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长城昌镇:北门防线,皇陵锁阴
明代北京的帝陵即今天的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从永乐七年(1409)五月八日修建长陵始,崇祯十七年(1644)五月,田妃墓因安葬崇祯皇帝而改名思陵止,这里一共葬有明朝13位皇帝,从而在天寿山脚下形成一处总面积约为80余平方千米的帝陵墓葬群
土木之变发生时,这里还只有长陵(明成祖)、献陵(明仁宗)和景陵(明宣帝)3座皇陵。也先兵围北京事件,不仅让明朝君臣意识到必须加强京师周围的防御工事,对于守护龙脉、提高帝陵安全问题也被提上日程。景泰元年(1450),代宗朱祁钰下旨于昌平县之东八里筑城,徒卫于内,名曰永安。修筑永安城的目的就是为丘陵服务,与丘陵相关的部门机构都设于此城。景泰三年(1452),永安城辖区包括了昌平县,其后续逐步增设陵卫,又于城南复筑一城连接。
与行政区域调整相呼应的,是明朝政府为加强陵区的防御,不断完善周围防御体系,到嘉靖年间,已修筑了多段城垣与关口,如嘉靖十年(1531)至十六年(1537)间,于帝陵中西、北、东三面设灰岭口、贤庄口、碓石口、雁子口、德胜口、老君堂口等城垣修筑。嘉靖十六年(1537),在原沙河店行宫的基础上大兴土木,至嘉靖十九年(1540),建成巩华城。该城如今尚存4处遗址和残存的城墙。
昌镇总兵官统辖区域,西起居庸关、镇边城,接紫荆关真保镇界延袤260千米,东抵慕田峪长城,下辖居庸关、居庸路、黄华路、横岭路。从帝陵外围防御体系来看,昌镇统辖的居庸关、黄花镇的防守至关重要,一旦这两个地方被攻破,陵区就完全暴露于敌前。因此自昌镇设立后,除了陵区城墙的修建,对于外围长城防御工事的修缮和加强也日益被重视。自嘉靖四十五年(1566)始,朝廷先后在灰岭口、贤庄口、锥石口、德胜口分别添设了鹿角栅栏、拗马品字浮石等堵塞隘口的设施。
嘉靖时期,明廷还在长城以北(今北京延庆区)筑造了两道边垣,称为南山路边垣和东路边垣。南山路边垣自河北怀来合河口起,经八达岭一路修建,经东红山、柳沟、岔石口至四海冶,垣长200余里,平行于八达岭长城以北。至于东路边垣则连接起南山路边垣,从九眼楼长城附近转向西北方位,沿黑汉岭、周四沟、刘斌堡、靖胡堡(今白河堡一带)筑成。四海若有敌情,南山边垣举炮火,顷刻就能传达至居庸关。
今天还能见到的九眼楼长城遗址,就是嘉靖年间大修长城、筑南山路边垣的见证。九眼楼长城位于北京延庆区四海镇东南9千米的火焰山主峰之上,属于因险峻而闻名、被称为“鹰飞倒仰”险段---箭扣段长城。这段长城的墙体全部建在岩石裸露的悬崖峭壁上,其中有一节几近垂直,台阶仅有几寸宽,游人通常不敢涉足。从古代军事史的角度来看,九眼楼是箭扣段长城最值得研究的一段。
九眼楼始建于嘉靖二十年(1541),由时任巡抚都御史的王仪主持修建,这段长城东端为火焰山,西至岔道羊头山,长80千米,中间有大小红门,共设五口,红门左右修墩14座。九眼楼长城最具特色的是大型敌楼,这种敌楼为正方双层建筑,因每边有九个瞭望孔而得名,现存一座,高度为7.8米,上部用白灰砌青色城砖,下部砌石条,构建十分坚固,是所有明长城中规模最大、瞭望孔最多的敌楼。
昌镇管辖的三路,黄花路因与蒙古各部驻牧之地最近,军事地理上位置特殊,被视为“京师北门,皇陵锁钥”。镇边路因镇边城而得名,其城在昌平州西一百里处,接宛平县界,如今只存废邑。至于居庸路,则因广为人知的居庸关而得名。当年居庸关作为“内三关”中距离京师最近的一关,对明廷而言十分重要,不过数百年后的今天,居庸关的名气却完全被有“居庸外镇”之称的八达岭长城压过。
坐落在军都山崇山峻岭之上,有“玉关天堑”之称的八达岭长城不仅是明长城中保存得最好的一段,也是长城文化的代表作。1952年,政府决定“修复八达岭长城”。1987年,八达岭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其长城文化代表的形象走向世界,直到今日仍是所有长城中最著名的一段。
八达岭长城位于今北京延庆区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始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初建时属于蓟镇长城防御体系,直到嘉靖后期昌镇设立后归入其辖区。八达岭长城不仅是居庸关的外口,也是居庸关的重要前哨,其地势居高临下,险峻异常,遂有“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之说。
八达岭长城东西各有关门一座,为砖石结构,南北各开一豁口连接关城城墙,东门额题“居庸外镇”刻于嘉靖十八年(1539),西门额题“北门锁钥”刻于万历十年(1582)。关城顶部呈长方形城台,城台两侧30-40米处,各建有敌楼一座,以城墙相连。城关敌楼两侧还修建有U字形二道城墙,即瓮城。这座瓮城墙上两端均有垛口,一旦遭遇围困,瓮城可以立即化身能够四面据敌的坚固堡垒。
昌镇东部的慕田峪长城与八达岭长城类似,皆是处于崇山峻岭,植被丰茂之处,长城墙体保存状态也比较完整。这段长城最早修建于明初,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北伐时,在北齐长城基础上督造而成,也是明代最先建筑的长城之一。明永乐二年(1404),建“慕田峪关”。慕田峪长城东连古北口,西接居庸关,既是入京通道,又是进入皇陵的捷径,关隘往往建在陡峭崖上,地势险要,是拱卫京畿的军事要处。
蓟镇与昌镇的分界线也在这里。慕田峪关东侧有一制高点,称为“大角楼”,今天也是慕田峪长城著名景观之一。大角楼往东为蓟镇所辖,往西为昌镇所辖。此楼三面有长城,一条向西与八达岭相连;一条向东,与古北口相连;一条向南,为内支城。因从长城任何一个角度年,都似一个城角,故而得名。大角楼是慕田峪估长城上较大的敌楼,视野开阔,长城内外尽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