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地上的诸多古人类化石,为中华大地百万年人类演化提供了实证
中华大地古人类以连续进化为主,附带与周边古人类有着基因交流
对东方古人类的遗骸 ,如何确认彼此之间那千丝万缕的血脉共振呢?
古DNA技术发掘遗传信息,追溯中华民族源流,阐释东方人类珍贵的一脉相承
成年猛犸象重达15吨,表皮覆盖约9厘米的脂肪层,当时的古人类如何肢解取食?
最新考古成果表明,我国是东方人类的故乡,同非洲并列人类起源最早之地。
非洲肯尼亚曾发现150万年前的人类用火证据,而西侯度遗址的年代则更为久远
1959年4月,71岁的夏文化开拓者之一的徐旭生带领助手开始了寻夏之旅
如今,学术界已普遍认为二里头遗址就是中国考古人寻梦已久的夏朝王都
2002年考古大发现。一座颇具规模的夏代早期城池显露在世人面前
从王城岗遗址到瓦店遗址,考古工作者已经为我们勾勒出了夏代早期的文化内容
东渠遗址中发现的植物遗存,3000多年前夏朝人的主食是什么?
二里头文化时期,夏人很可能已经掌握了科学的农业管理方式,还建有粮仓
青铜将向我们讲述一个怎样的王朝?夏,又会在青铜上刻下什么样的烙印呢?
商汤立夏以前,河北邯郸地区曾是商部落人群的主要活动地带之一,他们在此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
商汤结束了夏王朝的统治,夏王朝时期的文化都在商王朝时期得到传承和发展......
专家倾向商都之一“亳”就是郑州,发现大量的写有“亳”的陶文,郑州的名称就是叫毫。
1999年发现的洹北商城,“盘庚迁殷“首个落脚之地,填补了早商都城郑州商城与晚商都城殷墟之间的空白
铜是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商人南下,并以盘龙城作为区域军政中心,控制长江铜矿脉......
寨沟遗址告诉我们,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王朝,北方、晋陕高原的部族已经与中原王畿深度交融
镌刻在殷墟博物馆青铜幕墙顶部的三个甲骨文“大邑商”,似乎要将我们带回那个煌煌都城。
周人两次重要迁徙,一次是公刘迁豳,第二次是古公亶父迁岐。周人在“岐” 发展壮大,建立西周王朝
王家嘴一号建筑的发掘,为确定周原遗址即是先周岐下所在地提供了关键证据......
周部族走过了一条怎样的兴起之路?让我们从位于陕西省中部、关中平原西部的周原出发寻找答案。