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编钟---中国之声

馆藏:湖北省博物馆

质地:木、青铜

尺寸:长 748 厘米、高 265 厘米

年代:战国

这是一段录制于 1986 年的音频,演奏乐器来自公元前 4 世纪。

曾侯乙编钟

1986 年曾侯乙编钟音响记录 :
采录单位:湖北省博物馆、中国唱片总公司
采录时间:1986 年 3 月 29 日凌晨两点至 4 月 6 日晨 6 时整
室内温度 18 摄氏度,再录国产音叉,A 等于 440 赫兹。

编钟音响记录中

曾侯乙编钟是一种乐器,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编钟共 65 件(含正中央的镈钟),分三层八组。全套钟的最低音为下层一组第一钟正鼓音,全套钟的最高音为上层一组第一钟侧鼓音,全部甬钟音域共跨五个八度。

编钟分三层八组

除楚王所送的镈钟以外,64 件曾侯乙编钟每件均标识有两个不同的音名。

从右至左分别为:无枚甬钟、甬钟、钮钟

 

中层第二组该组共有无枚甬钟12件

1986 年 4 月 6 日,晨 6 时整,全部采录工作结束。

演奏人员采录中

曾侯乙墓发掘于 1978 年,墓主人名“乙”,是战国时代曾国国君。曾国也就是史书上所记载的“随国”,在今天的湖北省随州市范围内

曾侯墓挖掘现场

集大成也者,全声而玉振之也。----《孟子》
礼以节人,乐以发和。----《太史公自序》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尚书》

曾侯墓挖掘现场

1978-2018, 曾侯乙编钟发掘 40 周年,向考古工作者致敬。

(接右栏)

曾侯乙编钟音域宽广,跨五个半八度,十二律俱全的双音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的先秦编钟里规模最宏大、铸造最精美、音乐性能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套,它的出土也改写了中国和世界音乐史。

《孟子・万章下》有“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编钟由青铜铸成,发出的声音称为“金声”,与编钟配合演奏的乐器是编磬,磬由玉或青石片制成,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称为“玉振”,用“金玉共振”来形容钟馨合奏时悦耳清脆又悠扬的音色。

曾侯乙编磬

与曾侯乙编钟一同出土的曾侯乙编磬是目前发现磐块数量最多、规模最的“磐王”,整套编共计 32 片,每个独立磬片可发出一个音阶,经复原研究,知其音域可跨越三个八度,十二半音齐备。磬的音量虽不如钟大,但不易被钟声所掩,余韵虽不及钟长,却越发显得清晰,钟警合奏,金石和,相映生辉。

墓内出土的许多文物都带有铭文,其中标明为曾侯乙制作与使用的铭文有 208 处,如“曾侯乙年(作)寺(持)持”“曾侯乙之用戟”“曾侯乙之寝戈”等。

编钟上的铭文

在中室出土的鎛钟上刻有铭文,记载了公元前 433 年楚惠王接到曾侯乙的讣告后,特为其赶铸一口镈钟,赠予曾侯乙永世享用,这就是楚王熊章博。

楚惠王为曾侯赶铸的鎛钟

音乐是无国界的,曾侯乙编钟演奏起来铿锵有力、绵延不绝,作为 2400 年以前中国人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的代表性文物,不仅反映出当时精良的乐器制作工艺,同时保留的周朝礼乐文化也一直影响至今。它是中华民族优秀智慧和才能的结晶,是民族文化延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桥梁,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和传统文化给我们带来的自信与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