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中国的斯大林格勒(1)
就国力与军力遭到严重消耗以及太平洋战局的严重危机而言,日军基本失去了在某一区域发动大规模攻势作战的能力,包括在中国战场上。这也是日军大本营明确规定“中国派遣军不得进行任何攻势作战”的根本缘由。刚刚结束的鄂西会战,也印证了侵华日军在中国战场上的守势局面已不可逆转。于是,开罗会议正在进行的时候,侵华日军不顾兵力不足、物资匮乏之现状,于中国正面战场再次发动被日方称为“常德歼灭战”、被中方称为“常德会战”的大规模攻势作战,其动机和目的都令人费解。
侵华日军第十一军为常德作战开列了若干理由:首先,可以用一场空前的“胜利”,削弱中国在开罗会议上的地位和声誉,败坏会议气氛,当然最好能破坏中、美、英、苏的结盟。----且不说大规模的进攻能否取得胜利,即便全胜又怎么可能通过一场局部作战扭转世界大战已可预期的胜负结局,特别是开罗会议的主旨恰恰是要以坚韧而长期的战争获得日本的无条件投降。
其次,为了歼灭中国军队主力,从而削弱中国的抗战意志。关于这一点,自战争爆发起,每一次作战前日军都必提及,现在恐怕连大本营都难以确信这一作战目标能够达成。打击中国军队并给予相当的消耗,这一点没有异议;但是,作战也势必造成自己的伤亡消耗。日军国内兵源枯竭,死一个少一个。尽管中国军队在一次次作战中损失严重,可兵力还是越打越多,现在仅国民政府指挥下的军队已达五百万,即便都是手持汉阳造的部队,如此庞大的数量也足以与日军继续对峙下去。
再次,攻占常德和常德以西地区可以直接威胁重庆。----这是日军“杀出一条血路”以“解决中国事变”的立场的延续。把对峙前沿推向重庆,甚至直接打进四川,是侵华日军一直以来的梦想。----“常德是湖南省西部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与东部的长沙相对,为重庆军补给命脉所在。我军若将该地区占领,东南可监视长沙、衡阳,西方可顾及四川东部,成为足以威胁重庆的战略要冲。”在第十一军呈送给大本营的作战计划上,明确写着“作战目的一经完成,即恢复原来态势”。所以,这条理由也不成立。
但是,一九四三年九月ニ十七日,日军大本营还是批准了第十一军发动“常德歼灭战”的请求。原因是第十一军提出的另外一个理由:此次作战可以牵制中国军队主カ向缅甸方向投入,以配合南方军。基于盟军与日军在缅甸方向的最后决战已进入一触即发的状态,日军大本营确实担心中国军队会从云南方向大规模地突入缅甸。只是,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的高级参谋们认为,这一理由实在勉强,动用几个师团发动一次攻势作战,并不能遏制中国军队反攻缅甸的企图,能够造成中国军队向缅甸的调动有些迟疑就不错了,何况前提是日军必须能够打到常德以西,并且长期占领该地区,从那里以强大的攻击态势向重庆施加更大的军事压力。
明知道占领常德地区不可能,肯定还是打了就要回来,所谓的“牵制”能有几分效力?----“大本营方面只希望这种牵制能做到使昆明的重庆军可动兵力不至于用到缅甸方面,哪怕是暂时限制一下也好”。如果“连仅有的一次对常德的进攻作战都不答应,那将给部队士气带来极为恶劣的影响,而且又有牵制敌人从缅甸反攻这一正当理由,也就无妨同意了”。
如果探究日军第十一军的作战目的,日军战史中这样的叙述可能有些道理:“第十一军是在受到敌人一百多个师严重包围,处境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为了自存自卫自活,并且为了完成包括四川作战在内的各项任务而进行作战的,作战意图就是尽可能地歼灭周围之敌。”----“自存自卫自活”,这是侵华日军的真实境况。
最有效的防御手段就是主动进攻。拼死作战总比就地等死强。要想活下去就要主动寻求作战。说到底,侵华日军策划的常德作战,还是一次战场地域有限的、打完就撒回来的局部攻势。大本营批准作战的第二天,日军中国派遣军下达了作战命令:第十一军司令官于十一月上旬发起此次作战,进攻常德附近,摧毁敌人的战力。作战目的一经完成,即恢复原来态势。关于其时机,另行下令。第三飞行师团配合前项作战。
接到命令,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横山勇立刻拟订了进攻常德的作战计划。计划动用澄田赉四郎中将指挥的第三十九师团、赤鹿理中将指挥的第十三师团、山本三男中将指挥的第三师团、岩永汪中将指挥的第一一六师团以及佐久间为人中将指挥的第六十八师团,共五个师团;再加上由第三十四师团调来的佐佐木支队、由独立混成第十七旅团调来的宫胁支队和由第六十五师团调来的柄田支队,总计约十万兵力,分成数路实施三期作战,以常德为轴心进行同步突击。汪精卫的伪军第五、第十?、第十二和第十三师也加入了日军的攻击行列。
横山勇拟定的作战发起时间是十?月一日。鄂西会战后,交战双方在这一地域再次形成对峙:与中国第九战区部队对峙的日军是第四十师团主力、独立混成第十七旅团、第六十八师团和第三十四师团,与中国第五战区部队对峙的日军是第五十八师团、第三十九师团和第六师团,与中国第六战区部队对峙的日军是第三十九师团、第十三师团和第四十师团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