是现在我们考古学上这个殷墟文化的这个集中地带,就是河南安阳小屯为中心的这个殷墟遗址所代表的这个文化时期。

这里是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的殷墟遗址,殷墟是20世纪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自19世纪末甲骨文发现以来,殷墟共出土甲骨约十五万片,震惊世界,人们对殷墟的发掘从未停止,来自这块地底下的宝藏似乎无穷无尽,大量的甲骨、青铜器、玉器等珍贵文物浮出历史地表。考古证明,这里就是自商王盘庚迁都至此直到商王纣灭亡的273年间的商代都城,殷都。

殷墟遗址

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殷商,这个曾经让人将信将疑的朝代得到证实,商代历史从传说的迷雾中解脱出来,成为有文字可查的信史,遗址的发掘和文物的出土还证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商王朝时代,中华文明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

殷墟甲骨文

盘庚迁殷之后,商王国逐步走向强盛,这是商朝的极盛时期,也是中国上古文明的一个高峰,辉煌文明的铸造者是继盘庚之后又一位有作为的君王,武丁。武丁少年时期就被父王小乙下放农村,让其隐姓埋名,生活于黄河岸边的民间,这是中国历史中青年下放农村锻炼的最早记载。

武丁画像

武丁农村生活时期,还有一个重要收获,结识了甘盘和傅说,两人成为其日后的左右臂。武丁继位后,立即重用甘盘,并让人到民间把身为奴隶的傅说找来,破格任命他为宰相。有了贤臣辅佐,殷国大治,很快改变了商王朝此前衰弱的局面,国家逐渐兴旺发达起来。

在妇好和众贤臣的辅佐下,武丁对内整顿吏治、改进税收、发展农业生产,国家逐渐富强,随即对外征伐四方。其中主要对北方及西北地区的土方、鬼方、羌方等多次用兵,南征江准,北伐河套,西征又达渭讷,与周族接壤,可谓武功赫赫,前无古人,每每取得重大胜利。随着武丁时期对外战争的不断胜利,商王国国力达到历史鼎盛期,邦畿千里,史称武丁盛世。(女英雄妇好详见边栏)

历史的辩证法昭示,事物到达盛极的时候往往就是衰落的开始,强大的商朝此时隐藏着深刻的危机,就在武丁盛世,商朝的掘墓人周族逐渐出现在历史的地平线上。古书记载,周族人的祖先历任尧、舜和夏的农官,周族因此擅长农业,夏朝末年,周人迁居至今陕西旬邑地区,历九世,又迁居到今陕西岐山、扶风间的周原地区,利用那里的优越自然条件,逐渐发展起来。

周原遗址

商王位传至武乙,此时商周关系融洽,商王武乙授予季历征伐大权,季历于是西征北伐,声威大振,到武乙的儿子文丁继位,周部落继续发展,文丁开始猜忌周,有一次他趁季历来朝进贺时将其囚禁,季历气急交加死在商都。

季历的死使商周的矛盾进一步恶化,商王位又历一任后,商朝的最后一个王帝辛走上了历史舞台,他便是史书上臭名昭著的商纣王。史载,帝辛身材高大,勇力过人,能赤手空拳与猛兽搏斗,且灵敏多才、能言善辩,即位之初,他曾励精图治,有过一番作为,他一直想效仿他的先祖高宗武丁,建立不世之功。

商纣王画像

帝辛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铲除季历的儿子姬昌,季历死后,姬昌继位为周侯,决心为父报仇,但他吸取了父亲的教训,对商多了一份戒心,他韬光养晦,仍以臣的身份事商,暗地里笼络人心,以图大事,周族日益昌盛,威胁到商王朝的统治。

这里是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北4公里的羑里城遗址,羑里城是我国遗存下来历史最悠久的国家监狱遗址,这里就是三千多年前关押姬昌的地方。帝辛一心想除掉姬昌这个心头大患,苦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一次崇侯虎听见姬昌说帝辛坏话,于是报告给帝辛,帝辛本想杀他,慑于周在西部的势力,便将姬昌囚禁在羑里。

羑里井遗址

姬昌平时勤于政事,现在突然失去了人身自由,感到非常痛苦,传说有一天,他发现身边有许多蓍草,于是想起伏義氏就是用它画出了八卦,便采了一些草茎,寂寞的时候就用它来演绎八卦,他越演绎越觉得有意思,后来没日没夜地研究,就结合自己的天道、地道、人道的思想,将伏羲氏的先天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并对每一卦的六爻,分别配以吉凶利否的卦辞和爻辞,编成一部博大精深的奇书,这就是被称为群经之首的《周易》。

姬昌演绎八卦图

姬昌被帝辛关押了七年以后,帝辛做了一件后来令他追悔莫及的事情,在周大臣奉献美女珍宝的诱惑下,帝辛释放了姬昌,这给商王朝埋下了一个巨大的祸根。回到周族群的姬昌更得民心,四方人士纷纷前来投奔,此时一个重要人物的加盟引导了历史的走向,他就是被儒、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为本家,被尊为百家宗师的姜子牙。

姜子牙画像

这里是河南省新乡卫辉市的太公故里,史书记载姜子牙博学多闻,是一位满腹韬略的贤臣和非凡的政治家、军事家,姜子牙听闻文王姬昌事迹,于是借钓鱼的机会求见他,两人相见恨晚,随后出仕辅佐姬昌,在姜子牙的辅佐下,周人蒸蒸日上,更显强大。

姜太公故里钓鱼塑像

这里是距离太公故里15公里以外的比干庙,比干是商王帝辛的叔叔,从政四十多年,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帝辛两代帝王。这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臣少师最后却被自己的亲侄子杀死。与姬昌的贤人相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帝辛众叛亲离,他远贤臣、亲小人,听信谗言,陷害忠良贤臣,不听劝诫,对反对他的臣僚往往加以酷刑,中国酷刑史上著名的炮烙据说其发明者便是他。

商纣王杀死比干

比干看到帝辛暴虐荒淫,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于是去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最终被帝辛杀死并剖视其心。比干以死谏君,因此被称为天下第一仁,北魏孝文帝因感念其忠心,而在此建庙纪念。

比干庙遗址

姬昌的儿子姬发即位,周族继续稳步发展,姬发在姜子牙、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等高人贤相的辅佐下,力量不断积蓄壮大。姬发所做的这一切终于引起了帝辛的警惕,但此时,商王朝已是风烛残年,连年对外用兵,使得长期积累的问题渐渐露出端倪,从即位之初对东夷的用兵开始,帝辛将所有的精力全部放在对东夷的作战,根本无暇顾及周人的崛起,这样又过了两年,姬发认为条件终于成熟,正式吹响灭商的号角。

武王伐纣图

公元前1046年正月,姬发亲自率领兵车三百乘,敢死队员三千人,披甲士兵45000人东进伐商。帝辛听闻姬发出兵,十分惊恐,此时商王朝的大部分兵力仍然在征伐东夷的路上,庞大的帝国一时间居然没有作战能力,帝辛唯一能做的就是和时间赛跑,他立即召回前线主力部队,大军匆匆往朝歌城赶。

各路诸侯纷纷加入伐纣大军,大军浩浩荡荡渡过黄河北上,直抵朝歌城外。敌军兵临城下,而此时帝辛的东夷之师还在赶回的途中,路途遥远,舟车劳顿,根本无法赶回救主,泱泱大国危在旦夕,帝辛只能亮出他的最后一张牌,纠集奴隶、犯人等乌合之众,拼凑出一支17万人的部队开赴前线与周军决战。

公元前1046年正月甲子日拂晓,商周两军在今河南汲县北的牧野展开了一场生死大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帝辛将临时编成的奴隶兵放在头阵充作先锋,奴隶本来就对帝辛恨之入骨,现在又让他们去送死,于是很快掉转武器回杀商军,为周军向北开路,结果天还未亮,这场历史性的大决战就分出了胜负。

牧野之战图

夕阳西下,帝辛见大势已去,深知自己作恶多端,难逃一死,便躲进鹿台,将多年来搜刮来的美玉宝器堆在身边,命人放火焚烧鹿台,自焚而死。这里是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的鹿台寺,这里就是帝辛与妲己享乐的鹿台,据记载,上古时期,这里四面群峰耸立,白云萦绕,奇石嶙峋,宛如仙境,帝辛因此下令花巨资,耗费七年时间在此修建鹿台,专供固本积财,游猎赏心。帝辛修建鹿台,一心贪图享乐,没想到这座壮丽的工程竟成了他的葬身之地。

鹿台阁

和鹿台一样,关于殷商的许多故事都尘封在历史的地表之下,人们对于商王朝的认识都是从周朝开始的记载中了解,直到殷墟遗址发现,才使得商王朝的传说浮现在人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