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我愿意追随他们到任何地方(4)

开罗会议结束,当罗斯福和丘吉尔去德黑兰会见斯大林时,丘吉尔得到了苏联在打败希特勒后发动对日作战的承诺,于是更加坚定了反对作战的理由。丘吉尔认为,只要苏联出兵,日本必定崩溃,那时缅甸不战便可回到英国人手里。因此,无论美国准备提供多少登陆舰船,英国人不但自己不参加缅甸作战,更不准中国军队进入缅甸南部。斯大林对日作战的承诺也改变了罗斯福的态度。罗斯福致电蒋介石说,由于欧洲将有一场大战,美国不能供应足够的登陆舰船到孟加拉湾,反攻缅甸作战要么按“计划”去打,要么推迟到一九四五年底再说。罗斯福也知道,如果斯大林说话算话,到了一九四五年底,日本在苏联的打击下早就垮了,那时候也就没有缅甸作战这回事了。

可是,美国的军人们包括史迪威在内完全是从纯军事角度考虑问题的,他们关心的不是政客们的勾心斗角,而是如何减轻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同时为进攻日本本土进行富有成效的准备。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认为“只要我们的空军力量打击了日本,日本就会向我们反扑,那时保护机场的任务就得依靠中国军队”,因此美国必须支持中国战场,目前支持中国的最便捷的途径就是重新打通滇缅公路。出于对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利益的考虑,罗斯福的态度悄然发生了改变。他私下向蒋介石表示,如果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缅甸反攻随时可以开始,届时不管英国人的态度如何,美国当鼎力相助,与中国军队并肩作战。

在长达两年的争执中,蒋介石虽然态度强硬,但他明白在列强为自身利益争斗的夹缝中,中国除了隐忍负重之外别无选择。滇西和缅北之战早晚要实施,只有把滇西和缅北的日军打垮,才能确保中印公路和滇缅公路的畅通,抗战中国的后方才能稳固,大量的美援才能源源不断地运至重庆。更何况,美国人为了未来的对日决战,也有维持中国战场地位的愿望。最低限度,可将缅北的密支那机场夺回来,这样美国运输机就能避开危险的“驼峰航线”,更多的美国飞行员会因此活到战争结束。所以,无论在反攻缅甸的问题上如何争执,中国方面一直在进行着作战准备。

一九四二年中国远征军撤退时分成了两部分:远征军主力撤回到云南西部;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六百余人以及孙立人的新编第三十八师四千余人撤退到印缅交界处的英帕尔,杜聿明率领的第五军军部和新第二十二师四千五百余人撤退到印度东北部的迪布鲁加尔(今迪布鲁格尔)。由于日军从北突入中国云南边境,重庆军事委员会急调宋希濂的第十一集团军填补云南边防。宋希濂的部队炸断怒江上的惠通桥后,中日两军隔着怒江天堑形成重兵对峙。这时候,蒋介石立即开始大规模地整编部队:撤回来的第六十六军新编第二十九师番号被撤销,保留新编第二十八师番号,编入第七十?军序列,同时把第七十军第三十六师改为独立师,归第十一集团军直接指挥。撤回来的第六军,取消其暂编第五十五师番号,余部编入第九十三师,在车里、佛海一带整训并守备国境线;第五十四军由昆明向边境开进,归宋希濂指挥。到一九四三年,在滇西方向,中国军队共计有第十一集团军的八个师和第二十集团军的四个师。

一九四三年二月,陈诚被任命为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陈诚以昆明为基地,开始了对集结在云南境内的中国军队的大规模培训,计划参加培训的部队共计三十二个师,预计训练完成后编成二十四个新式攻击师、两个旧式攻击师和六个调整师,总兵力达四十万。为提高军官的作战素质并掌握美式装备,蒋介石在昆明成立“军事委员会驻滇干部训练团”并亲任团长,训练团先后举办了步兵、炮兵、工兵、通信和战术等训练班,训练对象主要是部队团以下的各级军官。至一九四四年,先后有一万多名军官接受了训练。而团以上军官,则被分批空运到印度,接受美式军事训练.

十月,陈诚因病辞去远征军司令长官职务,军事委员会任命卫立煌为司令长官。此时滇西地区的中国军队经过整训,面貌一新。每个军辖二至三个师,每个师编制为一万三千余人,尽管仍然缺额,但基本各师都保持着八千兵力。军直属部队有炮兵团或炮兵营,还有辎重营、工兵营、通信营、战防炮营、特务营和搜索营。最为重要的是,美式武器使得作战火力明显加强:每个军拥有一个榴弹炮营,每个师拥有一个山炮营,每个步兵团拥有一个战防炮连,每个营拥有一个火箭筒排。士兵使用的单兵武器也全是美式步枪或卡宾枪,威力强劲但外形小巧的美式手雷得到了中国士兵的普遍喜爱。

真正全面接受美式军事训练的中国军队当属驻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