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我愿意追随他们到任何地方(3)

一九四三年五月十ニ日至二十三日,罗斯福、丘吉尔以及他们的高级军事幕僚在华盛顿举行“三叉戟会议”。这一次,不但邀请了中国代表宋子文出席,还特别邀请了韦维尔、史迪威和陈纳德列席。会议在讨论“安纳吉姆计划”时再次爆发激烈的争执:丘吉尔声称,让日本人在缅甸待着吧,盟军完全可以绕过缅甸,先“攻占苏门答腊的北端,作为进攻新加坡的第一步”;而中国方面态度强硬,表示如果英国人不但不出兵,还限制中国军队必须停止在曼德勒附近,反攻缅甸不但对中国战场没有任何帮助,还要让中国官兵付出巨大的牺牲,中国绝对不干。

至少美国人对丘吉尔如此固执的原因明白无误:“英国人并不希望看到中国在战争结束时,取得日本曾经拥有的那种强大地位。如果中国居于强大的地位,英国的旗帜就不能长期在香港上空飘扬了。”----就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而言,列强对待中国的一个原则始终如一,那就是决不能让中国强大起来,因为中国一且强大,列强在这个世界上的特殊权益就将受到质疑或者发生动摇。这一原则演变至今便是列强世界流行的一个理论体系,叫作“中国威胁论”。

面对中国和英国的各不相让,美国人提出了一个以收复缅北为主要作战目标的计划,即“茶碟计划”。这一计划将本已缩小的“安纳吉计划”再次缩小----主要是缩小了英国人在反攻缅甸作战中承担的义务,但却大大加重了中国军队的负担,使得在收复缅甸的作战中中国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成为主攻,英军只是助攻----“茶碟计划”中没有攻占仰光的内容,这就意味着,从仰光港北上通往中国的交通线在一九四四年仍旧不通。

为了安抚恼怒的蒋介石,罗斯福给蒋介石颁发了一枚最高荣誉军团勋章。最高荣誉军团勋章由华盛顿设立,是美国可以授予外国人的最高荣誉。蒋介石在勉强同意“茶碟计划”的同时依旧强调:尽管中国确实有优厚的人力资源,但中国人的命也是命,缅甸作战绝不是中国一家的事,美国应派强大的地面部队参战,而英军必须控制孟加拉湾以及缅甸全境的制空权。“茶碟”在桌子上一放又是三个月。

一九四三年夏,美英首脑和高级军事幕僚在加拿大魁北克召开会议,中国没有被邀请。会议在达成“打败德国后十二个月内必须打败日本”以及“美国向太平洋吉尔伯特岛和马绍尔群岛进攻”的两项决定后,再次讨论了反攻缅甸问题。美国人敦促英国在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同时,与中美两国军队联合对日作战,以尽早收复缅甸。英国人在中国不在场的情况下对美国人实话实说了:中国并非战争中必不可少的伙伴,中国战后的强大很可能是大英帝国远东厄运的开始。印度虽然是英国的殖民地,可印度人独立的愿望比缅甸人还强烈,如果让英军从印度反攻缅甸,参战的印军是否真心为英国打仗很难说。所以,如果非要实施反攻缅甸作战,英国人所能做的仅是为支持中国军队在缅甸北部冒险助攻一下而已。

美英首脑最终达成了妥协:以夺取密支那、实兑和兰里岛为作战目标,成立一个东南亚战区盟军统帅部,统帅部总司令是英国驻印度总督、英国皇家海军中将蒙巴顿勋爵,副总司令是美国陆军中将史迪威。----打仗以中国人为主,指挥权却被美英瓜分了。

为了说服蒋介石,蒙巴顿来到中国当面向蒋介石解释。蒋介石再次强调:反攻作战的胜败不仅仅在陆地,必须拥有绝对的制空权和制海权才行,英国应该派遣强大的舰队控制缅甸南部海面,阻截日军的增援部队。总之,反攻缅甸只有南北夹击才有胜算。另外,要绝对保证对中国的空运始终维持在每月一万吨的水平。蒙巴顿承诺,英国海军的增援舰船不久就可抵达,盟军每月为中国空运一万吨的军用物资不成问题。可是,会见结束后,将介石私下嘱咐参谋总长何应钦,中国军队的出击要谨慎从事,英美不控制孟加拉湾,不从缅甸南部配合夹击,中国军队绝不出兵。

转眼又过了半年。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在中、美、英三国首脑举行的开罗会议上,蒙巴顿报告了反攻缅甸的作战计划,这位勋爵把他的计划取名为“锦标保持人”。“锦标保持人”含糊不清,仅规定了占领缅甸北部的孟拱、密支那和八莫,没有明确攻占上述三地后的行动,也没有提及英军在缅甸 南部的两栖作战和水陆夹击,甚至连攻占缅甸中部重镇曼德勒的行动都没有。蒋介石认为,这一计划满足不了中国打通滇缅公路的战略需求。美军的参谋长们对蒋介石表示了高度支持,由此,罗斯福不顾丘吉尔的反对,决心支持中国。他向将介石保证:美国可以向英国提供登陆必需的舰船,督促英军在孟加拉湾进行两栖作战,配合中国远征军对缅甸境内的日军实施南北夹击。为了鼓舞蒋介石的斗志,罗斯福还答应着手制订装备中国九十个陆军师以及向中国贷款十亿美元的一揽子授助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