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战国春秋

馆藏:四川博物馆

质地:铜

尺寸:高 40.73厘米,口径 13.2 厘米

年代:战国

春秋战国,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中国历史上思想飞扬的年代。几百年间,群雄并起,战乱频繁。而这之前的西周,一直处在礼乐高度发达的社会中。

壶身静默,却非无声。壶身可度量,却也无边。这件铜壶用嵌错法记录了战国时代贵族生活中的情境。顶与底有神兽环绕。

战国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

静默的壶身上能听见厮杀与吼叫,这里是一个战场。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到了战国之后转化为领土吞并战。

铜壶顶与底图案

一场攻城略地的战斗,一方搭云梯向上仰攻,一方在城墙上奋力坚守。守城方搭弓放箭、挥舞兵器,攻城方有人从城墙上摔下,有人已经身首异处。引人注目的是持械格斗的画面:一侧一人手按着敌方的头,一手用力高举兵器欲砍;另一侧已人头落地,尸体横卧。

铜壶壶身图案

水战时激起的波澜,是这个时代在时光之河里发出的声响。舟行如梭,船上武士各个精神抖擞,奋勇前进。双层战船犬牙般纠缠在一起,上层士兵用长柄兵器相互击杀,下层水手奋力划桨,有的士兵跳船作战,船尾还有人击鼓以壮声威。

壶身水战场面

宛如时光的速度,一念之间,就到了厅堂。战争之后,胜利者举办庆功的宴饮。客人们举杯站立,向坐于厅堂之中的主人敬酒、祝福。周围是敲钟磬与吹奏的乐队,钟鸣鼎食,礼乐之邦。

铜壶身庆功宴场面

战争时,弓箭是杀伤敌人的武器,平时,则是社交生活的用具。早在周代,射箭便是贵族必须掌握的基础教育“六艺”之一,“射礼”则是重要的社交礼仪。

古人射箭--六艺之一

射箭者站在亭子里,悬空张开布质的箭靶,宾主按照礼仪要求向箭靶射箭,旁边有专人负责报靶,其他人在亭外围观。有时候他们也会练习射猎天上的飞鸟。大家使用绑了细绳缴的箭射向鸟群,一旦射中,就通过绳子将猎物捕获,这叫“弋射”。弋射有准则,“弋不射宿”,停息的鸟儿不射。

这里有一片桑田。顶层没有了战争的喧嚣,人们安然地进行着习射,妇女们则在桑园里采桑。盛放桑叶的篮子挂在树上,采桑人爬到树顶把桑叶摘下,放到篮子里。中国是丝的故乡,采桑也进入了礼制,演化为后来的亲蚕礼。

铜壶身图案特写

此刻,壶中一滴酒也没有,却盛满了一个令人迷醉的时代。征战的厮杀与欢宴的音乐都隐匿不见,桑叶还在无声地生长。两千年的时光,是一片沧海,壶身上的桑田,茂密如初。

(接右栏)

编钟制度是礼乐制度很重要的一环。从铜壶上可以看到这里的编钟并不符合礼乐规格。《礼记》规定,天子、诸侯、大夫、士等所使用的编钟和编磬都有定数。大夫应当在正堂的两面摆放乐器,东面摆放磬,西面摆放钟。然而,从战国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上的图案可见,钟和磬是混合放置的,井没有按制度排列,可能是反映战国时代礼乐崩坏,贵族守周礼只表现在表面而已。

铜壶身图案

看过了采桑、礼射和宴饮,铜壶的第三层刻画的是战士奋力作战的场面。战国时期战阵频繁,国与国之间的攻占常有出现。虽是两军对敌交战,但双方仍会守一定的礼仪,先礼后兵。这个铜壶所刻画的画面同时也是军礼之体现。当时双方高举武器,士气高昂。在图上双方士兵进行水战,士兵高举旗帜,敲着战鼓,以振奋之声鼓励军心。

水陆攻战

战国时期的军旗又名为“旆”,“旆”上的纹饰可以辨别爵位等级。鼓声也有一定礼制,古有“王执路鼓,诸侯执贲鼓,军将执晋鼓”的说法,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可以执掌的鼓也不同,即便是战事危急,礼仪制度仍是人们相当重视的一环。

春秋战国时期的军旗

《礼记・曲礼》又称“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在这件铜壶上,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战国时期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加可以了解到“礼”在战国时期多么重要。从古至今,中国守“礼”,以礼为教,以礼为道德仁义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