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我愿意追随他们到任何地方(5)
一九四二年,中国远征军部队退入印度后,史迪威向蒋介石呈送了一份《在印度组织训练中国军队计划书》。史迪威表示,通往中国的运输线路已被日军切断,今后美国的武器装备很难运进中国,建议精选十万中国官兵分批空运到印度,让他们在那里接受美军教官的训练。训练规模应该能够组成两个军六个师,再加上一个步兵师和六个伞兵营的预备队以及若干的炮兵和坦克部队。在印度,还可以轮训空运来的中国军队军官,这些军官回国后将作为教官训练国内更多的士兵。史迪威的训练计划得到蒋介石的批准,蒋介石指示先空运五万官兵去印度接受训练,并任命史迪威和罗卓英为中国驻印军的正、副总指挥。
史迪威的计划显然符合蒋介石的愿望。蒋介石原本计划让撤退到印度的远征军部队经西藏返回国内,但如果能在印度接受训练并装备美式武器,显然比费时费力地回国要合算得多。更重要的是,美国人还承诺,在训练和装备驻印军的同时,另以美式武器全面装备国民党军的第二、第五、第六、第八、第十三、第五十三、第五十四、第七十一、第七十三、第七十四、第七十九、第八十五、第九十四共计十三个军。在蒋介石看来,这不但能全面提升素质低下、武器简陋的中国军队的对日作战能力,而且一旦哪天需要与共产党一决胜负的时候,手中拥有十多个美械军一定会胜券在握。
美国陆军部很快批准了史迪威的计划。中国驻印军在印度的存在以及即将进行的反攻缅甸作战,从某种角度上也是在为英国的殖民地作战,因此英国人必须做点什么。经过反复磋商,英国人终于同意把可以容纳数万官兵的兰姆伽兵营腾出来,供中国驻印军使用;同时为中国驻印军支付所有的生活费用,包括膳食费和官兵的薪金。兰姆伽兵营的军事训练一开始,中国方面以每次数百人的规模向印度空运中国官兵。
驻印军官兵的生活待遇是国内无法想象的。军装由英国供给由美军转发,除了全套的夏装之外,还外加呢夹克和毛衣。主食以大米和面包为主,肉类、蛋奶和蔬菜供应充足。由于战时运输紧张,罐头食品占据很大比例,吃久了容易腻烦,但高质量、高热量的食品给中国官兵注入了充沛的体力。士兵每天都要服用预防疟疾的药品并配发防蚊油,以美军军医为主的野战医院设备先进,负伤或患病都有美军的小型飞机接送。这里也没有国内普遍存在的逃兵现象。官兵们远离祖国,归家心切,但爱国热情始终高涨,“打回祖国去”是大家共同的口号。
在史迪威看来,中国人将局部利益置于全局利益之上的习性,导致了中国军队在战场上的一次次军事失利。比如侧翼部队每一次都不会竭尽全力援助正面受敌的友军。但他认为中国军队的士兵吃苦耐劳,能够接受并忍受长时间的奔袭、作战以及饥饿、伤病,只要有好的将领,他们完全可与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抗衡。所以,史迪威坚决要求驻印军“只要中国兵,不要中国军官,尤其不要中国高级将领”,主张营以上军官全部由美军担任。为此,专门从美国调来了三百多名军官。
史迪威这一主张,立即受到中国方面的强烈抵制。蒋介石虽然大为光火,但为了缓和关系,同意撤销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司令长官部,成立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由史迪威出任总指挥。可这还不能令史迪威满足,他把调来的三百多名美军军官全部安排在驻印军各级指挥部里,名义上是联络员,实际上控制着中国军队的控制权。罗卓英在史迪威的一再要求下已被调回国内军政部。蒋介石将中国驻印军新编第三十八、新编第二十二师合编为新一军,由郑洞国出任军长,但部队可以归史迪威直接指挥。
史迪威策划的缅北作战,似乎一切都已准备就绪,但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能否取胜还是令人生疑:面对缅甸境内多达数个师团的日军,英军虽然号称有六个师,可没有主动作战的欲望,能参战的只有一支归史迪威指挥的特种部队;中国驻印军虽然士气高涨,可目前仅有两个师,按照每师满员一万二千人计,与英军加起来总兵力不过四万。史迪威原指望马歇尔给他派来两到三个陆军师,可马歇尔只给他派来一支番号为“美国陆军第五三0七团”的小部队。即使是这支小部队,也不是美军的正规军,而是由三千多名志愿者组成的民间武装。
为了掌握反攻缅甸的控制权,史迪威怂恿蒋介石派出一支“中国远程突击队”,他希望把中国远程突击队与英军特种部队合编成“中英联合突击兵团”,由他亲自指挥。最后达成的协议是:史迪威如果指挥“中英联合突击兵团”,就必须接受英军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斯利姆的统一指挥。史迪威无奈地表示:只要英国人参加反攻缅甸,他就可以在名义上隶属斯利姆。
更令反攻缅甸前景莫测的是,史迪威将反攻路线选在了印度东部重镇---英军军事基地英帕尔,因为从这里通向缅甸的地势相对平缓,有利于重型装备的开进。史迪威认为,中美英联军合力在这个方向东渡钦敦江,不但能迅速攻取孟拱和八莫等战略要点,还可以切断密支那铁路,断绝缅北日军的交通线,也有利于自身的后方补给和空中支援。如果作战进展顺利,驻印军在曼德勒附近与从中国云南西部出击的远征军会师后,就可直捣缅甸南部;如果这时英国人兑现在仰光登陆的承诺,收复缅甸全境应该胜券在握。但是,英国人坚决反对从英帕尔出击,理由还是那一条:中国军队不得涉足缅甸南部。
英国人把史迪威逼进了一条死胡同:中国驻印军只能从印度东北端的利多出发,进入被英国人称为“无法通过的谷地”的野人山中---胡康河谷,然后向南折往密支那,再从密支那以南的八莫附近打到滇缅公路上去。这条路易守难攻,将令日军处在“一人守隘,千人难过”的有利态势下。如果选择这条路线出击,对于中国驻印军来讲无异于背靠绝地而攻天险。史迪威决心就从这条路打回缅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