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古中国1(央视“地理中国”)

第一部分:东方古人类

人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尽管我们时代相传着女娲造人的神话,但科学家们也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
人骨之谜(上)

中华大地上的诸多古人类化石,为中华大地百万年人类演化提供了实证

人骨之谜(下)

中华大地古人类以连续进化为主,附带与周边古人类有着基因交流

遗传密码(上)

对东方古人类的遗骸 ,如何确认彼此之间那千丝万缕的血脉共振呢?

遗传密码(下)

古DNA技术发掘遗传信息,追溯中华民族源流,阐释东方人类珍贵的一脉相承

生存利器(上)

成年猛犸象重达15吨,表皮覆盖约9厘米的脂肪层,当时的古人类如何肢解取食?

生存利器(下)

最新考古成果表明,我国是东方人类的故乡,同非洲并列人类起源最早之地。

生命之火(上)

非洲肯尼亚曾发现150万年前的人类用火证据,而西侯度遗址的年代则更为久远

生命之火(下)

在陕西洛南县的龙牙洞遗址,古人类为我们留下了真实而生动的烧烤印记

文明曙光(上)

这根古象牙的发现,将人类有现代思维特点的创作时间提前至13万年前

文明曙光(下)

一整套颜料加工遗存,让今天的我们见证了4万年前的东方古人类提取色彩的智慧

第二部分:寻夏记

上个世纪20年代,有些学者对史书中记载的夏代产生了质疑。为此,中国考古人展开了长达一个世纪的寻宝和探索。
夏都何在(上)

1959年4月,71岁的夏文化开拓者之一的徐旭生带领助手开始了寻夏之旅

夏都何在(下)

如今,学术界已普遍认为二里头遗址就是中国考古人寻梦已久的夏朝王都

夏迹寻踪(上)

2002年考古大发现。一座颇具规模的夏代早期城池显露在世人面前

夏迹寻踪(下)

从王城岗遗址到瓦店遗址,考古工作者已经为我们勾勒出了夏代早期的文化内容

夏禾丰裕(上)

东渠遗址中发现的植物遗存,3000多年前夏朝人的主食是什么?

夏禾丰裕(下)

二里头文化时期,夏人很可能已经掌握了科学的农业管理方式,还建有粮仓

华夏青铜(上)

青铜将向我们讲述一个怎样的王朝?夏,又会在青铜上刻下什么样的烙印呢?

华夏青铜(下)

一条古陉(中条山--西吴壁--东下冯--二里头)将铜矿和夏都连接了起来

夏礼赓续(上)

在人的意念中赋予其永生和飞天的美好寄托,夏文化中龙的概念或许由此产生了

夏礼赓续(下)

结果表明,这具遗骨的基因与现代中国人的基因近似度高达90%以上

第三部分:寻商记

利用考古新成果,解开商部落源起何处、何以灭夏建商、为何多次迁都、如何走向繁荣等历史之谜,并解读青铜礼制和甲骨文字
商从何来(上)

商汤立夏以前,河北邯郸地区曾是商部落人群的主要活动地带之一,他们在此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

商从何来(下)

商汤结束了夏王朝的统治,夏王朝时期的文化都在商王朝时期得到传承和发展......

赫赫南都(上)

专家倾向商都之一“亳”就是郑州,发现大量的写有“亳”的陶文,郑州的名称就是叫毫。

赫赫南都(下)

1999年发现的洹北商城,“盘庚迁殷“首个落脚之地,填补了早商都城郑州商城与晚商都城殷墟之间的空白

率土之滨(上)

铜是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商人南下,并以盘龙城作为区域军政中心,控制长江铜矿脉......

率土之滨(下)

寨沟遗址告诉我们,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王朝,北方、晋陕高原的部族已经与中原王畿深度交融

青铜之巅(上)

镌刻在殷墟博物馆青铜幕墙顶部的三个甲骨文“大邑商”,似乎要将我们带回那个煌煌都城。

青铜之巅(下)

最优的型腔、铜、锡、铅合金比例、浇口和冒口,及陶土成分,都是影响青铜器能否完整成型的必要条件

甲骨之上(上)

16万片商代甲骨从殷墟出土,可识别单次数量超4000个,至少在3300年前,中国的文字体系已经成熟完备

甲骨之上(下)

“子”可能是一位王子。一片片甲骨上细小、工整、秀丽的文字,将“子”不算漫长的一生娓娓道来。

第四部分:寻周记

完整展示周原遗址宫城、小城、大城环套式三重城垣;实证北京琉璃河遗址为燕国最初的都城; 还原出西周父系家族结构。
周人何来(上)

周人两次重要迁徙,一次是公刘迁豳,第二次是古公亶父迁岐。周人在“岐” 发展壮大,建立西周王朝

周人何来(下)

王家嘴一号建筑的发掘,为确定周原遗址即是先周岐下所在地提供了关键证据......

兴起周原(上)

周部族走过了一条怎样的兴起之路?让我们从位于陕西省中部、关中平原西部的周原出发寻找答案。

兴起周原(下)

商纣王曾将周文王囚禁于羑里,文王的朋友们以奇珍异宝献于商纣王。于是,纣王释放了周文王,还赐予他征伐之权。

铭史青铜(上)

和尊铭文中 , “宅兹中国“是王者统御四方的空间宣言,“自之乂民”则体现了协和万邦的治国理想

铭史青铜(下)

逨盘铭文, 记录的不仅是一个贵族家族的历史轨迹,也是宗法继承体系在地方治理中的实际运作

礼乐煌煌(上)

周人以礼制城,用空间建构起一整套社会等级秩序的模型,深刻影响了后世王朝的都城礼制体系

礼乐煌煌(下)

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每一种玉器都严格对应着天地方位与人间礼仪。

文脉华章(上)

周代文学的发展,其表现之一就是青铜器上的铭文字数大大超过商代,而且许多铭文篇章堪称文史杰作

文脉华章(下)

《周易》为中华文明确立了这样的宇宙观:整个世界都处于永恒的生发和转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